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前的“全家福”

吴勉坚(谢绝鲜花)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每当看到这幅照片,总是止不住思绪万千。睹物思亲,以至会泪眼蒙眬……</p><p class="ql-block"> 那年冬季,久未见面的大伯从武汉来到阳新,才有了父辈们兄弟姐妹五人团聚的唯一合影。</p><p class="ql-block"> 严格意义上说,这还不能算作真正的"全家福”,因为大妈及五个儿女此时远在武汉。 还有,此后出生的四个弟妹辈,尚不具备在照片上出现的资格……</p><p class="ql-block"> 那是一个拮据的年代,县城唯一的照相馆狭小而简陋,所有人的衣着都带有时代特色,大人们露出少许笑意仍掩盖不住一脸沧桑,弟妹们的眼神则大多带着第一次照相的新奇,只有身穿新工装、头戴绿军帽(当年时髦青年的标志)刚刚逃脱饥饿魔咒返城招工的我,在满脸知足地咧着大嘴傻笑……</p><p class="ql-block"> 悲催的是,父亲却没来得及亲眼看到这幅照片,因为不到一周他即突然死于非命。而且随着时光的流逝,无情的岁月逼迫着母亲、大伯、小姑父、三叔以及大妈都先后魂归天国……</p><p class="ql-block"> 记忆中,照片的标题文字是大伯提议写的。现在看来真的恰如其分,因为自此以后,父辈们便永远失去了再次团聚、合照"全家福”的机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果追根溯源,这幅“全家福"真的来之不易。</p><p class="ql-block"> 曾多次听父辈们说过,自我的曾祖父以上,吴家是连续三代单传,“吴信泰”的商家招牌始终是在“绝后”的威胁之中苦苦地支撑着。到我祖父这一代本应结束“单传”的局面,遗憾的是忙中出错,又仅剩下祖父一根独苗……</p><p class="ql-block"> 为了传宗接代,将“吴信泰”打造成金字招牌并让后人扛下去,曾祖父早先娶了一位戴氏曾奶奶。不知是何原因,老人家在吴家可谓是秋水望穿,终无所出。为了延续香火曾祖父又娶过一位周氏曾奶奶,也是“千呼万唤唤不出”。无奈之际,曾祖父接着娶了一位柯氏曾奶奶,没想到便运气来了门板都挡不住:幸运地怀上一对双胞胎男孩……</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老家,过去生孩子是坐在马桶上生的。当柯氏曾祖母腹痛发作生产时,命中注定我的祖父绝对走运,因为他没有抢先一步来到这个世界,而祖父的孪生哥哥则由于最先出世而横遭厄运:被积存在马桶内的羊水溺死。也许,是受到这个充满了危险的世界的警示,祖父从懂事起就信奉决不出人头地的处世之道,连“吴信泰”的家产都委托旁人经营,他自己则与鸦片烟成为莫逆之交,逍遥了一生……</p><p class="ql-block"> 然而 作为男人,祖父在成家立业方面毕竟能堪当大任。除了将“吴信泰”打理得兴旺发达之外,还生了三儿三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命运还是对祖父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令他的走运不能进行到底,也让父辈们的这张“全家福”姗姗来迟……</p><p class="ql-block"> 往事如烟……</p><p class="ql-block"> 1938年,“吴信泰”在日本侵略者飞机的狂轰滥炸之下成为一片废墟,照片上没能出现的大姑妈连同腹内临产的婴儿惨遭杀害,大伯远走陝西,祖父则带领全家老小逃难到阳新枫林山区。由于家境实在困苦不堪,只好忍痛将年幼的小姑妈送给当地农民当童养媳……</p><p class="ql-block"> 我父亲兄弟三人虽是同父同母所生,但性格却大相径庭。大伯相对精明,父亲格外刚直,三叔最为敦厚,为此在那个风云变幻且性格决定命运的时代,他们都必须为各自独特的性格,承受程度不同的代价:五十年代初,履职汉阳毛巾公司的大伯被认定有经济问题遭遇牢狱之灾;到1959年的“反右倾”运动,父亲则被打成“右倾反党分子”且开除党藉和撤销职务(1962年正式平反);紧接着,在华中工学院电机系工作的三叔被下放到阳新供电所当了工人……</p><p class="ql-block"> 毋庸置疑,此时此境父辈们肯定是既无机会、又无心情寻机团聚合拍"全家福”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幅半个世纪前的"全家福",既是记录,更是传承。</p><p class="ql-block"> 时至今日,当年被抱在怀中的弟妹辈也升格为爷爷、外公或奶奶、姥姥,已届耄耋之年但健康尚可的大姑、大姑父、小姑和三妈更是儿孙绕膝,颐养天年。年富力强的儿辈们甚至孙辈都勤勉好学,事业有成,有的已安居乐业于武汉、杭州、广州直至北京……不免想及,如果能有机会团聚一起,再拍一张大家族济济一堂的“全家福”,肯定幸福感满满!</p><p class="ql-block"> 因为 一幅珍贵的“全家福”,既能让人时刻不忘长辈们的音容笑貌,又能及时回味曾经的幸福时光,还可作为教育晚辈远离低俗、贪婪与野蛮,树立良好家风的极佳素材。</p><p class="ql-block"> 从一定意义上看,良好家风是组成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因子。每个人理应为此不懈努力,从而为家族以至人类社会文明的积淀增添一点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光亮。如果说通过繁衍后代进行血脉传承是一个自然人的本能的话,那么以树立良好家风为标志的文明传承则是一个社会人义不容辞的责任……</p><p class="ql-block"> 人生的意义,全在于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在此晒张2006年5月陪同长辈们游览庐山的合照以作纪念,站在最右边的那位长辈即是当年未能在“全家福”上出现的大妈,依次为小姑妈、大姑妈、三妈、姨妈、三叔和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1年5月30日写于杭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