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忆事

春天w

<p class="ql-block">  这几天,五十年代六一儿童节的图片刷爆网络,看着这些图片,我回忆的闸门突然打开,童年的时光便像电影镜头般在脑海中一幕接着一幕。</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的一代,1950年,国家定为6月1日为中国的儿童节,从此,孩子们有了自己的节日。</p><p class="ql-block"> 但童年里,农村孩子并不知道有个六一儿童节,六一儿童节是属于城市孩子的。</p><p class="ql-block"> 直至到了小学五年级,班主任老师让我练习说个《山东快书》,六一儿童节演出。那时,我才对六一儿童节有了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70年的人生记忆中,六一儿童节不是个节,因为在父辈们那里,能吃上饭,穿暖衣,就不错了,什么过节不过节的,庄户人家,过个春节也就够了,而这个春节,父辈们不知要受多少难为呢。</p><p class="ql-block"> 不过儿童节,也有童年的快乐。</p><p class="ql-block"> 父母给添一件新衣,尽管是缝制的小花布褂,也乐得半月二十天地合不拢嘴。西瓜地里偷摘了一个熟透的西瓜,膝盖上一磕,无论小手多么地不干净,抠出中间的那个“楼子头”,边笑边和小伙伴们啃着,西瓜水会伴着快活直流到前胸。每年清明节,大人们用牛锁头(牛犁田时套在脖子上的120角的木头)制成的秋千板,会载着我们荡来荡去,小辫子飞起的当儿,银铃般的笑声会飘荡在农家小院里,许久许久……</p><p class="ql-block"> 最难以忘怀的是农村孩子父母或自己发明的那些土掉渣的儿童游戏,象镌刻在脑海中的一张张光盘,永不磨灭,陪伴我们一直到老。</p><p class="ql-block"> 撞拐、拔河、跳绳,滚环、打瓦、弹球、和泥巴、老鹰抓小鸡……</p><p class="ql-block"> 童年是一杯浓浓的咖啡,苦涩中透着淡淡的香甜;童年是雨后的彩虹,炫丽而又五彩斑斓;童年象一首忧郁的叙事诗,多彩中透着忧伤;童年又象一条河,载着欢乐一路东去,却永远没有回返!</p><p class="ql-block"> 当今的孩子们,生活富足,无忧无虑,六一儿童节,花样多多,礼物多多。珍惜吧,从小!努力吧,从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放炮赢泥”,简单而无需成本。一瓢水将泥巴和好,等半分于二人,便可根据自身的技术制作“小炮”:一块泥巴在手心里揉来捏去,成为一个圆球,再用手指抠出一洞,依次顺边儿捏开,一个碗状小炮制作成功,然后立身,扬手,忽地往地上一摔,叭地一声响,破了,拿泥巴来堵吧!当掂着赢得的那一团泥,满脸脏兮兮地赶回家时,其快乐程度不亚于凯旋的将军!</p> <p class="ql-block">  👆 “打瓦”,这是我的童年时代多数孩子特别是男孩子必玩的游戏。一堆堆乱石碎砖分列排好,并为其自命名字:什么“闫王鼻子”、“老地主”……都没有文化水准而带有强烈的时代特色。参与者分为两个小组,分直立和弯腰胯下投掷了两个动作,打到者为“赢”,月光下,草垛旁,我常常混于男孩之中乐此不疲地干着这件事情……</p> <p class="ql-block">  👆“滚环”、“撞拐”、“跳绳”、“跳房子”、“拔河”、“打溜”(陀缧)、弹球……这些游戏也是不可或缺的。这些游戏多少有一些技术含量,少了农村孩子的原始和粗野,比较地贴近城里人的休闲生活,玩这些玩艺,虽乐,但均乐不在肺腑。</p> <p class="ql-block">  👆“挖野菜”,不是游戏的游戏。家庭生活所迫,放学后的孩子要去田野里挖野菜。挖回的野菜可以蒸窝窝,熬粥,做小豆腐,所以,挖野菜便成农家孩子的份内之事。</p><p class="ql-block"> 放下书包,呼朋引伴,挎上笎子,拿上铲子,直奔田野。挖菜空隙,我们便在广袤的田野里唱戏,安丘茂腔《王小赶脚》、《姊妹易嫁》、《借年》等曲目轮番唱,童声和着笑语,飘洒在一垄垄的庄稼上……</p> <p class="ql-block">  童年是一杯浓浓的咖啡,苦涩中透着淡淡的清香;童年象雨后的彩虹,炫丽而又五彩斑斓;童年象一首忧郁的叙事诗,多彩中透着忧伤;童年更象一条河,载着欢乐一路东去,却永不回返!</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孩子,生在蜜罐里,长在缤纷的万花筒中,到了六一,礼物多多,快乐多多!</p><p class="ql-block"> 幸福是需要珍惜的!</p><p class="ql-block"> 努力吧!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021年6月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