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浙西南到浙东南(下)----台州篇

老王头

作为籍贯浙江的深圳人,我本人对浙江的山水人文了解不多,基本上停留在19岁离开故土时的高中肄业生的水平,虽然几乎每年都回乡省亲,却也多是来去匆匆、两点一线,家乡黄岩直径200公里范围也就基本上只去过雁荡山。今年春季因为家事才有了一个相对较长的逗留时间,有机会周边四处走走。<br>  受深圳市老年摄影学会创培部有关领导的委托,希望我能够组织一次浙江东南行摄游,于是我与家乡台州市‘天下摄影网’网主唐伯虎先生商定了行程线路,再根据老年人、玩摄影的特点选定了景点。2021年5曰7日,初夏的温州机场迎来了25位来自深圳、携带长枪短炮的准备九天浙西南---浙东南环线游的老年人......<div>  经历了前半程丽水山水田园、古村古街的拍摄,同志们渐渐进入状态,大巴车也开到了台州地界。估计俺家乡台州小地方对于不少人来说还是陌生的,那就脑补一下吧!台(Tāi)州,是浙江省地级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国务院批复确定的浙江沿海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现代化港口城市。</div> 台州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浙江中部沿海,东濒东海,北靠绍兴市、宁波市,南邻温州市,西与金华市和丽水市毗邻,依山面海,地势由西向东倾斜,西北山脉连绵;夏季受热带海洋气团控制,炎热多雨,为亚热带气候特征。冬季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天气温凉,具亚热带气候特征。<br> 台州是江南水乡,水穿城过。历史上台州“河网密布、港汊交纵”,水乡风韵不亚于苏杭,有“走遍苏杭、不如温黄”之说。台州素以佛宗道源享誉海内外,是佛教天台宗和道教南宗的发祥地。天台山以其深邃的文化内涵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和合文化”。台州是浙江“七山一水两分田”的缩影,是山、海、水和谐的生态福地。 进入台州,必到天台(Tāi)山。天台山乃著名游览圣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名闻国内外。历代不少著名诗人写下了很多赞美它的诗篇。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三上天台山,其著名的游记就以'游天台山日记‘作为开篇,可见此地在作者心目中的位置。天台山位于浙江省天台县北面,依托自然山水景观,以佛教文化为特色,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礼佛朝圣为一体。素有“佛宗道源,山水神秀”之美誉。 国清寺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城关镇,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寺庙占地面积7.3万平方米。此桥名‘丰干桥’,石砌拱桥,是为纪念唐代高僧丰干和尚而命名的。 隋代高僧智越在国清寺创立天台宗,为中国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影响远及国内外。鉴真东渡时曾朝拜国清寺。日本留学僧最澄至天台山取经,从道邃学法,回国后在日本比睿山兴建沿历寺,创立日本天台宗,后尊浙江天台山国清寺为祖庭。 国清寺现存建筑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奉敕重修。浙江天台国清寺与济南灵岩寺、南京栖霞寺、当阳玉泉寺并称中国寺院四绝。'教观总持'的含义,用现代的语言简单地表述,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国清寺导游词 该寺曾驻锡不少有名高僧,包括唐一行法师、寒山、拾得、济公和尚、日本东密开宗祖师空海大师、日本台密开宗祖师最澄大师等。 此碑是为纪念一行禅师到国清寺编写《大衍历》而立的。 2006年,国清寺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之诗人骚客多有吟国清寺者,现录一首于后: 题国清寺 宋 刘知过 野人游遍天台寺,究竟招提此最奇。<br>十里远排清荫入,五峰如按画图窥。<br>隋初便有高僧传,火后都亡过客诗。<br>重到定知非远约,岸巾高处立多时。 更有诗仙李白同志有诗云:<div>天台国清寺,天下称四绝。<br>我来举唐游,于中更无别。<br>枿木划断云,高峯顶积雪。<br>槛外一条溪,几回流碎月。<br></div> 国清寺有隋梅一株,在大雄宝殿右侧,由隋代高僧、天台宗五祖章安灌顶大师手植。据考证,隋梅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国内三株最古老的梅树之一。关于它的传说,现代诗人邓拓写给隋梅的《题梅》诗最为传神:剪取东风第一枝,半帘疏影坐题诗。不须脂粉绿颜色,最忆天台相见时。另据说文革期间,国清寺遭破坏,隋梅日渐枯萎,濒临死亡,1973年,国家开始修葺国清寺,到75年完工时,千年古梅竟盛开并结果,奇吧? 隋塔位于天台城关镇东北6里。隋开皇十八年,晋王杨广为报智者大师受菩萨戒而建造的报恩塔。唐会昌法难受损,南宋建炎二年(1128)修葺。残高59.4米,边长4.6米,六面九级,为浙江最高的古塔之一。系空心楼阁式砖木结构,因遭火焚毁飞檐斗拱,形成四周的空洞。<br>后人对塔基进行了加固,四周铺筑了台阶,已予整修一新,已列为省级文保单位。隋塔建造别致,除砖砌塔壁上,精雕佛像外,塔顶上没有通常的尖形塔头,站在塔内,可直接仰见蓝天。现为国家重点文保单位。 国清寺的和尚基本上不接受拍摄,只能偷拍或拍背影。 有些脾气不好的和尚一旦发现你在拍他,会让你当面删除。 与湛上人院画松(唐·刘商)七绝<br>水墨乍成岩下树,摧残半隐洞中云。<br>猷公曾住天台寺,阴雨猿声何处闻。 以俺粗浅的镜头、学识,无法穷尽国清寺的博大精深,只能拍几张表面风光过过瘾,要想真正了解国清寺,用日前遇到的一位台州学院老师(摄影爱好者)东北人的话说:唯一能够去了再去、再而又再的去处,那就是国清寺。顺便提一句:国清寺门票完全免费。 日本人给祖宗立的碑。 -----欢迎再来国清寺!-----我会再来的! 正当5月立夏时分,天台山主峰华顶(海拔1098米)的高山云锦杜鹃据说开的很盛,又碰上头天晚上一夜雷雨,清早起来就有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人人兴奋、个个精神,果不其然,刚走到半山,眼尖的团友就惊呼:“云海!云海!”唐伯虎老师果然有经验,立马指挥司机将车开到青岚寨观景台,于是俺的相机卡里就有了这几张漂亮的云海图。 随着唐老师一声“佛光!”大伙定睛一看,果然在画面左侧偏下处有一半圆形金中偏红的光圈,若隐若现,且随着阳光的加强而加强。几位长期在华顶追光逐影的当地摄友不无嫉妒地说我们的运气太好了,这种景象他们也没见过,可谓‘千年等一回'! 此情此景不知古人是否见过,但诗中所说应改不假,有诗为证:天姥岑望天台山(唐·灵澈)五绝<br>天台众峰外,华顶当寒空。有时半不见,崔嵬在云中。 这位端着长枪的老哥也是位军人,参加过西沙之战和对越自卫反击战,是位军医。勤奋、高产的老摄人。 就在此处,俺的无人机因故失联,束手无策。后经唐伯虎老师及器材高手海平的全力施救,有惊无险、失而复得、毛发无伤回归本主,也是本次旅途一个插曲。 山上的观景平台,也是唐诗驿站,选录部分唐诗供游人赏析: <div> 天台晓望<br>   (李白)<br>  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br>  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br>  凭高登远览,直下见溟渤。<br>  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br>  风潮争汹涌,神怪何翕忽。<br>  观奇迹无倪,好道心不歇。<br>  攀条摘朱实,服药炼金骨。<br>  安得生羽翰,千春卧蓬阙。</div> 华顶国家森林公园之参天大树。 五月华顶,数百亩云锦杜鹃竞相开放,形成一片五彩缤纷的花海,远远望去,似锦似霞,璀璨夺目。云锦杜鹃因此得名。 娇嫩欲滴的花与蕾 云锦杜鹃古称“娑罗”,属杜鹃花科,是《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记载的377种杜鹃花中的佼佼者,为我国特有的稀有珍贵树种。它虽然在云南、四川等地有少量分布,但成片成林面积近300亩,而且树龄在200年以上形成古树群,则唯独天台华顶山独有,堪称天台山的一大植物奇观。 华顶云锦杜鹃,是一种常绿、高大的灌木,高约四五米,树冠浑圆,主干分,旁枝逸出。叶片革质,形似枇杷叶,正面墨约油亮,背面有鹅黄色茸毛。花蕾形如鸽蛋,包容了7—13个小花蕾,顶生伞状花序,自头年7月孕蕾至次年5月花开,足足“十月怀胎”。每年立夏前后,紫红、粉红之花竞相开放,由7—13朵小花组成一朵大如碗口的茶球,一树千花,似牡丹、似芍药、似芙蓉,绚丽夺目,馨香袭人。 清初台州知府张联元有诗云:“翠岫从容出,名花次第逢。最怜红踯躅,高映碧芙蓉。琪树应同体,桃源许并浓。无人移上苑,空置云去封。” 云锦杜鹃不但花美,其枝干亦美,虬枝百结,犬牙交错,奋发向上,气势磅礴,仿佛有一种排山倒海的力量蕴藏其中。故欣赏杜鹃枝干亦是一种美的享受。 想当年李白同志游遍天台山,写下脍炙人口的不朽诗句,  正是李白唱出“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的广告词之后,许多诗人步其后尘来到天台山,据说唐代共有400多位诗人游历或栖居天台山。 4A景区天台山大瀑布,落差达325米,最宽处100米。正好有太极人在此练习,这可是好去处,有天人合一的意思。 摄影人见水就想到拍流水慢门。 拾级而上 如丝如绢 气势磅礴 其实,天台山大瀑布并非纯天然瀑布,它原是山上的桐柏宫水库用来发电的蓄能电站的水,白天放出成瀑布,晚上抽回山上蓄能。而最天然的瀑布是石梁飞瀑! 由于石梁瀑布不适于老年团体游摄,在团队返深后,高中沈同学带我再游天台山,也算是'走私'一回吧。顺便介绍一下石梁飞瀑。石梁瀑布附近有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所题“第一奇观”四字石刻、 石梁飞瀑位于浙江省天台县城北22公里的天台山中,是浙东“唐诗之路”的精华所在,在崇山翠谷之中,一石横跨天际,瀑布喷涌而下,“昼夜起风雷”,令历代文人骚客为之倾倒,留下无数壮美诗篇,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近瀑布的古方广寺为五百罗汉道场。中方广寺是禅宗道场。请放大细看右下方的巨大石梁,上有清末维新派领袖康有为的“石梁飞瀑”题刻,石梁腹部有郡守刘璈题的“前度又来”等。由于这个角度空间逼仄,只能容纳三五人,拍照效果不好。当年徐霞客从石梁俯视百丈深渊时,曾记载道:“余从梁上行,下瞰深渊,毛骨俱悚。”而我这位沈姓兄弟说他年轻那会儿石梁上还允许行走,他就曾壮着胆从石梁上走过,把胆小的我听出一身冷汗。 石梁飞瀑并不比其它瀑布壮观,但它却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首先它有一条二丈左右的巨大石梁,横跨在两崖之间,那微微拱起的梁面,像一条匍伏的巨蟒。金溪和大兴坑两条溪水,左右而来,汇合于此。溪涧岩石坎坷不平,水流随之层层折跌而下,每一次折跌,激起一阵雪白的水花,接着又往下折跌。这样经过4次折跌后,溪流终于在阵阵白浪之中流到了石梁附近,聚集成一个巨大的雪浪团,向石梁冲激过来。一部分被打回,而大多数则从梁底穿过,坠入几十丈深的幽谷之中,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 这是附近另一处瀑布----铗剑泉,两条瀑布像两支剑飞流直下,而左边一支瀑被前面的岩石挡住,在正面无法看见,只有走近侧面的观瀑亭才能看清两瀑,正是水量丰沛之时,镜头瞬间就被淋湿,留下点点水斑。 天台还是那个疯疯癫癫的道济和尚-----济公的故里呢!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儿破...... 故居内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小桥流水,显示出李氏家族的富裕,事实上,济公是个不折不扣的官二代、富二代,却看破红尘,成了乐善好施、打抱不平、惩处邪恶的一代'活佛'。 济公殿 下榻的酒店近在咫尺,晚上出来溜达,顺便拍张永宁村石头墙夜景 一不留神还拍出车轨了! 咱都是看《济公》长大、滴,不管是书、还是电视剧,咱都看。必须在此合个影! 离开天台前,顺路拜访一下唐代著名诗僧寒山子的隐居处----寒山洞。 洞旁有一悬崖,高数十米,正值雨季,形成一小瀑布。 为让战友能将瀑布之水拍成拉丝状,不惜奋不顾身、义无反顾、视死如归将自己秒变双脚架,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董存瑞再世呀!<div>机场过安检,<br>遇见大麻烦。<br>姓赖岂信賴?<br>不让我进站!<br>众人齐努力,<br>终用心化险。<br>旅途小插曲,<br>但愿皆平安!<br>感谢陆老师和李老师协调和安慰。<br>(机上有感20210507深圳机场)<div>看出这哥们在过机场安检时的无奈了吧?</div></div> 寒岩又称“寒岩洞天”。高15米,宽48米,深78米,旧名拊石洞,因为宋代大书法家米芾在洞中书有“潜真”二字,而改名“潜真洞”。唐代闻名国内外的白话隐逸诗人寒山子曾长住于此,洞前有寒岩寺遗址。寒岩洞口有“龟”、“蛇”相守,是天然岩石生成。尤其是石蛇,大如粗柱,从地下钻出,翘首望天,像极了。洞口有块大石,称“宴坐石”,是寒山子宴坐之处。无人讲解,指示牌难觅,这些细节难以发现,到此一游。<br> 寒岩洞右半山上,两崖对峙,中架一石桥,桥洞高五六米,桥下冬夏无水,故称旱石梁,又称“鹊桥”。 有说当年少年济公就是在此处与其俗门妻子分手后遁入空门的。天台境内的行程走完了,今晚入住临海某国际大酒店,明天开始临海行。 临海市-----台州府城-----江南长城(6280m),1994年前台州府在临海,但现在的台州市政府可不在临海,是在1980年之前的黄岩县,94年后成为地级台州市(椒江、黄岩、路桥三区为城区,市政府设椒江)。<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临海古城墙有着悠久的历史。自晋代开创以来,已有1600余年,经唐、宋、元、明、清诸朝不断修筑增扩,其主体部分一直保存到今天。古城墙沿江修筑而上,依山就势,逶迤曲折,雄险壮观。尤其是北固山一段,建于危崖之巅,飞舞盘旋,敌台林立,雉堞连云,城楼高峙,与北京八达岭相较,可称双绝 ,称之为“江南八达岭”,并不过誉。更有其独特之处是,临海古城墙两侧,古木参天,常年苍翠,城墙掩映在青绿丛中,更增添了一分灵秀。 临海古城墙,除了御敌的功能之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是防洪的功能。城墙有三分之一的长度是沿着灵江修筑,台州府城正位于灵江入海近处,江水与潮水相碰,水位升高,时常漫上城来。城墙有如大堤,千余年来抗击着洪水的冲击。 为此,临海城墙在修筑设计上,采取了特有的措施,把瓮城修作弧形,特别是把“马面”迎水的一方修作半圆弧形(其余一方仍为方形),在全国古城墙中,十分罕见,目前所知尚属孤例。由于城墙的抗洪作用,在元朝灭掉南宋时,元帝曾下令拆毁江南所有古城墙,以利其铁骑长驱直入,而临海城墙却因其无法替代的防洪功能,得到了特旨免拆。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有“江南八达岭”之称的临海古城,在明代抗倭斗争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抗倭名将戚继光在临海八年,会同台州知府谭纶改造了临海古城墙的结构,将其加高加厚,并创造性地修筑了十三座二层空心敌台,极大地增强了防守能力。戚家军以临海古城为据点,策应闽浙沿海守防,屡败倭寇九战九捷,洗雪国耻,扬眉吐气,大振国威。 后来,由于北方长城防务的需要,朝廷特将戚继光、谭纶调到北京委以重任。戚继光在任蓟镇总兵时,将他在临海修筑城防的经验,运用到北方长城的增扩加强上。今存蓟镇、昌镇、宣府、大同、山西等镇的长城,都是按他的规划设计加以改进增筑加强过的。为了满足他改建北方长城的需要,特抽调了曾经参加改建临海城墙的三千“江东子弟兵”充任领工、监理和技术指导。 现在北京八达岭、慕田峪、司马台、古北口、天津黄崖关、河北山海关附近的老龙头、角山等处长城的雄姿,均是经戚继光改进之后所留下来的。可以说,临海古城墙堪称北京八达岭等处长城的“师范”和“蓝本”。 这位与我同小区的邻居、香港公民李大哥有没有当年戚总兵手下大将的风范? 雄关如铁----望江楼 雄伟的石牌坊-----雄镇东南 可喜的是,全团25人,平均年龄估计在66-67周岁的老年团,居然在艳阳高温下边走边拍全部顺利走完6280的全程,用时两小时左右。 紧挨着古城墙兴善门进去,直对着的这条古街就是浙江省仅次于杭州清河坊的’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临海紫阳街’。 道教南宗始祖张伯端,号紫阳,在中国道教史上有极高的位置,称’紫阳真人‘,《西游记》69回-71回有关于紫阳真人的描述,因其生于斯、居于斯,为纪念这位先贤,市政府于1998年将此街命名为’紫阳街‘。 紫阳街上一大户人家的四合院。 营业着的酒肆 生意不咋地,老板小眯一会儿。 海苔饼是临海的一种特产小吃 这位看起来还没有我老的陆大哥,已经涉足摄影四十多年矣,从胶片拍到数码,属于骨灰级摄影人,他是咱深圳老摄三分会创培部常务副部长、此次采风的副总指挥兼艺术指导,猜出他的年龄了吗?告诉你吧,共和国的同龄人!嘿嘿! 紫阳街上的民宿,风格与与其广告语相同,古色古香、恬静娴雅。 知道这个大厅是什么来头吗?解放初的中国人民银行台州分行营业大厅是也!现在成了博物馆,向游人免费开放。 营业窗口及顾客休息处。 是不是和电影里看到的解放前的钱庄票号有得一拼啊? 做杆秤的作坊兼店铺,当地非遗,团友想买一杆回去分金分银。 紫阳街的标志性防火墙----迎仙坊。紫阳街上隔一段就有一面这样的墙,称为'坊',是我们祖先创造的防火'神器'。 除了海苔饼,蛋清羊尾也是临海的特有小吃,----’嗨,好吃吗?‘-----还行,就是太甜。' 紫阳街有一千多米长,可以慢慢看、慢慢逛、慢慢吃,继续走吧您讷! 结束今天的拍摄,驱车羊岩山茶文化园,这是此次浙西南-浙东南大环线之行在浙江的最后一晚。起风了,明天拟起早再拍茶园云海日出,只担心风大将云雾吹散殆尽。 早上抹黑上山顶,随着天色渐明,此前的担心化为乌有,云雾、旭日、云海、蓝天、茶园、远山一样不少,苍天真是太眷顾这群深圳老人了! 随着一阵又一阵的惊呼-----哇塞!快门噼里啪啦狂响,一张张存储卡都在充满ing。 还出现了耶稣光耶! 羊岩山云海----宛如仙境 一早上的雾气使得相机、镜头、头发以及身上的衣服都是水淋淋的,但大伙热情不减,拍得爽歪歪。 航拍过山云 羊岩山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临海市区西北30公里处。主峰海拔786米,登峰顶可东观三门湾,南瞻临海城,西眺括苍巅,北望华顶云。古以“山顶石壁上有石影如羊”而得名,今因出产“江南第一勾青茶”而闻名。 薄雾中的采茶女工。 如此美景,咱也拍个爽!收工回酒店吃早餐后稍事休息,驱车黄岩。 <p class="ql-block">建于宋元佑(1086-1094)年间的黄岩五洞桥,后毁于水,现存的桥系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重建,据说工程十倍于旧桥,石拱五洞,桥面亦五折。是我家乡黄岩现存最古老的大型桥梁(长63.5米,宽4.3米)</p> 行到此处,本次浙西南-浙东南大环线9天已圆满完成,回顾整条线路,感觉设计完美,有山有水有梯田;古村古街古寺院。加上天气相当给力,要雨有雨,要云得云,要想天晴日当空。只能感叹:人品太好,无法阻挡! <p class="ql-block">行程结束已半月,回想起来回味无穷:感谢唐伯虎老师对吃住行摄几方面的精心安排,让大家吃得好、睡得香、行得舒、摄得爽;感谢众团友的齐心协力、团结包容、尊老敬业、遵守纪律、热闹开心。总之,一个字:完美!顺便告知:似乎浙江省各景点对3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免门票,出示照片与身份证对照即可,体现尊师重教理念。</p><p class="ql-block"> 本篇知识性文字来自于百度,部分照片由团友提供,在此一并鸣谢!本篇只为自己及友人记录行程、回忆之用,如有不当之处,敬请谅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