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酒是文化 百味藏其中

军魂9999

<p class="ql-block">  五月二十八日(星期六),在北正北路杏花村酒店与风采人物学文交流,席间书法家兴红老师谈到了《聊斋志异》书中行酒令的故事。曰,书有一个教谕展先生,洒脱有名士风。然酒狂不持仪节,每次饮必醉才肯回家。一日纵马入,触树头裂,自言:“子路怒我无礼,击脑破矣!”中夜遂卒。邑中某乙者,负贩其乡,夜宿古刹。更静人稀,忽见四五人携酒入饮,展亦在焉。酒数行,或以字为令曰:“田字不透风,十字在当中;十字推上去,古字赢一锺。”一人曰:“回字不透风,口字在当中;口字推上去,吕字赢一锺。”一人曰:“囹字不透风,令字在当中;令字推上去,含字赢一锺。”又一人曰:“困字不透风,木字在当中;木字推上去,杏字赢一锺。”末至展,凝思不得。众笑曰:“既不能令,须当受命。”飞一觥来。展即云:“我得之矣:曰字不透风,一字在当中;一字推上去,一口一大锺!”。</p> <p class="ql-block">  说实话,本人不善饮洒,平时迎来送往中必要的应酬外,一般都是象征性品一下酒。在部队当兵时有几分豪气,饮酒时十有九醉;后来听医师说: 喝酒红脸的人,多半是肝脏内缺少一种解酒酶,后来渐渐远离了聚会喝酒,在特殊时期,有时才会乘兴斟上一杯小酒,浅啜、细品、慢咽、回味……</p><p class="ql-block"> 中华文明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我们的祖先酿造出的美酒也如这河水般源远而流长。由此,我常常想,那氤氲迷漫、勾魂销魄的醇香,为什么历久千年而不消散?那美酒所延伸出的精神、意韵,在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中究竟占据着怎样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  每当端起这杯酒,我就很想知道,几千年来,这杯酒到底醉倒了多少墨客文人,成就了多少豪杰英雄;这杯酒到底创造了多少铁马金戈的史诗,演绎了多少王朝兴替的故事,编织了多少美丽动人的传说……</p><p class="ql-block"> 每当端起这杯酒,我还想知道,几千年来,这杯酒究竟斟出多少千古传颂的诗词歌赋,斟出多少脍炙人口的妙语佳联,斟出多少倾诉不尽的儿女情长……</p> <p class="ql-block">  自“仪狄始作酒醪”、“少康作秫酒”起,饮酒便成了国人的一大喜好,经久传承,兴而不衰。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倘若有酒,非畅饮而无以淋漓尽兴。酒,真乃一种精气、一种雅气,徐徐啜,细细品,一饮三咽,一饮三叹,书生意气,孺子情怀,荡气回肠……</p><p class="ql-block"> 当然,在真正的饮酒者看来,虽然饮的是一杯酒,品味的却是一种意境。倘若有陶然之情致,有坦荡之胸怀,即便是饮一杯水,也如饮醇酒,淡中有味,全凭一己之心,庭前花开花落,天际云卷云舒,有无之间,得失之界,自有领略。这大抵是饮酒的最高境界了吧!</p> <p class="ql-block">  有人考证,汉代有郦生自称之“高阳酒徒”、饶宽自绰号“酒狂”;唐朝有元吉自谦为“醉民”、皮日休自命曰“醉士”、画僧怀素人称“醉僧”、诗僧可明自谑“醉髡”,至于“竹林七贤”、“酒中八仙”、“竹溪六逸”、“扬州八怪”,无不与这杯酒结下深深的情缘。翻阅《尚书》中的《酒诰》,皮氏的《酒藏》,以及邹阳、杨雄、王粲、曹植等各代文人写过的《酒赋》等,他们已将中国古老的酒文化演绎得醇香四溢,色彩纷飞。即使滴酒未沾,也早已陶醉怡然……</p><p class="ql-block"> 曹孟德“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感慨,尽人皆知;“李白斗酒诗百篇”的佳句,家喻户晓;还有 “古来圣贤多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的散文大师欧阳修、文坛领袖苏东坡、田园诗人陶渊明等等,更是让人仰慕不已。</p> <p class="ql-block">  文人尚且如此,武人则更胜一筹。“借酒浇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林冲借酒劲怒斩陆虞侯,武松凭酒力打死黄斑虎,还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黑旋风大闹忠义堂等,早已是妇孺皆知的美谈。捧读中国历史,如果说秦穆公借酒灭西戎,宋太祖“杯酒释兵权”,项羽大设“鸿门宴”,是饮酒中的计谋,那么诸葛亮用草药酿酒,令水土不服的将士饮之,则是饮酒中的机智;曹操煮酒论英雄,则更是饮酒中的理智。</p><p class="ql-block"> 华夏大地酝酿了几千年酒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诸如酒名、酒艺、酒器、酒礼、酒德、酒令、酒俗等等,真的是博大精深,独具特色,千古流长。</p><p class="ql-block"> 酒,作为一种特殊的液体,它所蔓延出的是一个民族的特质与习俗,从古至今几乎浸透到了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胞。</p> <p class="ql-block">  如今经济和文化繁荣发展,酒的魅力更胜当年。迎来送往,酒宴必备,酒桌上不光是生猛海鲜、美酒佳肴,还有幽默风趣的调侃、风花雪月的奇谈,主宾融洽而亲近,气氛轻松而热烈。故友重逢,浅饮漫谈,时光便在酒杯中倒流,旧绪别情盖过了浓浓酒香。朋友婚典寿庆,知己至交相聚小饮,互致问候祝福,胜似满桌的山珍海味。朋友或同事间偶有小隙,两杯热酒伴着十分真诚,瞬间便消融了微霜薄雪。逢年过节,家人团聚,儿女向父母敬酒,祝福二老健康长寿;夫妻交杯互敬,爱情溢于言表;兄弟姐妹举杯相碰,共叙手足之情……</p> <p class="ql-block">  自古以来,民间就有“酒是穿肠毒药”的说法,也有饮酒者莫贪杯,适可而止为上的提醒。但还是有不计其数的饮酒者因贪杯而误事,因贪酒而伤身,甚至在醺醺然中飘然逝去,独享了宁馨的静眠和安逸的酒殇。</p><p class="ql-block">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喝酒喝坏了双眼。诗仙李白因醉酒而跳入江中去捉月,再也没能爬上岸来继续他的饮酒吟诗。“酒豪”杜甫,晚年时畅饮得酩酊大醉,口渴难耐便到船边舀水喝,不期竟落水而去。有意思的是,李白与杜甫,一个捞月,一个舀水,浪漫主义诗人与现实主义诗人连酒殇都各具一格。曹雪芹虽没有步李白的后尘去水中捉月,却因时常赊酒而饮,终将自己48岁以后的生命,连同80回以后的《红楼梦》一起饮没了。</p> <p class="ql-block">  文人墨客的酒殇,其情凄美,其景也人文。但今人因酒而逝的凡例,则每每令人嗟叹。亚洲第一飞人,台湾著名艺人柯受良飞越长江三峡的大志未酬,便于酒后猝然登仙,确乎悲恸。一女子因陪客高饮而致命,显见商务往来中的酒风之烈;某官员为宴客海灌而暴毙,足见官场生活中的腐化之盛。据报载,我国每年殇于酒者大约在万人以上,归结到酒殇之列,使人陡增了对《酒祸》、《酒戒》的会意和共鸣。</p><p class="ql-block"> 三国时期的刘伶对酒的追求颇为执著,他的一篇《酒德颂》很是耐人寻味:“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俯观万物,不觉寒暑之切肤,不觉利欲之感情。”细品之,委实有一种酒中微醺、心中了然的睿智。</p> <p class="ql-block">  目前,中央对上班饮酒也有了明确规定,在公务活动,一律禁止提供任何酒类,一律不得饮用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的任何酒类。公职人员不论是正常上班还是节假日值班、执勤或工作日八小时内一律禁止饮酒;对于违反规定的公职人员一律先停职,视情节给予组织处理或党纪政务处分,对全体国民要求酒后不能开车。禁酒令的出台,标志着职场进入了一个新时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