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44, 230, 201); 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本学期娃娃家“小厨房”开设后,吸引了班级所有孩子的关注,材料投放的更多,分的更细致,部分小朋友对新角色“厨师”、“服务员”、“顾客”掌握较好,开始有意识的进行角色扮演和完成“任务”,今天我们的区域任务是爸爸妈妈招待小客人。</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吴希娍和朱立瑶在娃娃家,两个女生都要做妈妈。我们发现孩子们对于区域材料的玩法很清楚,也能尝试着玩出一些花样,但对“妈妈”、“爸爸”等角色的任务意识不强,对于角色应该做的“工作”不清楚,两人在玩耍的过程中几乎没有语言的沟通和交流,玩具经常满地都是,收理情况不是很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时周婉舒来了,她当了小客人。但是“爸爸”“妈妈”各自忙各自的并没有招待客人。</p> <p class="ql-block"> 老师提醒了一下,爸爸妈妈要招待小客人哦。吴希娍,朱立瑶对视了一眼赶紧烧饭。</p> <p class="ql-block"> 区域中的“任务意识”的策略与指导方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1.在区域刚刚开始玩耍时,老师利用日常的零散时间提前讲述厨师、服务员、顾客等角色各自不同的任务,在第一组进入娃娃家的孩子进区时,帮助幼儿一起讨论角色的分配和每个角色的任务,帮助孩子在活动过程中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模仿见到过的成人的行为,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2.活动前组织幼儿交流和讨论不同角色的任务,使幼儿有一定的角色意识。幼儿随意的游戏在教师介入下,有情境的模拟及分工,萌发初步的合作、交往意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3.把握有效时机介入,关注幼儿活动,促进游戏开展。通过教师的交叉式介入,使无意识的游戏变得有目的性。同时让整理环节既缩短了时间也提高了效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4.接下来会预设更多的场景,引入更多的角色,有效地带动幼儿活动。比如引入“走亲戚”或“过生日”等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在游戏中体验生活场景,在尝试不同的角色中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和社会性发展。</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