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往昔的合欢花 】

菁笺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转眼又到了合欢花盛开的季节,每到这个时候,我就会想起小时候外公外婆家门前那一片合欢树,想起他们晚年时的样子以及和他们一起生活时的种种点滴……</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我和姐姐从小是由外公外婆带大的,在崇宁路上的一个大院里生活到7、8岁上小学时才离开。崇宁路地处当时最繁华的市中心,是一条平坦的柏油马路,马路两侧宽敞的人行道上整齐的种着一长排的合欢树,每到六月初,纤细浓密的树叶间便缀满了淡红半粉的合欢花,一簇簇一球球,绒绒的花儿常常会在微风里悠荡着飘落下来,在地面上轻轻地翻上几个小滚,好似一个个轻盈曼妙的粉色小精灵,很是好看。</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大院及周边院子里的孩子都喜欢在这片绿荫下嬉戏玩耍,捡拾那些飘落在地上的花朵,把它们放到嘴边使劲地往上吹,试图让它们像蒲公英那样飞向天空。大点的女孩子还会把完好的花朵带回家,夹进书本里压扁后做成书笺来玩,想来在那个年代里能拥有这样的书笺还是一件很美的事嗳!</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外婆家居住的大院是南北朝向,离著名的三凤桥肉庄只有几步之遥,大院里套着四个小院和七八家散户,一条略微弯曲的碎石小路把大院从中间一分为二,小路两旁稀稀落落的长着些低矮的叫不出名字的植物,植物根部的泥土里在春夏两季常常会窜出一些鲜黄、淡紫和粉蓝色的小野花来,靠墙没有铺到碎石的路面上长着一层厚厚的青苔。</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每个小院里都住着数目不等的几户人家,外婆家就在其中的一个小院里。小院不大,里面只住着两户人家,外婆家占据了南北两所房舍,中间隔着一个小庭院,庭院里没有树木花草,只在靠东墙的地方砌了一个很大的鱼缸。听母亲说那个大院原本都是外公家的祖业,解放前里面住的全都是外公的兄弟姐妹,情形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与巴金《家》里的描述有很多雷同之处。</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外公是家里的长子,年轻时据说都管他叫大少爷,他身材挺拔修长,面庞白暂,拍的黑白照片相当的俊朗。他性格温和安详,是个读书人,一有空闲就捧着看书。他有很多线装的藏书,好多都是繁体字,我初二时看的那套浅绿色封面四本版的《红楼梦》就是他的心爱之物。</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外公爱看书,到老都没有改变,眼睛看不清了,他就拿着放大镜看,在我上高中的时候他还一直赞助我订阅《当代》《收获》《散文》《小说月刊》这几本当时非常畅销的文学刊物,我常常觉得,我喜欢看书或许正是受了他的影响。</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外公是慈祥宽厚的,外婆和他相比,同样的慈祥宽厚里又多了些许严厉。作为家里的实际掌权人,面对着那么一群孩子,光有慈爱肯定是压不住也管不好的。外婆是南门外一户家境殷实人家家里最小的女儿,识文断字,我没有见过她年轻时候的照片,但母亲和小姨长的非常像她,因而可以肯定外婆年轻时的样子一定是很好看的。</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在家的外婆是个娇贵的女儿,出嫁后的外婆成了一位贤良的妻子,她很爱外公,她总说外公是家里的天。她还是一位巧手的媳妇,烧得一手好菜,红烧肉、白斩鸡、开洋闷蛋和生麸肉圆扁尖汤让我至今都难以忘怀。在初夏时节,她会把笋丝、毛豆放在一起煮,煮熟后放进一个圆圆的竹扁里,上面敷上一层纱布,然后架起木梯送到房顶上暴晒,晒干后的笋丝毛豆便成为我们当时最喜欢的零食。</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外婆还是位慈爱的母亲,她爱所有的孩子,想方设法把他们留在自己身边,除了她最小的孩子——小姨去马山插队做了知青,所以她到老都觉得愧对小姨,说她吃过很多的苦。</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我和姐姐因为是孙辈里最大的两个孩子,所以外婆格外的要疼爱些。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为了能让我们天天吃到新鲜的鸡蛋,她特意在家里养了两只浦东鸡,浦东鸡生的蛋只有我们两个可以吃。上学后她只要知道我们哪天会回大院,便会早早的去三凤桥排队买我们最爱吃的熟肉。每次父母接我们回家时她总要站在大门口看着我们走远了才会回去。</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她年老以后,每到逢年过节,我和姐姐都会去看望她,陪她说会话,我们走时她每次都要趴在窗台上看着我们离开,直到我们消失在她的视线里。终于,在外公走后的第三年,外婆也静静的睡去了,睡的那么安详,那么平和。十八年过去了,她留在我脑海里的样子依然是那么的清晰,仿佛从未远离……</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午后,我带着一点点的期盼来到了崇宁路上,期盼着能寻觅到一些往昔的痕迹。路依然还是那条路,只是路面比原先又拓宽了许多,合欢树秀美的身姿也早已不见了踪影,大院那一面的人行道上几乎看不到什么树木,原先那些古朴的房舍变成了一间间装修的古韵十足的店铺,处处透着浓浓的商业气息。</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我的脚步在文渊坊前慢慢停下了,感觉那个曾经的大院应该就毗邻着这里。初夏的文渊坊绿树参天,修竹丛生,午后淡淡的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斑斑驳驳的洒落在蜿蜒的小道上,里面的建筑都是一色的青砖粉墙黛瓦,一条长廊绵延通畅,园内一派素雅婉约之风。曾经的大院虽不似这般清秀雅致,但她的古朴自然一样让人亘古难忘。如今,我也只能在这里大致感受一下她曾经的风貌了。</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从前的大院早已不在,从前的日子也不会重现,记忆这东西就是这样的奇怪,也不知是什么缘故让这些已经淡忘了多年的往事一下子就涌上心头,或许是对故去长辈的思念,也或许是对往昔生活的留恋,因为记忆最能锁住的往往就是这些美好、淳朴而又真切的点滴……</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文图原创:菁</b></p><p class="ql-block"><b>场景:文渊坊(一六图除外)</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