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老年大学声乐班庆祝建党百年主题班会</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的入党故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叫张建国,生于1953年7月,53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那年。一五计划又叫建国大纲。父母给我起名建国,我的使命就是建设繁荣富强的新中国。</p><p class="ql-block"> 我18岁初中毕业后,从重庆江北区响应党的号召,下乡到开州铁桥公社,20岁时在农村加入中国共产党,至今已走过了47个年头。铁桥公社党委书记李继翰和五通大队党支部书记雷登举是我的入党介绍人。</p><p class="ql-block"> 我生来爱学习,是个学霸。母亲在西南干部学校学习时怀上我,十个月的胎教,我和妈妈一起在教室里听课。 我七岁读长安小学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学校师资缺乏,校长经常叫我这个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班长代课,同学们叫我"小老师"。因为我在幼儿园学过一年级课程。后来我当过长安小学少先队大队长,乒乓球队长。当过中学宣传队器乐组组长,用二胡京胡小提琴伴奏革命样板戏歌剧《白毛女》和京剧《红灯记》、《沙家浜》。</p><p class="ql-block"> 我当过农民。初中毕业到开州铁桥公社务农,栽秧挞谷,喂猪种菜,上街挑粪,上山挑煤,运送公粮,开山放炮,抬石头修梯田,我用石灰水在生产队后山巨石上,写的三米高的"农业学大寨"五个大字,三十年后我和姐姐妹妹返乡时还清晰可见。当年我们三兄妹在一个知青点上,妹妹是宣传队员,我是代课老师,姐姐是赤脚医生,还是万县地区的知青标兵。她的先进事迹被编印成册,发给每个知青学习。重庆江北长安中学读书的弟弟,担任班上的读报员,有天读到《重庆日报》登载的长篇通讯报道《五通山下女医生》,班上邻居同学说,这就是他们家的姐姐。这篇长篇通讯的作者,就是后来写《袁隆平传》的著名传记作家、四川外语学院中文教授郭久麟老师。</p><p class="ql-block"> 在农村党组织的培养下,我入了团入了党,成为队上的栽秧能手,当过大队团支部书记,公社团委委员。我用蛇皮自制的京胡,参加过公社和区县的文艺汇演,我参加过开州和万州地区知青代表大会。参加过四川省知青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得到四川省省长李大章的接见。</p><p class="ql-block"> 我当过工人。在长安厂造过枪,在印染厂染过布,当过工业学大庆标兵。</p><p class="ql-block"> 我当过老师。从乡村到城市,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干部正规化培训。曾荣获重庆市优秀少先队总辅导员。</p><p class="ql-block"> 我当过机关干部。企业党委办公室秘书,宣传教育科长,党支部书记,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任,重庆市纺织公司和重庆市轻工局组织科干部,四川省知青办公室宣传教育处干部。</p><p class="ql-block"> 我下过岗,下过海,经过商,摆过摊,办过厂。当过康师傅和山城啤酒的区域经销商; 当过重庆市饮食服务公司老四川牛肉分公司销售员、销售经理和总经理。我把中华老字号三鼎牛肉干品牌推向重百、新世纪、永辉、家乐福、麦德龙超市和天猫网络平台。</p><p class="ql-block"> 史无前例的文革和百废待兴的改革,像一场暴风雨,把我卷进工厂农村机关学校,去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让我劳其筋骨,苦其心志; 让我追逐梦想,百折不挠。</p><p class="ql-block"> 我的第一个梦想是: 读万卷书。</p><p class="ql-block"> 文革前我读了小学,文革中读了初中。改革开放后经过四次高考,终于考上四川广播电视大学中文专业学习。毕业后我又参加过四川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律专业学习; 参加过重庆市委党校哲学班学习; 参加过重庆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工商管理总裁班学习; 参加过重庆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资本运作总裁班学习。退休后又先后参加重庆市老年大学文学欣赏与写作班、古诗词班、现代文学班、普通话朗诵班、声乐班、电脑班、手机班等七个班学习,从周一至周五,天天上课。我曾获得重庆市老年大学颁发的优秀学员奖、优秀学员干部奖,学习十九大精神知识竞赛优胜奖。我希望像学长们一样,一直学,学到七十岁八十岁九十岁一百岁。我相信,书到用时方恨少,腹有诗书气自华。</p><p class="ql-block"> 我的第二个梦想是: 行万里路。</p><p class="ql-block"> 目前,我已走遍中国34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我去过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澳大利亚、新西兰、埃及、阿联酋、日本、泰国、越南和缅甸等十多个国家。我参观过清华、北大、哈佛、牛津、剑桥等著名大学。我热爱祖国的美丽,我向往世界的神奇。</p><p class="ql-block"> 我的第三个梦想是: 写十本书。</p><p class="ql-block"> 退休前我编印了两本自己的诗文集《我的梦想》。退休后,我加入了重庆市诗词学会和重庆市新诗学会,我每年写几十篇诗歌和散文作品,讴歌祖国的飞速发展和我们退休老人的幸福生活。近两年我编写了《老年大学学快乐》、《抗疫姐妹成长记》、《避暑胜地横山》、《避寒胜地海南》、《金秋十月游北京》、《大美新疆》、《印象俄罗斯》、《走近英国》、《张建国诗文选》和《张建国新诗选》等二十多本网络图书。我主编的20万字的重庆市老年大学师生诗文选《枫叶红》第三集,2021年4月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为庆祝建党百年献上了一份厚礼。</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的住房经过5次搬迁,由结婚时10平米的职工宿舍,到现在150平米的江景房,夏天避暑有山景房,冬天海南避寒有海景房。老百姓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已经超越了我们的想象。中国人民脱贫致富奔向小康的事实,有力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p><p class="ql-block"> 我要传承我们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 我要写出我们这一代人坎坷的成长史;我要写出我们国家的变革史和发展史; 我要写出我们普通老百姓心中的中国梦;我要歌唱和分享走遍美丽中国周游神奇世界的激情和快乐!</p><p class="ql-block"> 一路走来,我有过很多梦想。少年时做过老师梦,乒乓冠军梦, 二胡演奏梦; 青年时做过农民梦,工人梦,大学梦; 中年时做过干部梦,下海经商梦,企业家梦,走遍中国梦,周游世界梦。在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理论的教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时代变革华夏振兴的洪流中,在工厂、农村、机关、学校的各级党组织的培育下,在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下,这些梦想逐步实现了。</p><p class="ql-block"> 退休以后,我又做起了作家梦和诗人梦。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作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作家!工作虽然退休,学习没有尽头。人与人的差距,不在于物质财富的多少,而在于精神境界的不同。共产党人不在乎个人的得失,而在乎全人类的幸福和解放。人生为追求梦想而生活,生活因追求想梦而精彩!没有伟大的目标,就没有伟大的行动!每天早上,我都打好背包,向着梦想出发!</p><p class="ql-block"> 回首漫漫人生路,我经历了三次大的转折。第一次转折是18岁时上山下乡,从城市到农村当农民;第二次转折是38岁时国企破产,下岗下海,重新就业,由政工干部转业搞经济工作;第三次转折是60岁由企业老总退休后读老年大学。历史和事实证明:每一次转折,既是一次命运的挑战,也是一次成长的机遇。那些走过的艰难困苦,那些经历的激情岁月,如今都成为了美好的回忆、成为了写作的题材和人生的财富。</p><p class="ql-block"> 以上这些,就是我,一个长期工作生活在基层的普通共产党员的入党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重庆南岸区南坪丹龙路第一江岸第一党支部 《我的入党故事》征文作业 张建国 2021年5月31日 </p><p class="ql-block"> 图为1974年,在开县铁桥公社,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大队团支部书记、公社团委委员和武装民兵排长。重庆市知青慰问团的一名解放军记者,在知青屋前,为20岁的我拍摄了一张入党那年的珍贵照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 双 新 皮 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妈妈说, 我从小是穿哥哥姐姐的旧衣服旧鞋子长大的。四岁时,我终于有了一双新皮鞋。这是一双半高跟的黄牛皮鞋,是爸爸妈妈给我四岁的生日礼物。</p><p class="ql-block"> 我的爸爸毕业于七星岗立信会计学校,在长安厂当会计。52年西南工业干部学校在长安家属中招生,妈妈考上了。但由于怀孕生育我,没能毕业,分配到长安幼儿园当阿姨。</p><p class="ql-block"> 我家五兄妹都是解放后出生的五零后。那时姐姐七岁,哥哥5岁半,我四岁,妹妹两岁半,四个都上幼儿园,一岁的弟弟寄养在邻居邱二婆婆家。父母上班,七岁姐姐就是家长,我们上医院看病,都是七岁姐姐带去挂号付费拿药。现在很难想象五个孩子是怎么带大的。平时大都是和邻居家的孩子一起在村里玩耍。</p><p class="ql-block"> 那年幼儿园放了暑假,有一天下午,我和哥哥在村里玩,突然听到村口传来"嗷嗷嗷"的猪叫声,原来是两个壮汉抬着一头用竹篓装着的肥猪,去刘家台杀猪场。这时,只听到一声呼唤:"走,去看杀猪!"我和哥哥就跟着村里的一群孩子,跟着猪叫声追去。</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直追了六七里远,到了嘉陵江边,猪叫的声音已听不到了,抬猪的壮汉跑得快,江边的路窄,我们已经追不上了。这时有人喊:"我们到河边去耍沙"。追猪的小孩,听到喊声,又扑向河边一个又一个沙堆堆去了。</p><p class="ql-block"> 走进沙堆堆,我怕把新皮鞋弄脏了,就脱下皮鞋玩沙。过了一会儿又担心新皮鞋弄丢了,就刨了个沙坑,把新皮鞋埋藏起来。哪知道这一藏,走时怎么找都找不到了。</p><p class="ql-block"> 哥哥陪我找了一阵没找到,不知什么时候跟着村里的孩子们走了。最后剩下我一个人,在河边看着一个又一个沙堆堆发呆。</p><p class="ql-block"> 天快黑了,我无法再找,只好一个人无奈地从河边往回走,河边那段路,我不熟悉。一个迷路的小孩,一个丢失新皮鞋的小孩,眼前只剩下一片迷茫。值得庆幸的是,那时社会风气好,还没有人拐卖儿童。</p><p class="ql-block"> 直到走近长安厂区时,才有了希望。这条路有点熟悉,因为幼儿园老师,每个月要带我们到长安厂职工洗澡堂洗澡。我跟着下班的人流,终于回到我住家的雨花村。</p><p class="ql-block"> 这时天已黑尽, 家家户户已亮灯。村口聚集了一群人,一双双期盼的眼睛,盯着我这个天黑了还没有回家的四岁小男孩。爸爸见我光着脚,手里还捏着个东西,就问我:“你手里揑着什么东西?"我一边走一边“哇哇哇"的哭,一松手,一只小青蛙从我手里跳了出来。周围的人"哈哈哈"的一起笑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回到家,爸爸妈妈没有责备我。一双新皮鞋丢失的懊恼,一个小孩走丢回家后的欣喜,两种不同的心情交织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若干年后,四岁小男孩因一双新皮鞋走丢了的事故,变成了一个故事,爸妈常常提起。这个故事,也让我长了记性,从此很少再丢东西。</p><p class="ql-block"> 回首六十年前,我曾为丟失一双新皮鞋懊悔;六十年后,我又因皮鞋太多鞋柜太满,不知该丢掉那一双皮鞋而发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1年5月30日于南滨路</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代 课 老 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代课老师张建国,教书不负责。</p><p class="ql-block">三天两不来,这种态度要不得。</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张大字报,这是一张文革期间的大字报。张建国是谁? 张建国就是我,我就是张建国。 这张大字报已有四十多个年头了,它却一直在我的眼前时隐时现。</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一年,我初中毕业,因为家庭出身不是贫农,班主任说不能读高中了。只能响应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我只身一人,背着铺盖卷,从朝天门乘船到万县,再坐车到开县,两天行程四百多公里,到铁桥公社姐姐插队的生产队落户。</p><p class="ql-block"> 当年农村贫穷落后,缺医少药,缺乏师资。下乡一年后,姐姐当上了大队赤脚医生,我当上了公社小学代课老师。</p><p class="ql-block"> 公社小学有戴帽初中班。小学、初中、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缺什么老师,我代什么课。</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次代小学一年级算术课,教学计划一节课教数字" 3 "。有个背着弟弟上课的十岁小女生,几次背弟弟出去撒尿。结果下课时还没学会书写这个“3 "字。我揑着她的手竖着写"3 ",她拿过笔就把“ 3 "横着写。作业本上横着的一行行“ 3 "字,像一行行大雁在天空飞翔。</p><p class="ql-block"> 当老师不容易啊! 学生接受能力有差异,必须反复讲,当老师必须有包容心和耐心。</p><p class="ql-block"> 我当代课老师渐渐有点名气了。后来,几十公里外的立新公社李书记点名要我去代高中的课。我说我是初中生,怎么能代高中的课? 我不去。他又托我们公社李书记带话,一定要我去,因为学生等着老师上课呢。</p><p class="ql-block"> 原来立新公社小学戴帽高中班,只有两个老师,文科老师教语文、政治、历史、音乐,周一至周三上课; 理科老师教数学、物理、化学、体育,周四至周六上课。</p><p class="ql-block"> 我是文科老师。我运用自己总结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阅读法,和每天写日记、评日记、改日记的写作练习法,使同学们的阅读和写作水平,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政治课和历史课,我穿插精彩的历史人物历史故事,音乐课我教大家唱歌、朗诵、表演方言、歇后语、三句半。农村的同学们,感觉上我这个城市青年老师的课,非常新鲜活泼,学习积极性很高。我的年龄只比学生大几岁,师生相处非常融洽。</p><p class="ql-block"> 正当我全身心投入高中班文科教学工作时,有一天,校长突然召开全校师生大会,传达上级关于小学生黄帅敢于反潮流给老师提意见,敢于同师道尊严斗争的文件。文件宣读完毕,校长宣布全校停课,学生给老师写大字报。两天之后,这所座落在大山顶上的乡村学校,变成一片白色的海洋。在这片白色的海洋里我游走了一天,终于发现贴在厕所外墙上送给我的那张大字报。这么漂亮的字迹,这么流畅押韵的打油诗,我想只能出自那个我最宠爱的学生班长之手。</p><p class="ql-block"> 这以后, 学生全部回家务农了。我这个代课老师也失业了。每月22元的代课工资没有了。母亲恢复每月给我寄五元生活费。那个住在隔壁宿舍的公社书记的侄女、师范学校分来的初中语文老师,与我每晚的备课交流,也中断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17年7月21日于綦江横山锦绣天台</p><p class="ql-block">图为1973年作者出席万县地区知识青年代表大会。前排右二为作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姐 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姐姐属虎,大我三岁,生日同月。家里有张老照片,姐姐剪着男孩发型,手里拿着一支红樱枪,我们姐弟俩长一个模样。</p><p class="ql-block"> 大跃进时期,父母特别忙。兄妹五个,姐姐当家长。我们到医院看病,都是姐姐带着去,排队挂号、陈述病情、检查付费、打针拿药,七岁的姐姐全部都能搞定。</p><p class="ql-block"> 姐姐爱学习,有时借到一本好书,爱不释手,半夜还在蚊帐里打电筒偷着读,常被父母抓住批评,小学五年级戴上眼镜。姐姐爱写作,作文经常获奖。姐姐年年是三好学生,肩上戴着三根杠。长安小学几千学生,那年只有两人考上南开中学,姐姐是其中之一,校长老师打锣敲鼓把大红喜报送到家里。</p><p class="ql-block"> 初中毕业后,姐姐到开县下乡务农。不久我和妹妹也到姐姐队上插队务农。有天,院子里有一妇女生小孩,家里穷得只有一张床,没去医院没请医生,连接生婆都请不起。听到临产时产妇痛苦的叫喊声,十九岁的姐姐自告奋勇,一边看书,一边接生。她用煤油灯烧热剪刀消毒,冷却后剪断脐带,顺利接生一女婴。(二十年后我们返乡时,这女婴已当上妈妈。)</p><p class="ql-block"> 不久,姐姐被公社派到县里培训,回来担任了大队赤脚医生,在铁桥镇北桥头办起一间合作医疗站,负责全大队一千多贫下中农身体健康,初步解决了农村缺医少药问题。</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天半夜,我已睡了,姐姐还在煤油灯下看书。忽然对面坡上传来"张先生!张先生! "的呼喊声。</p><p class="ql-block">姐姐背起药箱就要出门。我赶快翻身进床,拿着向日葵杆当火把,陪姐姐半夜出诊。 原来是一个一岁多的小孩发高烧,哭闹不止,家人万分着急。姐姐果然医术高明,药到病除,很快小孩退烧,安静的睡着了。小孩的家人给我和姐姐,一人煮了五个猪油荷包蛋,非要我们吃了才让我们走。</p><p class="ql-block"> 我弟弟在长安中学读高中时,担任读报员。有一天,班主任选了一篇《重庆日报》的长篇通讯《五通山下女医生》。我弟弟读着读着,一个住我家隔壁的同学大声叫起来: " 这个女医生就是他的姐姐!"</p><p class="ql-block"> 有个知青老朋友聚会时告诉我: “公社首批知青返城那个清晨,我们五点钟在铁桥汽车站送行,几十个知青依依惜别,泣不成声。回来时,在月光朦胧的桥上,看见你姐姐和一老农背着背篓,有说有笑,到几十里外的扇子山采药。你姐姐和我们好像不是一类人啊! "</p><p class="ql-block"> 姐姐返城后读了大学,在重医工作,当过老师,团委书记,纪委书记。退休后又自学法律,考过律师证,在律师事务所当过律师,在我们企业当过法律顾问。</p><p class="ql-block"> 转眼六十多年过去了。我和姐姐同读一所小学,都当过大队长; 我和姐姐同在一个生产队下乡,姐姐当赤脚医生,我当代课老师,都是地县先进知青; 我和姐姐返城后同读一所大学,在同一个区里当干部;退休后我和姐姐又在海南同一镇上抱团养老。</p><p class="ql-block"> 开县农村有句谚语: 会做鞋子先做底,会生儿子先生女。六十多年来,姐姐就像一面旗帜,一直在我崎岖坎坷的人生路上,高高飘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7年8月21日晨六时于横山</p><p class="ql-block">1985年四川广播电视大学颁发给作者的中文专业毕业证</p> <p class="ql-block">1976年招工回城后,作者先后在重庆印染厂当过工人、子弟校教师、党委办公室秘书、宣传教育科长、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任;重庆市纺织公司和重庆市轻工局组织科干部;重庆市饮食服务公司老四川牛肉分公司销售员、销售经理、总经理。2016年退休后在重庆市老年大学学习文学写作。</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情景教学 过目不忘</b></p><p class="ql-block"> 一一观影片《臥底老板》有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重庆大学总裁班人力资源主讲老师张嘉伟,在课堂上播放了一个《臥底老板》的短片,两个月来,我的脑海里反复浮现短片中的画面。</p><p class="ql-block"> 《臥底老板》记录的是美国7天连锁集团老板臥底下基层的真实故事。通过和基层员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在零售店他认识了资深营业员,学会了冲咖啡,在食品加工厂他认识了有画画天赋的生产主管,在配送中心他认识了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送货司机,在夜店他认识了不安心工作的印度大学生。老板与员工交朋友,了解他们的工作、兴趣爱好和特长,了解他们的困难问题和需求,并帮助他们。让有病的老员工能治病;让喜欢画画的主管当上策划;让爱岗敬业的司机当上主管;还毛遂自荐当上不安心工作的大学生的人生导师。</p><p class="ql-block"> 尊重员工,帮助员工实现梦想,成为员工工作中的同事,生活中的朋友,事业上的伙伴,这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真谛。</p><p class="ql-block"> 这正是:老板臥底进工厂,员工爱岗正能量。就想和你在一起,活出尊严追梦想。</p><p class="ql-block"> 《臥底老板》讲述的是美国式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的真实故事。目前中国式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蓬勃展开。每个政治局委员都有一个定点县联系群众。作为企业老板和高管,你是否应该定一个点,作为联系群众的基地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3.12.于重庆大学经济管理学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1年重庆大学颁发给作者的工商管理高级研修班结业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11年随重庆大学总裁班美国游学团在华盛顿白宫蓝草坪外和哥伦比亚小孩留影。</p> <p class="ql-block">1986年至1988年西南政法学院颁发的四川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民法、刑法等法律单科考试合格证明书。</p> <p class="ql-block">2013年荣获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荣誉班干部"称号。</p> <p class="ql-block">2015年重庆大学颁发的资本运营和工商管理总裁班进修合格证书。</p> <p class="ql-block">2012年荣获重庆商业投资集团“商投杯"员工健身运动会,乒乓球比赛男子单打第三名</p> <p class="ql-block">2014年任重庆市饮食服务公司老四川牛肉制品分公司总经理时,荣获重庆老字号掌门人高级研修班结业证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图为作者设计生产销售的中华老字号三鼎老四川牛肉制品。其中“三鼎牛肉干”、”灯影牛肉“商品名由作者用毛笔题写,超市网店销售多年。</span></p> <p class="ql-block">2017至2019年荣获重庆市老年大学优秀学员奖和优秀学员干部奖</p> <p class="ql-block">2018年荣获重庆市老年大学学习十九大精神知识竞赛优胜奖</p> <p class="ql-block">重庆市诗词学会和重庆市新诗学会会员证书。</p> <p class="ql-block">2021年4月,由作者主编的20万字重庆市老年大学师生诗文选《枫叶红》第三集,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p> <p class="ql-block">2021年4月29日,由作者主编,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20万字的诗文选《枫叶红》第三集正式出版发行。图为重庆市老年大学文学欣赏与写作班出版发行会现场。</p> <p class="ql-block">2018年以来作者编写的20多本网络图书</p> <p class="ql-block">2021年6月26日,作者在小区庆祝建党100周年文艺晚会上,朗诵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图书用手机扫码,可看视频。</p> <p class="ql-block">2021年五月,随重庆知青诗社去巫山奉节采风。图为在奉节白帝城拍摄的三峡第一峡瞿塘峡夔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