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拾贝】玩“转”美术 遇见最美的自己 ——读《美工区》全解手册有感

窈窕姑娘

<p class="ql-block">  初见这本书时,我就迫不及待地打开细细品读。这是一本关于幼儿园如何布置班级美工区角环创的书籍,也正是我目前需要关注和改善的。这本书共分为了三个章节,分别是《美工区的空间布局及材料投放》、《美工区中的教师策略与指导》、《美工区的作品呈现及作品评价》,书籍的最后又为我们奉上了玩转美工区100种简单有趣的方法,给予我们无限的想象,原来在大人眼中的“脏、乱、涂”竟能呈现出如此神奇般的色彩。</p><p class="ql-block"> 接着,当读到美工区材料选择要注意的几个要点时,真是获益匪浅,尤其在选择、收集乡村自然资源作为大班幼儿绘画材料方面。众所周知,乡村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例如:天然的石头、树木、花草、芦苇、松果;野果树木、野花、小草;农作物(小麦、棉花、芝麻秸秆、玉米、高粱、花生、丝瓜);动物(猫、狗、兔、羊、牛、田野里的野鸟)以及当地的非物质自然资源(本村特有的民谣、俗语)等,各种各样的自然资源为幼儿的美术创作提供了条件,让他们发挥创作才能,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给予他们创作的乐趣。</p><p class="ql-block"> 美术是幼儿园最常见的教学活动,我们教师并不仅仅是只给孩子们提供一些绘画的参照物品以及相关的画笔、画纸,而要让孩子去自己观察、自己创作。大班幼儿的绘画能力较强,教师可以引导他们选择一些带简单纹理、图案的材料,或是充满地方色彩、人文信息的物品,这样可以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也促进他们探索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发展。最主要的是,幼儿的观察能力会提升的更快,不仅仅会观察到事物的外部特征,还需要观察内部特征。例如:在绘画丝瓜的之前,孩子们首先看到的就是绿色的丝瓜,但是到了秋天,有的丝瓜干枯了,变成了灰绿色,而且丝瓜皮的纹理也由初夏的浅绿,变成了深灰,甚者是褐红,直至最后变成黑色,里面的白瓤也变成了褐色网状物,这一系列的变化都吸引着幼儿,为他们绘画《丝瓜》奠定了知识基础。所以当幼儿呈现出绘画作品时,我们发现幼儿观察的角度不同,总是能捕捉到事物不同的一面,有的给丝瓜加上表情、动作,有的画满藤叶,上面挂满丝瓜等,这些想法的获得,都来源于大自然提供的有利条件。幼儿的作品真是创意无限,生动风趣,就像那么一句话:“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我们的孩子们也是独一无二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幼儿观察、创作固然重要,但教师的引导更重要。 作为教师,要及时关注幼儿的兴趣点,以幼儿的发现为抓手,提供的充足的自然资源材料,做好知识的传递者,无论传递的是物质,还是非物质的,都是想要孩子们通过我们的传递有所收获,逐步成长。就如在找寻乡村自然材料的时候,我刚开始觉得只要是自然资源,不管是什么,我都想拿到班里给我们的孩子们看看、摸摸,但事实发现,很多孩子不太关注,也就是新奇两分钟,就失去了兴趣。因此在慢慢的摸索中,我总结经验,在选择活动主题时,让幼儿多欣赏各种创意成品,让他们感受到万物的作用,再接下来的收集、选取自然资源材料中,更能贴近幼儿,引导幼儿。例如:绘画《玉米》之前,呈现服多种创意画,包括手工、剪纸、粘土、水粉等方面的成品,然后就可以带着孩子们去玉米地里去看,观察根、茎、叶以及长满了长长的玉米须。通过实践观察,幼儿对玉米的了解再次增加,这在绘画教学实施时,更有利于幼儿大胆想象、大胆创造。所谓“实践出真知”,《指南》里也提到:应该让幼儿多接触大自然,丰富生活经验。因为自然资源材料具有很好的视觉吸引力、有趣、多样化、贴近幼儿的生活,充满大自然气息的自然资源,不仅丰富、有趣,还多了一种特殊的生命力,吸引着教师,更吸引着我们可爱的孩子们。</p><p class="ql-block"> 最后,愿我们每一位老师能尽我所能,为孩子们的学习发展做好充足的准备,因为我们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是先行者、探索者和助行者,为了幼儿更好地发展,拿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他们更好地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