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十堰之旅

蕲春王树蕲

<p class="ql-block">作者王树蕲</p><p class="ql-block">2021.6.2</p> <p class="ql-block">2021年5月7日是个令我难忘的日子。我们蕲春县民兵代表一行5人,为参加十堰市姚尚明战友著作《中原筑路》的首发式,早上天未亮就从蕲春家里坐车,下午就到了十堰市。我有50年未到过十堰了。眼前的现代建筑、现代交通令人目不睱接。我们在李知发战友的电话引领下很顺利地住进了超伦大酒店,受到了姚尚明、李知发战友们的盛情款待。我们风尘仆仆地到达酒店,晚餐是在云鼎大酒店举行酒会,在酒会上,铁兵战友的豪爽,学兵战友的率真,让我们都很感动。虽然我们是初相识,大家却似久别重逢,有说不完的话,一餐饭吃到了晚上9点。我们迅速返回酒店,洗漱后早早地进入了梦乡。</p><p class="ql-block">&nbsp;</p> <p class="ql-block">5月8 日上午,在云鼎酒店举行了隆重的首发式。到场的战友们,都激情满怀,大家分别派代表上台发言,感谢这次会议的主办者姚尚明战友,也祝愿这次会议的顺利成功。会后的聚餐中,大家都有说不完的话,有诉不完的思念。我们桌上的铁兵老战友们还一个劲地劝我们多吃菜。</p> <p class="ql-block">说实话,我对这次与铁兵战友、学兵战友聚会,真是做梦也没想到的,但也确实是数十年来魂牵梦萦的。我们在50年前都是毛头小伙子,在1971年打通鲍峡2号隧道的战斗中,尽管所有的工序是那样地吃力,任务是那样地重,但没有一个人退缩,没有一个人叫苦。只想着早日打通隧道。时间一晃50年过去了。我们在返回家乡的50年中,也就是后民兵时代,尽管平日里工作再忙,各种任务再重,也总难忘当年在鲍峡的打洞过程,也总想着有朝一日,能幸福地坐着列车去那里看一看,走一走。没想到这一盼就是50年。岁月匆匆,我在退休后的前几年,遇到当年在襄渝铁路一位同甘共苦的民兵兄弟张常裕,见面叙谈时就谈到当年鲍峡修铁路的情况,这更激起了我对鲍峡的思念。从网上也看到一些陕西学兵战友们写襄渝线上的激情生活。于是我当时就拿起笔来,开始写了一些自己当年在打洞过程中熟悉的人和事。一个短篇叙一件事,每写一篇,就发给那位民兵兄弟看。每当我拿起笔来,在鲍峡时发生的一桩桩一件件大小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一个个生龙活虎的民兵战友,我仿佛还是与他们在一起,结果一写就写了三四十篇短文。写着写着就放下笔了。</p> <p class="ql-block">没想到2020年冬初,铁兵姚尚明战友来蕲春采风,为撰写一部反映当年襄渝线上“三兵”风采的著作收集民兵方面的资料,我幸运地遇到了他,于是把我撰写的短文、保存的0247部队编辑的相册,都拿出来提供给他参考。这本珍贵的相册,是我当时的民兵连长送给我作纪念的。连长叫邱均泉,今年80多岁了,同住县城。我和他一见面就询问一些当年在鲍峡修襄渝铁路的事情,他知道我热心搜集,热心写作,就将相册慷慨地馈赠给我了,当时只有民兵连长以上的干部才有这个相册,弥足珍贵。我知道图片对姚尚明战友编书时肯定有用,所以就提供给他参考。</p> <p class="ql-block">由于我从小就是在农村和小县城生活的,对部队生活特别是对0247部队当年情况不甚了解,对襄渝铁路的建设过程更是不甚了解。5月8日下午,在与战友们一起参观二公司的荣史馆过程中,我才对二公司辉煌的发展史,光辉的战斗历程有一个粗略地了解。当我们5人站在银屏前认真地看完了反映他们战绩的纪录片,他们所取得的一个个骄人战绩,令我们民兵战友感动不已,也更让我十分羡慕这些铁兵战友们。</p> <p class="ql-block">5月9日和10日两天,铁兵战友们和学兵战友们故地重游,我们5位民兵代表也有幸参加了。当我们第一站到达谷城县五山镇时,为了寻找当年部队的足迹,我也跟着大家一起询问当地老人,幸好遇到袁老师,她热情地为我们带路,很快就找到了当年部队住过的地方杨家湾村部所在地。我见到战友们高兴、激动的表情,我也同样感动不已。我和战友们一起照了相,个人也照了相。</p> <p class="ql-block">在六里坪火车站,我们同样与战友们一起寻找当年的旧迹,我们都分别在那里照相留念。在武当山西客站、在武当山机场大家都纷纷举起了手中的手机拍照,激动的心情使大家都忘记了强烈的阳光灼灼逼人。</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去陕西旬阳红号村的路上,经过白河县城,这个地方在我住在鲍峡时曾经步行到过这里,那时还是一个小山城,如今早已是一座现代化的山城了。我除了惊讶更是感叹不已。我们的大巴到达红号村,大家激动的心情都挂在脸上,我也高兴地跟着下了车,然后一家家询问,当访问到一位李姓老人时,他热情地带我们在一家村办工厂所在地,找到了当年二团团部所在地。李姓老人80多岁了,当年是公社的一位干部,他家收藏了当地李姓的家谱,就摆在堂屋里的书桌上,说明他是一位有知识见个世面的老人。我们在一起合影留念了。</p> <p class="ql-block">当客车经过罗向岩隧道出口时,大巴车拐进了小山沟,我们下车步行,攀上了陡峭的山路,到达罗向岩隧道出口,我来不及询问大家当年发生的故事,也迫不及待地与老伴在洞口拍了照。后来在车上经唐西蕙战友的讲述,我才知道故事是那样的惊险而真实。</p> <p class="ql-block">看不尽山中的美景,听不完战友们讲的故事。坐在车上,我心中一直挂念着早点到达鲍峡,看一看鲍峡50年后的模样。在白河县城吃过饭后,到达鲍峡时,天已经黑下来了。完全看不清鲍峡的模样。当时我们下车,在路边的桥影下,李老师为我们匆匆地拍了照就迅速赶路了。大巴车路过鲍峡时,姚尚明战友在车上小声地问我,明天怎么走?我当时就说,没有见到鲍峡的真面目,我还不想回去呢。他当时就竖起了大拇指。</p><p class="ql-block">&nbsp;</p> <p class="ql-block">天渐渐黑下来了,我的思绪随着车轮滚动的声音,飞向了鲍峡,耳畔战友们的欢笑声,我都牢记了。心中一直在默念着,大家欢笑吧,高兴吧,明天我们三兵战友就要分别了啊。鲍峡的风采、鲍峡2号隧道、白云山隧道、鲍峡1号大桥、黑沟塆大桥,明天我们再见吧,我等了盼了50年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