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手机翻拍黑白照片制作欣赏</p> <p class="ql-block">法国人达盖尔首创“银版摄影术”,于1839年1月7日公布以来,至今已有180年了。由“数字时代”取代“胶片时代”也是近二十年的事。但是,摄影家对“胶片时代”的怀念仍念念不忘,对黑白影调的“胶片感”仍“情有独钟”、“孜孜以求”。</p><p class="ql-block">最近翻看原来放大“黑白照片的专用抽屉”,发现一批扔在那里的“废片”</p><p class="ql-block">——黑白照片习作。</p><p class="ql-block">翻看这些上个世纪的黑白照片,又勾起笔者那时痴迷黑白暗房技巧的日日夜夜……</p><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八十年代以至更晚一些,摄影的整个过程:从拍摄、冲洗胶片、放大制作等工作,完全都有摄影人一个人完成。之所以调侃摄影家为“发烧友”,很大程度是说摄影家创作后痴迷于“暗房”里的过程,更确切的说是“享受暗房技巧的工作过程”。</p><p class="ql-block">首先,拍摄完的每一卷黑白胶片都要注明拍摄时间、地点、感光度、曝光数据、曝光补偿数据等信息。</p><p class="ql-block">其次,回到家里就会迫不及待的为冲洗胶卷做准备。</p><p class="ql-block">第一,根据拍摄的胶卷特性选择显影配方。显影配方很多,要选择适合自己风格的配方,这是获得理想“作品”的第一步,可以说非常重要。</p><p class="ql-block">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总结经验,最后选定的适合自己的配方。</p><p class="ql-block">比如:拍摄21°黑白胶片,这款胶片的特点是中性,黑白反差适中,颗粒较细,是黑白摄影最常用的胶片,选择D-76常用配方冲洗即可。</p><p class="ql-block">又如:冲洗17°14°7°胶片的配方。这几款胶片一款比一款反差大,一款比一款颗粒细腻,如果选择D-76常用配方直接冲洗就会反差很大,高光部分没有了细节,阴影部分的层次损失也很大。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冲洗胶片的过程中,利用显影剂的特点采取一些技术手法来保留“高光部分的细节”和增强“阴影部分的层次”。</p><p class="ql-block">用D-76常用配方配方冲洗上述胶片时,在规定的室内温度20°C,显影10分钟的情况下可以在冲洗8分钟的情况下把显影液从显影罐里倒出来,再用配制好的硼砂(弱碱性促进剂)液继续显影2分钟。</p><p class="ql-block">其原理是,D-76常用配方中有两种显影剂,一种是“米妥尔”,这种显影剂反应比较慢,另一种是“几奴尼”,这种显影剂反应快,一般是冲洗方大照片用。</p><p class="ql-block">当胶片冲洗8分钟时,倒出显影液停止显影,高光部分得以保留;然后倒入硼砂液让暗部层次继续显影,增强暗部层次。</p><p class="ql-block">此种冲洗方法也实用21°胶片。</p><p class="ql-block">感光度14°,7°高反差胶片还可以使用D-23显影液,也称“”米妥尔”显影液,这种显影液没有“几奴尼”,所以药性偏软,很好的保护了高光和暗部层次的细节。</p><p class="ql-block">初学摄影,手工冲洗胶片,急于看影像心切,可打开暗绿色灯观察胶片影调层次;</p><p class="ql-block">后来随着经验的积累用显影罐冲洗胶片,定时间,定温度,定配方,一切按“标准化”操作,得出的影像自然是自己脑中预设的结果。</p><p class="ql-block">再次,方放大照片是最后一个环节,是出结果的时候,也是需要经验的积累,才能熟练掌握方大照片的技术技巧,放出自己满意的作品。</p><p class="ql-block">第一,配制显影:D-72、定影液,为了使照片立即停止显影,保持最佳影调,还可以用冰醋酸配制“停显液”;</p><p class="ql-block">第二,准备放大纸,放大纸分1、2、3、4号,相纸的系数越大反差越大。放大时可根据所要达到的反差效果选择相纸。</p><p class="ql-block">第三,放大技巧</p><p class="ql-block">1,遮挡:手动遮挡,工具遮挡</p><p class="ql-block">由于放大机投放到相纸上的光源较复杂,每幅作品都要经过试条,测试曝光时间,然后,制定测试遮挡方案,最后出成片。放大遮挡技巧是放大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涉及到作品的成败。所以,放大过程也是个熟能生巧的过程。正是这种每次不一样的放大结果,才是黑白暗房技法的魅力所在。</p><p class="ql-block">2,多次曝光叠加技巧,这种技巧有点和相机上的重复曝光功能差不多,只是相机的重复曝光是相机所设置的功能;暗房里的重复曝光是用放大机进行的“二次创作”。获得的作品与用相机拍摄有异曲同工的之妙,而且,暗房里的多重叠加曝光更加灵活多变,更具创意。</p><p class="ql-block">说到这里,对没有接触“胶片时代”的朋友,有如恍如隔世,而对我们胶片时代发烧友来说却历历在目。“胶片时代”的印记已经深深刻到脑子里了,永不磨灭。</p><p class="ql-block">那么,胶片时代的技巧是不是就过时了呢?笔者认为不尽然。</p><p class="ql-block">胶片时代发烧友圈儿里有句话叫做“不懂黑白摄影的摄影家不是一个合格的摄影家。虽然放到现在而论不一定全对,但是,“胶片时代”黑白摄影的构成理论无疑对现实的“数字时代摄影”有着重要的传承意义,其中,在艺术层面,熟练掌握黑白影调理论是彩色构成画面设计及其重要的根基,作为摄影艺术家不可不懂。</p><p class="ql-block">本篇照片,是上世纪用上海“斜桥式放大机”放大的黑白照片,经翻拍后用手机制作功能渲染,给老照片注入了现代信息。</p><p class="ql-block">效果如何,欢迎大家评说。</p> <p class="ql-block">摄影制作:詹爱平</p><p class="ql-block">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