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的残缺之美______栖岩寺遗址

看淡则静

<p class="ql-block">  初夏的清晨,约几位好友一起前往著名的栖岩寺塔群游玩、祈福。追寻属于我们的青春季,穿越大唐盛世看看我们的前生往事,踏着唐明皇杨贵妃留下的栈道遗迹,采撷一枝路边金银花吸入淡淡清香。山中草莓带着一股鲜红欲滴野性诱惑着每一位女性的纤纤玉指……</p> <p class="ql-block">  栖岩寺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城西南10公里韩阳镇北郑村东边中条山巅。这里对于历史和地理学家来说,是一个富有诱惑力的地方,因为这里在悠久的历史时期中,一直是中国佛教文化活动的舞台,许多遗址和极富魅力的传说直到现在还没有被完全打开。我们在向导兼导游华龙老师的带领下从下寺村一个山间小道慢慢进入,一路上危崖险峰,绝壁陡坡,颇难行走,小路两旁密林蔽日,一些不知名的野花盛开在崖畔道旁,紫的、红的、粉的、黄的……开得自在坦荡。空气很是清爽。华龙老师让大家抬头仰望,说左边山势绵延逶迤就像一条青龙,右边山势就是一只白虎紧紧的扼守着这块风水宝地,庇佑着这山川万物和所有生灵。大家指指点点依着山势凭自己的想象欣赏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心中油然而生出无限虔诚:我本自然,更应欣赏自然、爱护自然。山路崎岖,沟壑纵横,行了一段路程,挥汗如雨,口渴难耐,“再坚持一会就可以休息了”,向导鼓励着大家,“等会还有一个故事要讲给你们听“。一行人便咬牙坚持。果然,穿过一个山口,眼前豁然一亮,茂林修竹、溪水潺潺,间或有蜂儿飞、鸡儿鸣、鹅儿叫、犬吠声声。只见山崖下一块平台上站着一个仙风道骨的老者,笑吟吟地招呼着我们,并邀请我们坐会儿,喝口茶。几个女伴早已精疲力尽,也顾不得矜持,一下子就斜躺长条凳子上。我仔细环顾四周,只见两眼窑洞、一排栅栏,小院里还有几箱蜜蜂嗡嗡。老人从窑洞里提出一把锡铁茶壶,倒出一种黑红颜色的茶水,说喝了这杯水既解渴又解乏,我端起茶杯尝了一口,微微有点苦,喝下去却甜丝丝的,满口生津,两杯茶下肚,感觉全身的经络好似一下子就通透了,说不出的畅快。老人家说他已在这里住了四十多年了,这里可是神仙住的地方,冬暖夏凉,空气清新,山涧的溪水富含多种矿物质,没有任何污染。华龙老师告诉大家这里就是清初著名的大诗人、书画名家吴雯晚年隐居的玉涧草堂,又称“金鹅馆”。吴雯的诗风清新俊秀、以田园、山水为主,自然流畅、寓意深远。当时文坛领袖刑部尚书王士祯读到吴雯写的“泉绕汉祠外,雪明椿树根”,惊叹不已,呼为仙才。河东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家有吴字不算贫”。“快走,一起去找吴雯仙人字画“,有人开着玩笑。</p> <p class="ql-block">  告别老师傅,我们继续前行。互相搀扶、艰难爬过中寺,向古栈道、唐回龙洞遗址进发。</p> <p class="ql-block">  考古老师晓生一边嘱咐大家要专心看脚下,看景不走路,走路不看景,注意安全。一边靠在一大块石头边上给大家讲着:当时栖岩寺的规模在全国实属一流,属于国家级景观,就它的塔群而言除了河南少林寺的塔林外就再也没有听说的。依照少林寺的塔林和佛殿的规模,再分析遥想栖岩寺建筑非常恢弘,分为上寺、中寺、下寺。这里是自北周以来历代皇家帝王避暑、祈福的圣地“北有五台山,南有栖岩寺”。《蒲州府志》记载,唐明皇为满足杨贵妃回娘家的要求,大摆仪仗銮驾浩浩荡荡来到蒲州,先不回家,要先拜佛,去的就是栖岩寺。山下有个下寺村,山路狭窄,容不下大队人马,唐明皇只好命令撤去銮驾,和文武百官步行。候驾的地方至今形成候驾庄、撤驾庄村名。山上还留下唐明皇的石门洞(又称回龙洞)、栈道遗址、唐王亭旧址------</p><p class="ql-block"> 在初夏阳光的抚摸下,我们只看到当年的栈道遗址、唐王亭旧址、还有被一千九百多年的岁月之尘淹埋得只有残砖瓦砾以及草丛缠绕的精美图纹的石坐残片。曾经香火缭绕的佛殿消失了,曾经庄严肃穆的祈福庙宇消失了,只留下一个废墟,只留下一个芳草萋萋的唐王回龙洞。</p><p class="ql-block"> 穿过回龙洞山路坡度较平缓,翻过两个山梁,我们的眼前远远出现一座秀丽的六角五层舍利塔。大家一起举手高呼直奔心中的圣地。站在塔前远眺黄河波涛,近览群塔耸立,极富古趣。其地势南望华岳,北眺龙门,茫茫可见;鸟瞰峨嵋,尽收眼底。传说此地是风水宝地,昔有伯夷、叔齐逃隐采薇,娥皇、女英下嫁舜帝,老子李耳过关经过此地。</p> <p class="ql-block">  享受着幽古浓郁的文化气息,呼吸着清冽而馨香的新鲜空气。知识渊博的冰荣老师休息了一会就给大家讲述着:《蒲州府志》山川卷里有记载:雷首、历山、栖岩、方山、五老峰 -----,栖岩寺就因为建造在这里而得名。该寺建于北周建德年间,初名灵居寺,后改为栖岩寺。公元590年蒲州大旱,山下百姓纷纷上山祈雨,昙延方丈在寺院设起舍利道场,做起祈雨大醮,只见虎抱泉咕咕高涌,百丈瀑布突然旋转如白云飞腾而上,顷刻之间云遮雾罩,不一会便下起瓢泼大雨。这场雨解了百姓的干旱之苦,隋文帝闻听此事,敕赠外国所贡佳品“玛瑙盏”施供寺中,以示褒奖。人们纷纷慕名登寺观赏。后又有不少善男皈依佛门,投师昙延方丈,形成庙小和尚多的境况,寺院渐渐接纳不下。隋文帝于公元601年下诏赐送舍利三十州,诏令十月十五日同时起塔,命建塔供藏,栖岩寺舍利塔即其中之一。并赐赠栖岩寺鱼子碑,碑石材质是鱼籽化石,碑上籽粒密布,均匀平整,是石中极品,俗称“鱼籽碑”。这通碑当时就是天下名碑,深得文士珍爱。唐时名士,多有来栖岩寺游览者,见了鱼籽碑,当然要摩挲碑身,吟哦碑文。著名诗人李益《游栖岩寺》”晚上昙延涧,通宵兴莫穷。高明千嶂月,清爽一岩风。坐久衣衫润,吟余物象空。举头星可摘,凝在广寒宫。” 唐.卢纶《和李益游栖岩寺》,”林香雨气新,山寺绿无尘。遂结云外赏,共游天上春。鹤鸣金阙丽,僧语竹房邻。待月水流急,惜花风起频。何方非瑰境,此地有归人。回首空门路,幡然一幻身。”字体苍劲,诗意清新。</p><p class="ql-block"> 隋、唐时寺况极盛,宋以后各代屡有修葺于山巅、山腰、山麓分置上中下三寺。寺宇破败、被毁据说是明朝那场天塌蒲州大地震造成的,以致明清以后日渐荒凉,经过中条山战役,仅存之物烧毁尽净。唯仁寿二年所立舍利塔铭碑及二十六座砖塔尚存。其中唐、五代、宋塔各一座,元塔二座,明、清塔二十多座。其地势南望华岳,北眺龙门,滨河依山,景色宜人。</p> <p class="ql-block">  在栖岩寺背后的山幽里有安葬历代和尚舍利的塔群多处,目前正在挖掘、修复。遗留的两个石碑:《达摩渡江图》存万固寺药师洞、鱼籽碑现存永济市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现存的舍利塔是栖岩的地理坐标,繁盛时期以名僧而声名远播,而同时期的鹳雀楼是以名诗赋予它的灵魂。至今巍然挺拔矗立,只留下一座座有故事的栖岩佛塔。这是一种残缺美,是蕴涵厚重文化之美。</p><p class="ql-block"> 栖岩寺历经千年而不到,斜阳映照在栖岩寺,给寺里的佛堂塔群遗址镀上一层金色的光环,日月辉映,塔刹散发出一种氤氲祥和的舍利佛光,佑护着蒲坂大地的山川万物、芸芸众生。我们双手合十面对佛塔虔诚的祈福:栖岩寺,无声地诉说佛事的兴盛,诉说历史的更迭:强盛、繁华、衰亡;诉说着千年建筑精湛的技艺,诉说着祈福世人的平安、吉祥。它是人类勤劳智慧的瑰宝和建筑、文化、艺术的精神结晶。</p><p class="ql-block"> 栖岩寺,那穿透千年的残缺之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字:看淡则静、王勤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