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阿什哈达摩崖石刻位于吉林省吉林市东南9公里郊区江南乡阿什村的松花江北岸山上,记述了明朝辽东都司都指挥使刘清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洪熙元年(1425年)、宣德七年(1432年)三次率军至此造船运粮和两修龙王庙之事。这就是古称"船厂"的由来。</b></p><p class="ql-block"><b> 1961年阿什哈达摩崖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摩崖阁(阿什哈达摩崖石刻座落在摩崖阁内)</b></p> <p class="ql-block"><b> 阿什哈达摩崖石刻是迄今为止吉林省内发现的唯一明代摩崖石刻,它是研究明代经略东北的重要历史遗迹。关于阿什哈达摩崖石刻,明清历史都有记载,尤其是民国时期地方史志《永吉县志》有词条详解:“阿什哈达为满语,石山忽分为二之意。山距城二十五里,在松花江南岸,山脉山西东向,高六丈许,峰峦弯曲。唯麓有七里甚平坦,在此七里之中间,忽然中断有如门户,口宽约四十余丈。两旁之山,石壁峭立,口南不过百步,有大山巍然耸立,势若照壁。</b></p> <p class="ql-block"><b> 位于摩崖阁内的阿什哈达摩崖石刻,石刻刻于明永乐十九年(1421),虽历经风雨,石刻上字迹清晰可辨,上有三行阴刻楷书,碑文是:骠骑将军辽东都司指挥使刘。</b></p> 阿什亭 <p class="ql-block"><b> 位于阿什亭内的阿什哈达摩崖石刻,石刻刻于明宣德九年(1432),在崖壁上有一条上圆下方的碑形线,中间高122厘米,宽62厘米,刻线内有七行文字,阴刻楷书,字体大小不等。</b></p> 阿什亭远景 吉林明清船厂历史陈列馆位于摩崖阁旁 <p class="ql-block"><b> 吉林明清船厂历史陈列馆,门上悬挂着“吉林明清船厂历史陈列”木质牌匾,书法是“吉林四老”之一刘廼中作品。走进陈列馆,墙上悬挂着明清船厂、吉林城的发展史的文字和图片。</b></p> <p class="ql-block"><b> 吉林明清船厂历史陈列馆,明朝永乐九年(1411)为有效管理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流域的女真等族,明成祖派太监亦失哈率千人乘大船到黑龙江下游东岸特林正式建立了管辖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的最高地方行政机构奴尔干都指挥使司。由于当地气候寒冷,不产粮食,居民主要以捕鱼打猎为生。而明朝驻军所需粮食,全靠辽东和中原地区供给,所以,明朝皇帝多次派辽东都指挥使刘清来松花江设立船厂领军造船。</b></p> <p class="ql-block"><b>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阿什哈达摩崖石刻石碑,2006年5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吉林市人民政府立。</b></p> <p class="ql-block"><b> 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阿什哈达摩崖石刻石碑,1961年4月13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吉林市人民政府立。</b></p> <p class="ql-block"><b>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阿什哈达摩崖石刻石碑背面</b></p> <p class="ql-block"><b>船厂遗踪为吉林八景之一</b></p> <p class="ql-block"><b>阿什哈达摩崖石刻位于吉林丰满东线公路旁</b></p> <p class="ql-block"><b> 阿什哈达摩崖石刻的后面就是吉丰铁路,始建于日伪时期。它便是阿什哈达1号隧道。隧道直穿悬崖峭壁的山体,长度约80米左右,洞口上方有“阿什哈达1号隧道”字样,隧道内还可以看到躲让火车的避车设置和箭头标识。阿什哈达隧道的凿山开洞,主要是日本侵略者修建和铺设龙丰铁路而为之。据相关资料记载,因为该处位置是历史遗迹——吉林阿什哈达摩崖石刻,日本侵略者修建龙丰铁路线路经过这里时发现这些遗迹,认为如获珍宝,便决定避让,于是采用修建隧道方式。但是不少人认为,这也许只是日本侵略者为日后挖掘和掠夺阿什哈达摩崖石刻处的资源一种手段而已,因为除了这方面原因,从该处区域地形地貌,考虑到牵引力、弯度、施工难度等诸多原因,修建隧道在当时才是最好的方案。眼前隧道附近已经锈迹斑斑的铁路只是龙丰铁路一段。龙丰铁路开工于1937年,通车于1938年。该线北起龙潭山站,途经大长屯站、阿什站、孟家站,南至丰满电厂,总长度22.84公里。当年,日本侵略者修建该铁路的目的便是为了掠夺东北丰富的资源和为修建丰满水电站而运送物资。此外,阿什哈达1号隧道及所在的龙丰铁路,上映于1965年的电影《特快列车》还曾取景于此。</b></p><p class="ql-block"><b> 阿什哈达1号隧道,虽毗邻吉林八景之一“船厂遗踪”,但却总是掩藏于身后,不被人所注意。其实,它已成为一道带有历史沉重气息的风景线。随着城市的发展建设,以及交通运输的变革,龙丰铁路和阿什哈达隧道已经看不到火车穿越的情景,然而它的历史却不能抹掉。阿什哈达1号隧道目前还不是重点文化保护单位,但它却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吉林和东北掠夺资源的历史见证。</b></p> <p class="ql-block"><b> 阿什哈达摩崖石刻正前方不远处就是丰满水电站,500多年前的吉林市是东北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明永乐七年(1409)四月,明朝政府在吉林设置造船基地,把吉林当作加强辽东都司与奴尔干都司之间联系的纽带,专司建造运载官兵,粮草赏赐品和贡品的船只,同时也把这里作为官兵、粮草的转运站。</b></p> <p class="ql-block"><b> 现在看到的丰满水电站是2012年我我国自主开工重建的。原址日伪时期由日本统治由中国劳工建造的丰满水电站已经爆破拆除。</b></p><p class="ql-block"><b> 丰满重建工程自2006年开展前期工作、2012年取得核准并开工建设。工程投运后,年均发电量17亿千瓦时,可减少标煤消耗5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41万吨,助力东北地区生态环境改善。电站发电出流相比以前更大,调节能力更强,为下游雾凇美景的形成创造了更好的条件。2020年,自11月23日首次出现雾凇以来,共监测到15场雾凇,雾凇出现次数有所增加。电站以丰满重建工程为契机,新增了鱼类增殖站和丰满、永庆两处过鱼设施,采取分层取水的发电引水措施提高下游河道水温,修复了松花江467千米长的鱼类生态环境,打通了中断80年之久的鱼类回游通道,充分改善了松花江上下游水生环境。</b></p><p class="ql-block"><b> 工程首次攻克“一址双坝”建设难关,在原丰满水电站大坝下游120米处新建一座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新建大坝坝长1068米,最大坝高94.5米。新建6台单机20万千瓦混流式水轮发电机,保留原三期工程两台14万千瓦的机组,电站总装机容量148万千瓦。大坝原任务和功能保持不变,维护了吉林雾凇和松花湖的景观,成功实现了恢复江河流域生态环保问题的新方法,打造了一座世界一流的高质量大坝和技术先进的水电站,为世界水电站病险坝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b></p> <p class="ql-block"><b> 站在丰满水电站旧坝址上,下游120米矗立着一座巍峨壮丽的新建大坝。这里是世界首例采用“一址双坝”的布置型式重建的大坝,是我国第一座大型水电厂,曾是亚洲规模最大的水电站,被称为中国的“水电之母”,其微缩景观荣登第二套人民币5角纸币正面。</b></p> <p class="ql-block"><b>远眺松花江上游的丰满水电站。</b></p> <p class="ql-block"><b>近观松花江上游的丰满水电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以下是作者本人历次探访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阿什哈达摩崖石刻时拍的旅游照片。</b></p> 阿什哈达摩崖石刻——省保碑(到访时间2002年1月26日) 阿什哈达摩崖石刻——摩崖阁(到访时间2002年1月26日) 阿什哈达摩崖石刻—— 吉林明清船厂历史陈列馆(到访时间2002年1月26日) 阿什哈达摩崖石刻——吉林八景之一船厂遗踪(到访时间2014年5月19日) 阿什哈达摩崖石刻——国保碑(到访时间2014年5月19日) 阿什哈达摩崖石刻——摩崖阁(到访时间2014年5月19日) 阿什哈达摩崖石刻——摩崖阁(到访时间2015年9月21日) 阿什哈达摩崖石刻——吉林明清船厂历史陈列馆(到访时间2015年9月21日) 阿什哈达摩崖石刻——吉林明清船厂历史陈列馆(到访时间2015年9月21日) 阿什哈达摩崖石刻——摩崖阁(到访时间2021年4月24日) 阿什哈达摩崖石刻——阿什亭(到访时间2021年4月24日) 阿什哈达摩崖石刻——国保碑(到访时间2021年4月24日) 2021年4月24日,陪同长春市四位文保爱好者参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阿什哈达摩崖石刻。 <p class="ql-block"><b>跟着我一起看国保美篇系列</b></p><p class="ql-block"><b>(1)吉林市吉海铁路总站旧址(黄旗屯火车站)</b></p><p class="ql-block"><b>(2)吉林市吉林大学教学楼旧址(石头楼)</b></p><p class="ql-block"><b>(3)吉林市天主教堂</b></p><p class="ql-block"><b>(4)吉林市吉林机器局旧址</b></p><p class="ql-block"><b>(5)吉林市吉林文庙</b></p><p class="ql-block"><b>(6)吉林市阿什哈达摩崖石刻</b></p><p class="ql-block"><b>(7)吉林市丰满万人坑遗址(劳工纪念馆)</b></p><p class="ql-block"><b>(8)吉林市龙潭山山城</b></p><p class="ql-block"><b>(9)吉林市乌拉部故城</b></p><p class="ql-block"><b>(10)吉林市乌拉街清代古建筑</b></p><p class="ql-block"><b>(11)吉林市乌拉街沿江古城址</b></p><p class="ql-block"><b>(12)吉林市大海猛遗址</b></p><p class="ql-block"><b>(13)吉林市西团山遗址</b></p><p class="ql-block"><b>(14)吉林市东团山遗址</b></p><p class="ql-block"><b>(15)吉林市帽儿山遗址</b></p><p class="ql-block"><b>(16)磐石市红石砬子抗日游击队遗址</b></p><p class="ql-block"><b>(17)磐石市余富遗址</b></p><p class="ql-block"><b>(18)桦甸市苏密城</b></p><p class="ql-block"><b>(19)舒兰市完颜希尹家族墓</b></p><p class="ql-block"><b>(20)磐石市小西山石棺墓遗址</b></p><p class="ql-block"><b>敬请阅读和关注我的拙文、谢谢点赞,欢迎评论和留言。</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