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里余店镇

杨柳岸边

<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广水市余店镇红色文化展播之一 </b></h1><h1><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余 店 红 色 记 忆</b></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湖北省广水市这个历史厚重的革命老区有一方红色沃土,刘少奇、李先念、徐向前曾坚守在这里,开辟了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陈少敏、周志坚、聂祖武在这里浴血抗战,痛击日本侵略者;解放战争中,无数英雄儿女为建立新中国英勇献身;众多高级将领和传奇人物在这片热土上,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不朽功勋……这就是余店镇(旧称余家店),一个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inherit;"> 余家店地处桐柏山脉南端,这里崇山峻岭、沟壑纵横、草深林密,是发展革命武装、打游击的好地方;而淳朴的民风、良好的群众基础和勤劳善良的余家店百姓是人民军队最坚强的后盾,也是我党不断发展壮大的有力保证。 余家店易家沟是中共应山县委的诞生地(1939年1月),界河李家塆曾是陈少敏领导的联合抗战指挥部的所在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余家店百姓捐粮捐物支援前线,送子送夫参军者不计其数,仅胡家洼子(今英姿寨村)一个塆子40户人家,就有38人参加李先念领导的抗日队伍。当年,胡家洼子还是新四军某部的秘密弹药库和后勤物资补给站,杨常安等曾带领信应独立团在此打击日寇。</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39年2月,李先念派参谋长周志坚率领鄂豫独立游击大队的两个中队,在余家店的罗家庙(今金盘村)“新四军挺进鄂北打响了湖北抗日第一枪”——这是新四军在鄂豫边区第一次与日军的正面作战且首战告捷;这也是国共两党军队第一次在应山县联合作战。此战歼灭日军20多人,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打出了新四军军威,振奋了民心,极大地鼓舞了应山人民的抗战斗志。</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此后,新四军先后在余家店的梯子岭、四家寨、唐儿寨、九岭山、娘娘庙、胡家洼子、兴隆店、王家大坡和先觉庙等地,数十次与日军激战。他们前仆后继、浴血奋战,谱写了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抗战史诗。</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面对日寇侵入,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并肩作战。1942年春天,国军某团与界河鹰坡的鬼子遭遇,行动受挫,进退两难。新四军游击队主动出击,配合友军与日军作战,激战两天两夜,歼敌120余人,打掉了日军在鹰坡的据点。战后,国民党一个团仅剩两个连(包括轻重伤员),游击队13人全部壮烈牺牲。这是国共两党再次在余家店携手抗日的成功战例。</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自抗战以来,界河新街被国军王楚卿部盘踞。他们横行乡里,祸害百姓。不仅抢占新四军应北根据地,杀害我党地方干部,还阻断了鄂豫边区与随北的联系。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45年2月12日农历腊月三十,周志坚(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率领十三团、十七团、三十八团一个营及二军分区独立团奉命北上豫南,经过应山,在随应独立团的配合下,开往界河攻打新街。激战两天两夜后,将国军王楚卿部围困了七夜八天,歼灭新街守军120余人。新四军围点打援,在粟米寨打垮敌人一个连,全歼一个排。随应独立团副团长黄碧然,带领三个连及手枪队,在界河西边王家岗歼敌两个连。此战我军伤亡300余人,营长王道远牺牲在冲锋的路上,年仅27岁。</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48年3月20日黄昏,国民党整编52师97团到达余家店,对应山北进行“清剿”。人民解放军江汉军区独立旅二、三团奉命迎击。二团为右路由郝店戴家塆出发,22日凌晨4时许到达岗上坡,随即发起进攻,占领了岗上坡、王家塆等地。三团为左路,由郝店出发,凌晨4时许,到达余家店东,攻占四儿寨后派一营一连再攻余家店寨。上午7时,三团兵分两路左右夹击,国民党军不敌溃逃,二营及时拦击。此时,二团攻上四儿寨的西山岭后与三团会合,向余家店西南追击。战至8时结束,歼敌两个营,击溃一个营,毙伤俘敌570人,缴获迫击炮3门、六0炮3门、步枪18支、轻重机枪26挺、冲锋枪3支、子弹8万余发、炮弹675发。</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次战斗是江汉军区成立以来首次与国民党正规军进行大规模正面作战,并取得全胜。不久,该军区司令员张才千在团级以上干部会议上,对余家店战斗给予高度评价和总结,要求所属部队由过去的麻雀战、运动战、游击战等零打散敲的作战方式,向城市战、攻坚战和阵地战转变;要集中优势兵力,寻找战机主动向国民党正规军出击。余家店战斗是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典型战例之一。</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5><br></h5>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青山埋忠骨,浩气留人间。</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应山抗日名将杨常安,1911年出生于兴隆店小金关(祖籍分水村王关),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春天,奉中共京汉特委的指示,同柴醒吾等人在西肖店筹建革命武装。1930年春天,在准备攻打关庙民团失败后参加徐向前领导的红四方面军。两年后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杨常安因伤回家组建革命武装。此后,虽历经艰难、几度曲折,但他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一心向党、矢志不渝。此间,他在应山北、余家店、天子岗一带清剿土匪,打击伪军,人们尊称他是“包打土匪的杨常安”。后被信应地委任命为信应独立团团长,其足迹遍及应山全境及周边多个地区,数十次与日伪顽军激战,克敌制胜,屡建奇功。</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人们欢呼敬仰,鬼子闻风丧胆。</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39年3月4日,杨常安率部在界河新街梨树河一带与日军第三师团作战,历时24昼夜,将敌一部击退,缴获步枪21支,轻机枪一挺,炮兵瞄准镜一座;同年4月2日,攻克蔡家河,毙敌17名,缴获重机枪1挺、步枪14支、战马12匹;同年4月10日,杨常安率部袭击关庙日军据点的冈田部队,将其全部消灭。毙敌95人,缴获重机枪九挺、轻机枪13挺、步枪74支、弹药24箱,以及战马8匹和许多军用物资,给日寇以沉重打击。</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40年9月,杨常安率部在先觉庙新庙岭兵分三路围点打援,歼敌50余人;冋年10月,再率部在应北将伪军一个中队包围,迫其全部缴械;同年11月,他又率信应独立团袭击日军骑龙岗据点,击毙日军即将派往随县上任的西线指挥官,日军驻应山第三师团司令官震惊。</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41年2月26日,日伪军扫荡应北根据地兴隆店,杨常安率部在豹子岭阻击,不幸被冷枪击中头部牺牲,时年30岁。应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据其家乡人民意愿,将兴隆乡改名为“常安乡”,建“常安祠”以示纪念。新中国成立后,在兴隆街南建常安纪念碑,作为当地青少年红色教育基地。</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人们应该记住余店这个埋忠骨的地方,记住那段难忘的红色历史,守住先辈们打下的红色江山,教育后人珍惜当下美好生活,传承革命精神,建设好祖国的大好河山! 1966年,余店区政府在界河村驴狼坡(今余家坡)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在界河抗日战斗中为国捐躯的中国英雄和在解放新街的战斗中牺牲的英烈们。</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忠魂永驻,荡气长存,血脉延续,精神世代传承!</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同时,余店镇努力做好退役军人服务,当好他们勤务员。2019年5月,余店镇及39个行政村(社区)成立退役军人服务站,实现辖区全覆盖。服务对象包括退役军人1121人,现役军人家属112人。其中,党员441人,村两委干部17人,村主职8人。</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多年来,余店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军人服务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细化责任措施,完善管理服务,提升服务水平。始终坚持以退役军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把关爱与优抚贯穿于军人服役、退役安置的各个环节;长期坚持走访与慰问相结合,做好优抚对象的解难纾困工作,营造“拥军爱民,军民鱼水情深”的良好氛围;巩固双拥成果,优化服务环境,把关心现役军属、困难军人作为工作重点,使退役军人、现役军人及其家属倍感温暖和关怀。</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一诺千金,念念在心。 退伍军人刘继承受战友刘贵华(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所托,回家后代其看望老家父母。1981年刘继承复员后,因自己有病一直未能前往。2020年8月,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走访慰问时得知情况后,立即向镇党委汇报,镇党委高度重视,安排车辆和经费。后在随州市军人事务局的帮助下,与刘贵华的父母取得联系,驱车近200公里,陪同刘继承看望刘贵华烈士的父母,完成他40多年的心愿。</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余店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建设标准规范、工作成效显著、服务军人真情暖心,竭尽全力地帮助大家。每位退役军人对他们十分信任,他们的服务也让军烈属们满意,军人们由此切实感受到军人的荣誉与责任——感受到社会的尊崇感、职业的价值感、奉献的获得感。</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20年2月,余店服务站组织退伍军人参与疫情防控,把最艰难的任务都交给他们 。退伍不褪色,军人们不畏艰难,默默坚守,无悔前行,无私奉献,用行动诠释大爱,用忠诚彰显本色,退伍军人成为余店镇抗疫战场的主力军和一道最耀眼的风景线。</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服务站每年多次组织学生、民兵和退役军人给烈士扫墓,听前辈们讲新四军、解放军在余店战斗的故事。此举有效地实现了红色文化进课堂,进万家。让红色血脉时时延续,革命薪火代代相传!</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待 续</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