<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前几天同事转发我一段视频,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个九岁男孩,在一个文化娱乐节目中演唱了一首东北民歌——《乌苏里船歌》。</p><p class="ql-block"> 这样一首由著名歌唱家郭颂演唱、60年来被众多新老歌唱家和歌星翻唱演绎的经典民歌,竟然被一个不满十岁的现代小男孩,用他那稚嫩而又高亢的嗓音翻唱出来,已经是够神奇的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更神奇的是,小男孩儿对歌曲散板、韵律、音调和风格的把握以及感情的投入居然都是基本完整到位!其完美的演唱,博得了评委和观众的高度肯定。</p><p class="ql-block"> 前两年,也曾见到过有十几岁的孩子在电视节目上演唱这首歌的视频流出。看过视频,听了歌声,除了被那歌儿舒缓优美的旋律所吸引外,心里不禁在想,到底是什么魔力,使得就连十几岁的孩子都要去选择这么一首经典“成年”老歌儿来演唱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无疑,《乌苏里船歌》是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经典老歌儿,一首好听而且传唱至今仍生命力旺盛的老歌儿。</p><p class="ql-block"> 它被传唱到什么程度呢?无论是专业演唱会还是综艺节目上,经常可以听到一些专业歌手在演唱;在业余歌手大赛中和公园人们的娱乐中,也时常能听到这首歌的演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看看这串大神一级演唱者的名单,或许能够从“专业”的角度说明一些问题。</p><p class="ql-block"> 郭颂,李光羲、李双江、蒋大为、阎维文、柳石明、王宏伟、刘和刚</p><p class="ql-block"> 那英、李健、文章、降央卓玛、王喆、曲丹、霍尊、王昕、付晓婷</p><p class="ql-block"> 还有刘大成、朱之文以及许许多多男女老少的专业、业余歌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名单上可以看到,这些演唱者跨越了老中青三代、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还突破了男女性别的区分,本来的一首男声独唱曲,被众多女声翻唱并演绎得风生水起。</p><p class="ql-block"> 这对于一首跨越60年而不衰的地方民歌来说,不能说是绝无仅有,起码也是不多见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想,不管是专业歌唱者还是业余音乐爱好者,大家之所以喜欢这首歌儿,不仅是是因为这歌儿的旋律优美动听,也是因为歌词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抓住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一致认同和审美情趣,生动地反映了新时代赫哲族同胞快乐幸福生活的心情。</p><p class="ql-block"> 一首优秀的经典歌曲,一定是一个时代的象征,表达着讴歌时代进步和幸福生活的主旋律,能够给听众带来情感的共鸣和美的享受。</p><p class="ql-block"> 《乌苏里船歌》正是一首这样的不朽歌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据介绍,这首歌儿的原始素材,来自于我国少数民族赫哲族的传统民间曲调。</p><p class="ql-block"> 1962年,经过词作家胡小石、作曲家汪云才和歌唱家郭颂三位老师精彩的改编和独特的演唱,把一首古老民歌的韵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了鄂伦春族人豪爽的性格和快乐的生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首歌最大的特征,是它那生动活泼而又形象的歌词和优美的地方民族特色旋律。</p><p class="ql-block"> 《乌苏里船歌》包括引子、主旋律和尾声三个部分:</p><p class="ql-block"> 第一部分引子,是根据赫哲族的说唱音乐“伊玛堪”改编的散板性引子,只用虚词。</p><p class="ql-block"> 第二部分是歌曲主旋律,也是歌曲中心部分和主要唱词部分,是根据赫哲族民歌改编的行板,包括三段歌词。</p><p class="ql-block"> 第三部分是用“伊玛堪”改编的散板性的尾声,仍只用虚词,与第一段相呼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然,欣赏<span style="font-size: 18px;">歌曲作品,首先还是以歌词赏析为基础与前提。</span>《乌苏里船歌》的歌词写得好,所以产生的艺术效果就好。</p><p class="ql-block"> 《乌苏里船歌》是一首民歌,是一首我国赫哲族风格的民歌,而民族性是民歌儿、特别是歌词的首要审美特征,是歌曲艺术的灵魂、亮点与支点。世界上所有国家、所有民族的歌曲无一例外。因为“民族性乃是民族文化与民族价值观的集中体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乌苏里船歌》的词作者胡小石先生,以我国黑龙江省少数民族赫哲族的渔猎生活为题材,以生动的词汇、满腔的激情和形象的描写,反映出解放以后赫哲族人民欢乐幸福的新生活。</p><p class="ql-block"> 赫哲族人民世代居住在黑龙江、乌苏里江边,以捕鱼和狩猎为生。渔歌和船歌,是赫哲族民歌中的主要艺术形式。而这首歌曲的歌词创作与表现手法,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开创了赫哲族新民歌之风,其民族化的高度,也达到了完美的程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曲谱是为歌词服务的,又对歌词的表现起着重要的艺术推动作用。《乌苏里船歌》的曲谱创作,充分吸收了赫哲族民歌的音乐精华,并在继承借鉴的基础上做了创新,取得了很大的成功。</p><p class="ql-block"> 在旋律上,它以赫哲族民歌曲调的核心风格——“波浪型”旋律线条为主,在此基础上融入新时代的音乐因素。而“波浪型”旋律线条正是赫哲族人民江中捕鱼生活的艺术提炼与凝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节奏上,它以赫哲族传统民歌中的“划动型”特点为主,这种“划动型”节奏,也正好是赫哲族人民在江中划船时双手前推与回摆双桨的划船动作的节奏特点。</p><p class="ql-block"> 在音乐特色上,它又运用了赫哲族传统民歌《等阿哥》、《婚歌》等特点,凸显了赫哲族的民族性特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演唱是声乐作品的中心,演唱者通过自己对歌曲内容和旋律的理解,可以创作性地表达歌曲的内涵蕴意。</p><p class="ql-block"> 《乌苏里船歌》的首唱者,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民歌歌唱家郭颂先生。他在这首歌中以他独特的演唱艺术,完美地表现了歌曲的内涵与意蕴,显示出他独有的艺术风格与艺术魅力。他将东北民歌与赫哲族民歌的演唱艺术融为一体,使这首极具特色的地方歌曲走出了中国,走向了世界。他所提供的《乌苏里船歌》歌谱与录音,于197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定为亚太地区音乐教材,为我国声乐艺术赢得了殊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说起这首歌的创作过程,曾任哈尔滨歌舞剧院副院长的词作者胡小石回忆道,1962年,为了筹备第二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当年22岁的他走出歌舞剧院,走进了赫哲族人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领导要求我们深入到生活当中去捕捉灵感,正面歌颂祖国,歌颂人民,歌颂社会主义。因为赫哲族这个民族新旧社会的反差特别大,从一个濒临灭绝的民族、苦难深重的民族,成了国家的主人翁,他们的幸福感和感受力非常强,给我的触动非常大,我当时就想,何不写一首赫哲族的歌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胡小石来到乌苏里江边赫哲族聚居区,一呆就是几个月,与赫哲族同胞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了当地人的生活,积累了素材。</p><p class="ql-block"> 这当中还有个小插曲,胡小石说:“当时郭颂、汪云才我们三人分头去采风,临走之前,郭颂跟我谈过,说非常希望唱些别有风味的艺术歌曲,最好是反映少数民族的。郭颂是一个对艺术特别认真的人,今天刚叫了好,明天又会推翻,前前后后近半年,才完成这样一首精品力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胡小石回忆说:“鱼汛来时,船队就要随时出发,每个船头都点个灯笼,成排成队的渔火,很壮观。”</p><p class="ql-block"> 正是这样扎扎实实的生活经历让胡小石找到了歌词创作的灵感,找到了最打动人心的素材:“蓝色的乌苏里江和白云飘飘的大顶子山,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我把赫哲人的心声集中在这画面里,写就了《乌苏里船歌》。”生活体验的巧妙融入,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是《乌苏里船歌》的创作秘诀,也是打动人心的关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乌苏里船歌》本来准备在第二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上,由著名民歌歌唱家郭颂演唱的,却意外先在日本走红。</p><p class="ql-block"> 胡小石说:“那时候,郭颂随中国文艺代表团出访日本,这首歌因为当时刚写完,还没来得及唱呢,他要出访日本,郭颂就把原始作品打包带走了。正式演出的时候因心里没底,就没唱。后来到了名古屋,在一次联欢会上,他把这首新歌拿出来试着唱了唱,没想到受到非常热烈的欢迎。这样给他增加了信心,后来路过香港,他又唱了这首歌,当时香港唱片公司就敲定要把这首歌录制一张唱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而胡小石知道《乌苏里船歌》一炮打响的消息,还是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每周一歌”中听到的。北京举办了—场独唱音乐会,包括郭兰英、胡松华、郭颂3位歌唱家演出,在首都的舞台上,郭颂第一次正式推出了《乌苏里船歌》,反响热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就将此歌录制成了“每周一歌”。</p><p class="ql-block"> “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听到这首歌儿的旋律时,胡小石正在小兴安岭体验生活,听着广播中传出这熟悉的歌词、熟悉的旋律,才知道这是自己作词的《乌苏里船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此,《乌苏里船歌》随着郭颂的演唱迅速红遍祖国各地,而且这一火,就是60多年从未改变。</p><p class="ql-block"> 《乌苏里船歌》已悠然远去,新时期的歌曲创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老一辈艺术家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悟提醒着我们:深入生活,用心感悟,才是再现经典的前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获得黑龙江首届“文艺终身成就奖”殊荣后的胡小石曾动情地表示:“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就很难深刻地认识和把握这个世界,创作的作品就很难打动人,也就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今后的创作中,还得一步一步坚实地走下去。”</p><p class="ql-block"> 这是不是一种对经典作品的诠释?是不是能够说明这首经典作品,为何能够得到男女老少歌者、听者的喜爱,传唱至今经久不衰的原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录一:</p><p class="ql-block"> 乌苏里江一带,是赫哲族祖居地之一。在长期的渔猎生产和生活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反映赫哲人生产、生活习俗的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民歌曲调。《乌苏里船歌》就是在赫哲族传统民歌曲调基础上改编的,并在广泛传播中成为赫哲族民歌的代表作。《乌苏里船歌》对赫哲族的重要性,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p><p class="ql-block"> (1)赫哲族每四年一次的“乌日贡”文体大会的主题歌就是《乌苏里船歌》;</p><p class="ql-block"> (2)国内的听众只要听到《乌苏里船歌》,就知道这是赫哲族民歌;</p><p class="ql-block"> (3)谈起赫哲族,就会提到《乌苏里船歌》。这首歌已成为赫哲族的文化象征和标志;</p><p class="ql-block"> (4)在198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定为亚太地区音乐教材。这是赫哲族人民的光荣,也是中华民族的光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录二:《乌苏里船歌》歌词</p><p class="ql-block">阿朗赫赫尼那</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阿朗赫赫尼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阿朗赫赫尼那、赫赫雷赫尼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阿朗赫赫尼那</span>赫雷,给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乌苏里江来长又长</p><p class="ql-block">蓝蓝的江水起波浪</p><p class="ql-block">赫哲人撒开千张网</p><p class="ql-block">船儿满江鱼满仓</p><p class="ql-block">阿朗赫那赫尼那雷呀</p><p class="ql-block">赫那尼赫尼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白云飘过大顶子山</p><p class="ql-block">金色的阳光照船帆</p><p class="ql-block">紧摇浆来掌稳舵</p><p class="ql-block">双手赢得丰收年</p><p class="ql-block">阿朗赫那赫尼那雷呀</p><p class="ql-block">赫那尼赫尼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白桦林里人儿笑</p><p class="ql-block">笑开了满山红杜鹃</p><p class="ql-block">赫哲人走上幸福路</p><p class="ql-block">人民的江山万万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阿朗赫赫尼那</p><p class="ql-block">阿朗赫赫尼那</p><p class="ql-block">阿朗赫赫尼那、赫赫雷赫尼那</p><p class="ql-block">阿朗赫赫尼那赫雷,给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文中图片来自于百度下载,文中背景材料来自于网络介绍,有编辑不当处敬请谅解。)</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