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流着泪,谈“躺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老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6月2日下午,公司第二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看电影《高山下的花环》。我已经有三十多年没再看这部关于对越自卫反击战英雄形象的电影了,不曾想,基本上是眼含热泪,度过了近两个小时。解放军战士的牺牲精神,和烈士家属的深明大义,深深地感染了我。由此,我想到了当年红军长征、八路军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华民族每到关键时刻,总有一大批优秀的志士仁人,不怕牺牲,勇敢战斗,挺起脊梁,撑起了民族的希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由此,我想到了前段时间刚看过的一部反映东北被日本侵占期间,在伪满州国发生的我党地下工作者与伪政府特务之间斗智斗勇的谍战片《悬崖之上》,虽然因这部电影里几乎没有出现一个日本兵而饱受争议,但瑕不掩瑜,整部电影还是充分展现了当年作为一名地下党的惊心动魄和九死一生的场景,在残酷刑具折磨下,在即将在刑场英勇就义的那一刻,有多少共产党员能做到宁死不屈?“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可以牺牲一切”,决不是喊一下口号而已。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从加入共产党宣誓的那一瞬间,许多真正的革命者,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初听说《悬崖之上》这影名,还以为是扶贫。反正似乎看见过有人说好,但没有看过。如果不是公司纪委组织去晋城廉政教育基地学习,下午进行了观影活动,我也许就错过了《悬崖之上》,不能体验这一场惊心动魄的谍战题材电影。还有这场几十年没再看过的《高山下的花环》,也是在公司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中,有幸重温了一下当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解放军战士的英雄气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名出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员工,问我说:“《高山下的花环》这部电影是不是没有公演过啊?”我听了有些惊讶,又觉得他问的是在情理之中。我想在观看电影时,他也是被深深地感动了,才问我。战争已经离开我们太远了,从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后,我们的国家已经有42年没有进行过战争。人们已经习惯了和平稳定的幸福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看过的电影《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队》《平原作战》《南征北战》《战上海》《智取威虎山》……战争片居多,反复看,看了一遍又一遍。也有《虎穴追踪》《永不消逝的电波》等谍战片。使我从小树立了坚强勇敢的信念,“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当一名军人上战场,也是我从小到大的梦想。那个年代不像现在这样,业余活动看电影居多。而当下,信息网络日新月异,特别是智能手机,更新换代很快,手机几乎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电影电视,新闻报纸,等传统媒体已经滞后。如何抓好宣传教育,在当下显得格外重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年,恰逢建党百年,各单位都在开展“学党史,铭初心,悟思想,谋发展”等系列活动,尤为重要。我也下基层讲过一些党课,也听过一些党课,也努力学党史,记了许多笔记,但给我触动很深的,却是电影《高山下的花环》和《悬崖之上》两部电影,特别是前者,使我有一个半小时都是在泪水打转中观看的。看着影片中梁三喜、靳开来、凯华等解放军勇敢战斗,又壮烈牺牲,我的心一阵阵的痛,脑海里一遍遍地闪过了两个近一个月来网络上的名词“躺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最近“躺平学”大行其道,创始人是一位旅行家,他在贴吧开了一个长帖叫《躺平即正义》。这位躺平大师的状态是:两年多没有工作了,都在玩,偶尔工作赚点零花钱,每月消费不到200元,孑然一身,每日躺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迅即,“躺平“一词热搜,各种文章铺天盖地。“‘躺平文学奖’看看大咖们都是如何躺平的?”、“当躺平让资本家伤筋动骨时,他们会干些什么?”、“躺平极不负责任?躺你家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其实,生而为人,谁也想在有生之年大干一番事业,谁也不甘于躺平。大家更多的来议论躺平,戏说躺平,只不过是一种宣泄情绪罢了。只不过是在面对高房价的问题,职业规划问题,孩子的教育问题,以及未来的养老问题,一种想逃避的念头。面对现实生活,谁又能真正的躺平呢?当然,也不排除个别人意志消沉,甘于堕落,懒得奋斗,自毁前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个时代,都不凡英雄人物,也不缺消极情绪的躺平者。我想了方志敏烈士,在狱中都满怀信心地写下了《可爱的中国》,而劝降他的一名国民党文职军官,却早早认定了“中国迟早是要亡掉的……民众的力量抵不住帝国主义的飞机大炮,中国不行,无办法,无办法的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方志敏在狱中多次劝说红十军军团长刘畴西写下文字,总结革命经验教训,但刘畤西认为,文稿留不下去,写了也没有用。但方志敏坚持写作,他在狱中奋笔疾书,以亲身经历控诉帝国主义肆意欺侮中国人民的种种罪行,将中国比喻成“生育我们的母亲”,呼吁朋友们“从帝国主义恶魔生吞活剥下,救出我们垂死的母亲来”。《可爱的中国》既是一篇融汇方志敏求学、被捕、囚禁经历的散文,也是一篇让敌人读来如芒刺背的战斗檄文,那是一个共产党员在牢狱中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写就的不朽篇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最终,方志敏做通了来劝降的国民党元老胡逸民的工作。胡逸民因为派系倾轧进了监狱,但监狱内无人敢动他,蒋介石也让他劝降方志敏,“将功赎罪”。在交谈中,他被方志敏的人格打动,最终收下了方志敏的文稿,并在出狱后恪守承诺,亲自将文稿送往上海,辗转交给了中共地下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可爱的中国》结尾,方志敏这样写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假如我不能生存——死了,我流血的地方,或者我瘗骨的地方,或许会长出一朵可爱的花来,这朵花你们就看作是我的精诚的寄托吧!在微风的吹拂中,如果那朵花是上下点头,那就可视为我对于为中国民族解放奋斗的爱国志士们在致以热诚的敬礼;如果那朵花是左右摇摆,那就可视为我在提劲儿唱着革命之歌,鼓励战士们前进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亲爱的朋友们,不要悲观,不要畏馁,要奋斗!要持久的艰苦的奋斗!把各人所有的智慧才能,都提供于民族的拯救吧!无论如何,我们决不能让伟大的可爱的中国,灭亡于帝国主义的肮脏的手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方志敏烈士牺牲14年后,他“日夜祷祝着中国民族在帝国主义羁绊之下解放”的梦想终于实现,可爱的中国得到了自由与解放,终于“可以无愧色地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地携手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当下之中国,虽然远离了战火硝烟的年代,但战争已经换上了另一种形式,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正在利用各种机会,来对我们进行渗透,不惜一切代价,抓住我们在发展过程中的任何一点问题,大作文章,激化矛盾,从思想层面来混淆是非,侵蚀人们的思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关于“躺平”一词的大肆宣染炒作,就值得怀疑。由此可见,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时刻,“学党史、铭初心”教育十分必要,只有回望历史,才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