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美篇

无声

<p class="ql-block">酒桌上的烟、酒、茶</p><p class="ql-block">文/无声</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5月29日,应朋友杜崇强之邀,前往张家沟聚贤楼小聚。席间,酒过三巡,杜崇强之子杜玮前来敬酒,杜崇强便摸出手机,调出一张图片,是其子杜玮三年前写的一篇与公安有关的文章,被省公安厅授于三等奖的奖状。由此便聊起了写作及烟、酒、茶文化。说起写文章,年轻人杜玮颇有兴趣,盈朝增先生也参与其中。我便提议,既然大家对烟、酒、茶文化有如此雅兴,不如我们每人写一篇或烟、或酒、或茶的文章,你二位先选,剩下的我认。杜玮首选酒,朝增先生选烟,剩下的“茶”便是我的了。我们约定10天内见文,为了不爽约,我只好写我的“茶”了。</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饮茶的习惯,虽然晚于饮酒,但已有几千年历史。比较靠谱的文字记载,始见于西汉末年,当时称作槚,《尔雅》说是“苦萘”。但“荼”是草本植物,“茶”是木本植物,风马牛不相及,大概是茶之味近于荼,才把“茶”称作“萘”吧!到唐代陆羽著《茶经》时,才把“萘”字减去一横,写成了“茶”。</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茶之正式得名如此之晚,可见饮茶也不会太早。商周青铜器中没有茶具,汉墓出土的食品中不见茶叶,至少说明当时饮茶还未形成一种风尚,或非生活之必须。有人说,茶原产印度,是从印度进口的,佛门多饮茶,可为证明。其实在《三国志》和《世说新语》中都有饮茶的记录。《三国志》中讲,韦曜参加孙浩的宴会,因不善饮酒,便代之以“荼荈。”《世说新语说》云,任育长到王导家作客,因不识好歹,便问喝的是“萘”还是“茗”,被传为笑柄。可见三国两晋时,饮茶已是上流社会的高雅习俗。</p> <p class="ql-block">&nbsp;实际上,茶树原产何方,是土生土长还是印度进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饮茶这种习俗,是不折不扣的中国文化。</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饮茶好处多多,茶能防癌,不像烟有害健康;茶能醒脑,不像酒多喝乱志。历来有禁烟的,禁酒的,却断乎不会有禁茶的。事实上茶是中国人尤其是中国文人雅士的爱物。中国人在家里要喝茶,出门也要喝茶,上班走进办公室第一件事是泡茶,开会时更是人手一杯。到别人家作客,虽有女宾来访摆糖,男宾来访敬烟之别,但泡茶都是必不可少的。客人来访主人捧上一杯清茶,既礼貌周到,又全无媚态,则彼此的交往,便完全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如果连茶水都不给客人,那么,不是主人不通人情,就是客人不受欢迎。连茶都不泡一杯,等于下逐客令。</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清朝官场,则又是一番风味,待客之茶,只作摆设,并不真喝,如果长官谈得不耐烦,要下逐客令,便会端起杯来,说声“请喝茶”。这时,你最好知趣,起身告辞。既便不告辞,长官身边的听差也会拉长声调大呼“送客”。这一绝招,不知是谁发明的,也亏他想得出来。可见,喝茶也好,饮酒也好,吸烟也好,吃饭也好,在中国确实是一种文化现象。酒桌上给我剩下的“茶”,写了那么多,有心想看的朋友也许都看不下去了,那就“端茶送客”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