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五月中旬,我随同《三清媚》女子文学会的姐妹们踏上了红色故里——清湖乡高台山汪家。</p><p class="ql-block"> 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笔直的双车道公路旁两排显眼的红色路灯,像两支整装待发的队伍,肃穆而庄严。灯柱是红色的,顶端的路灯是一面面迎风飘扬的红旗形状,随着车子的前行,红色气息随即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 车子在村庄的大门口停下,门口的大牌匾正面写着汪东兴故里,背面写着高台山汪家。打开车门,呈现在眼前的是红白绿的视觉盛宴,白色的墙为背景底色,大片红色的标语和路边红色的路灯,大大小小红色的五角星顿时让人心生敬畏。农村原生的大片林木中又在道路两旁种了两排马家柚,肉眼可见每颗树上都已经结满了一颗颗小小的马家柚。眼前这激情似火的红和朝气蓬勃的绿,与空气中弥漫的一股清新宁静的气息,判若两个世界,我仿佛置身于一个谜一样的空间里。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村庄?这一方水土曾经养育了一代民族伟人,宁静的空气却又是那么的低调内敛,好像一位生长在这偏远乡野的少女,朝气蓬勃的天性中带着些许羞涩。</p> <p class="ql-block"> 接待我们的程乡长,却原来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乡长,说话轻声细语,浅浅地笑着,领着我们沿着干净的水泥路边走边聊,在啁啾的鸟声中,我曾几度产生她也是我们《三清媚》女子里其中一员的错觉。</p> <p class="ql-block"> 在程乡长的带领下,我们来到村史馆,这里是汪家村村民的文化礼堂和精神家园。进到馆里,从滚动播放的大屏幕里了解到隶属于清湖乡的高台山汪家历史悠久,是原党中央副主席汪东兴同志的家乡,村庄三面环林,风景优美。自秀美乡村建设以来,围绕“红色故里、幸福乡村”打造了红色文化、绿色种养殖为一体的独特风光。借助村内的“上饶市第六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汪东兴故居”和高台山汪家村史馆,将汪家打造成了一个集“生态旅游、红色教育”为一体的秀美山村。</p><p class="ql-block"> 出了史馆,与史馆相隔不远便是汪东兴故居,一栋木质三架屋结构的房子,虽然被修葺一新,但也可以看得出这房子的年代久远。房前的空地上,一头黄牛正悠闲地吃着草,我忍不住轻轻地靠近它,坐在旁边的一块大石头上,掏出“美丽清湖汪老故乡”的宣传手册,在汪东兴故居前读着汪老先生的故事,感受着这浓浓的红色气息,进行一次红色的洗礼,让我更深刻地懂得红色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循着远处隐隐约约传出的读书声,我们一行人来到汪家小学。邱校长把我们迎进了校内,学校不大但设施齐全。目光所及,便是白瓷地板的操场、篮球场、塑胶跑道,左右两排白墙红瓦的校舍掩映在一片春意盎然的绿树红花中。</p><p class="ql-block"> 邱校长说这所学校现总共有85名学生,当问及这85名学生是否都知道名字时,这位朴实的校长腼腆地笑着说:“我不但知道每个孩子的学名,我还知道每个孩子的小名。因为村里大部分的年轻人都外出创业或务工了,所以我们面对的大多数家长都是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老人家一般都说不来孩子的学名,为了把每个孩子都对上号,我必须要把每个孩子的小名和学名都记得,这样才能与家长更好地沟通,及时关注到孩子的安全和教育问题。”我们了解到,这位邱校长已从事教育事业二十多年了,在这个汪家小学也已经呆了整整十二个年头了,在这十二年里,邱校长每天总是最后一个离校,他平淡地说到:“我每天要看到每个孩子平安地离开学校才放心。”</p><p class="ql-block"> “要多为家乡培养人才”这句话是汪东兴老先生生前对汪连发老师的嘱咐。汪老师说当年年轻时,曾经几次动了想出去闯一闯的念头,但每每想起汪东兴伯伯当年对自己语重心长的嘱托,又毅然坚守岗位。现在每天最大的快乐就是看着一批批的孩子健康成长,期盼将来对社会对国家都有所贡献。</p> <p class="ql-block"> 返程前,我沿着村子的水泥主干道用脚步再次循着伟人的足迹,细细感受这个宁静而神秘的小村庄。经过村内的休闲广场时,看见村里有几位老人正在悠闲自在地拉着家常,鸟声萦回中脑海里不禁浮出“岁月静好”这四个字。丈量完整个村庄,终点又回到了起点,整个环抱式的村庄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个紧握的拳头,暗暗凝聚着一股团结且坚不可摧的力量,村口一条笔直的水泥路就像一只强有力的手臂,一直往外延伸出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