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读漫漫情悠长

付兆辉

<p class="ql-block">  我家住在一所省级重点高中旁边。每到晚上快放学的时间,就会看到学校大门口人头攒动,聚满了等待接孩子的父母们。学校东西南北四个方位道路两旁,停靠在那里的小汽车也排起了长龙。此时我想,在学子们的家里,应该还会有耐心盼孙归来的祖辈们,或已早为孩子们精心准备好了夜宵和补脑佳品。这或许是陪读的映象:家有读书郎,全家跟着忙。</p> <p class="ql-block">  在校园外无聊的等待中,有的家长聚到一起交流陪读中的感悟,有的家长凑到了一块天南地北地侃大山,有的家长坐在车里听着音乐打发时光,有的家长捧着手机专注地追剧,有的家长斜放车椅闭目小憩。</p> <p class="ql-block">  每到此时,街路两侧的培训机构也显得十分活跃,在大屏幕上打出各种国际、国内名校教育的噱头,还不时派出人马散发着转身就可能被投进垃圾箱的传单,不失时机地主动与家长攀谈推销自己的网络教育产品。他们在陪读群体中寻找商机,也在通过别样的方式助力孩子们学海畅游。</p> <p class="ql-block">  我有时会在没事的时候穿行其中,与妻子体验一下久违的陪读接孩子的感觉。眼前的场景似乎有点陌生,毕竟是十几年前的事儿了,如今早剩下过去的影像,那时接孩子根本没有这么大的阵仗,可这不能说是对教育的不重视,只能说是观念的不同罢了。</p> <p class="ql-block">  想想女儿二十余载的风雨求学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她心无旁骛专注于接受学校教育,弛而不息奋力奔跑在追梦的路上。在今年的最后冲刺中,她使出了洪荒之力,释放多年来的知识积淀,顺利地完成了论文答辩,在短暂的放松中放飞自己的心情,以看似轻松的心态迎接着毕业季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  按照妻子的说法,她也随之进入了毕业倒计时,心里盘算着去女儿的学校参加毕业典礼,为自己的陪读结束而喝彩。不过,我不敢苟同她的说法,依据我对陪读的划分,她目前处于陪读3.0状态。通过我的个人分析,陪读被我划分为四个阶段:把入学前期确定为人生启蒙期,设定为1.0阶段;把小初高期确定为认知丰盈期,设定为2.0阶段;把大学期确定为成长塑型期,设定为3.0阶段;把毕业后确定为融合社会期,设定为4.0阶段。四个阶段环环相扣,当孩子有了孩子,还会自动开启循环播放模式。陪读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会一直在路上。</p> <p class="ql-block">  每个宝宝的出生,都会给整个家庭带来欢乐和希望,启蒙教育便也不失时机地融入了孩子的成长中,有的甚至打出了提前量,早早地进行了胎教。不可置否,每个家庭内涵各不相同,对孩子的启蒙也招法各异,在“三岁记忆”后给孩子的塑形也不尽相同,对孩子未来的人生走向也会有很大的外在干预和影响。中国有句谚语:三岁看小,七岁看老。细品之,似乎感觉有些夸张,虽然小视了成长过程中的修正,可还是很有朴素的生活道理的。</p> <p class="ql-block">  原本快乐的陪读,在近些年来却让家长们有身心俱疲的累感,究其根源,可能是因为不知哪位教育伪专家说过的“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言论误导,致使幼儿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初中化、初中教育高中化,让本该快乐的孩子背负起了太多的重负。它忽略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亦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忽视了智商、情商、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的内在关系,导致家长们你追我赶,带着孩子无奈地狂奔在各路补习班的路上。郑强教授对"起跑线观"进行了有力的批评,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共鸣,错误观点及其带来的危害将会逐步得到修正。</p> <p class="ql-block">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家长们的共同愿望,然而现实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愿。孔子桃李满天下,贤人才七十二位,社会存在成百上千种行业,教育的终端不可能培养规制相同的人,走出校门的学生会以不同的身份找准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孩子充满正能量,无论在哪里都会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p> <p class="ql-block">  孩子走向社会,就走进了另一所大学,父母的陪读也进入了转型期。陪伴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天职。前路漫漫,上下求索,请与孩子们一起奔跑吧,因为陪读没有毕业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