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山明水秀山水口

凯哥

去勾蓝瑶寨,必须经过山水口村,同时这里还是交通要道的岔路口,左走千年古村的上甘棠,右走桃花源的香花井,新建的微马赛道就此画了一个圈。潇贺古道在这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留下的历史画卷泛起朵朵浪花。放眼四望仙姑山、旗山头、五龙山、竹园山、野鸡山等山峦,奇峰丛秀,山光明媚,擎天一柱出群峰,傲视苍穹刺破天;弯弯绕绕的清水河,玉带缠绵,清澈见底,一步一景、步移景异。 虽是初夏季节,但天气如同孩儿的脸变化无常,太阳躲进厚厚的云层里,天空忽明忽暗。应村委会的邀请,永明历史文化爱好者一行四人走进山水口,探究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新桥村。申报的名录是以新桥行政村的名义,其实仅仅指山水口自然村。   山水口村,古名山瑞坊,居住着周氏和蒋氏两姓人家,人口550余人,其中周氏300余人,蒋氏200余人。明万历年间,二十四弘的弘谦后裔,三十一代的周源,从道州楼田迁徙到永明,先居高桥旗山脑山岗上,取名高朝村,又称高桥屋,后迁入山水口村,迄今已传十七代。蒋氏原籍河南,于明中期从犁村迁入沙塘湾,即今山水口村,蒋氏早于周氏迁入。 <p class="ql-block">  村子靠山而居,坐北朝南,层层递进的民居,井然有序,交通阡陌;清一色红砖砌筑的屋舍,岁月洗刷,不改颜色。主街和次巷脉络清晰,皆用青石铺就,大都比较规整。遗弃的铺台洒满了灰尘,墙壁上隐约可见的“左泰”等商号名称,透露出太多的秘密。寂寞的雕花木窗,丢失或者残缺,还有些摇摇晃晃。“绕庆云”、“安且吉”等门楣上面的字匾,大都遮蔽,诉说出过往的无奈,“瑞彩迎朝日,柔枝绕庆云”,寄托了美好的希望。</p>   老宅里居住的大都是一些老人,偶尔看见村民挑担、牵牛。今年九十一岁的毛桂玉老太太,广西富川秀峰人,嫁到山水口村已经超过一甲子。老人满头银发,落落大方,皮肤红润,身体硬朗,精神健旺,记忆惊人,分别用土话和官话,连续为我们演唱了近十分钟的民歌和出嫁歌,让我们听得如痴如醉。   村西南的溪水边,林荫清静,流水幽蓝,双桥倒映,风景秀丽。建于清中期的文昌阁,掩映在樟树、竹林与芭蕉叶中,楼阁三层四面,一层供奉土地、观世音、七仙姑,二层供奉雨神、雷公、顺风耳、千里眼,三层供奉玉皇大帝、托塔天王、八仙。望着年久失修,屋面坍塌的文昌阁,心里一片惆怅。 <p class="ql-block">  山水口村大小寺庙数座,建在石山上的五王庙,依托岩洞的仙岩寺,鸡颈庙、九月庙、鰟鱼庙、神堂庙、鸬鹚庙、水神庙、仙姑寨庙等,无不因陋就简,特色分明。文昌阁附近,清乾隆年间,蒋氏族人兴建的鸡颈庙,清宣统元年(1909),再建的歌台,早已无影无踪。</p>   村东的仙岩洞,洞口宽广,如同雄狮张口,进入洞内数十步后,阴风阵阵,凉风习习。邑人赞曰:“排远山,映清流,林荫交翠,波光浮动,时而好鸟弄音,游鱼翻浪。”周氏族人利用天然溶洞,兴建仙岩寺,内奉天尊、观音等佛像。清道光七年(1827),在岩洞对面始建仙岩寺歌台。如今仙岩寺仅余石门槛等遗迹,面朝寺门的歌台荒废残破,周、蒋两族“斗歌”的盛况,不知何日重现。   仙岩洞幽深莫测,曲折蜿蜒,一直贯通到山后,是过去村民躲避战乱、土匪的藏身之所。前后洞口筑有石墙,后山洞口石墙内外还有从不枯竭的水井。摄影师同益先生曾经进洞探测,拍摄了上百张图片。据他介绍,洞内洞洞相通,四通八达,钟乳石形态各异,如同一座龙宫地府。目前,村民对仙岩洞进行了简单开发,但尚未开放。山水口村周围的山头上,还建有蒙公寨、旗山寨、仙姑寨等,石墙和寨门部分残存。   村东四里溪水上有座石拱桥,名叫高桥,是明代时上甘棠人修建的,便于与姻亲广西秀峰相互走动。村民周基培训养了几只斗鸡,这在农村里还是比较少见的,问其是否加入了县斗鸡协会,他却说不知。他对我们说:“明代,高桥附近人口密集,分布有高桥、带下、馒头山、青井、东江、犁村等十八个村,现在村民在田里做事,还时常犁出以前的基脚、砖石等。” <p class="ql-block">  今年七十三岁的周基礼老人,对当地的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他向我们一一道来。当地自古流传了一句俗语:“高桥十八村,杀剩东江和犁村”。传说,元末明初,盗匪四起,动荡不堪,民不聊生。湘桂一带战事此起彼伏,惹恼了朝廷,皇帝一气之下,下令灭掉桂北的十八个村。时有广西富川的官员负责传旨,不忍家乡遭到生灵涂炭,擅自更改命令,灭掉湖南永明的十八个村。于是,阴差阳错,朝廷大军开进高桥,附近的十八个村遭到灭顶之灾,逐村剿杀,血流成河,村民四处逃散。在灭掉十六个村后,朝廷带队的将军于心不忍,匆匆撤军缴令。传说虽不可当真,但是永明部分族谱记载这一时期战乱频仍,人员死伤惨重。</p>   这一带的老百姓口口相传,香花井的白面山上有岩洞,洞深岔路多,当时逃入数百的村民,携带了大量的金银财宝。朝廷军队见无法攻入,就用石头、铁水堵死洞口,洞里的村民再也出不来。几百年来,这个传说吸引了无数的人到此寻宝,但至今仍找不到洞口。 <p class="ql-block">  山为水增色,水为山添秀。山和水的融合,组成了最美的风景。水与山的交织,奏出了美妙的音符。山明水秀的山水口,山水有相逢 ,来日皆可期。感谢山水口村文书周基平先生、周基礼先生的热情陪同和提供资料。本文还采用了同益先生的六幅图片,特此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