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三天梿枷响

张永胜(佛缘)

当人们还在留恋陶醉于那遍地金黄的油菜花季的美景时,转眼间,初夏的阳光就把田野里的油菜染成了一片金黄,仿佛向人们发出了喜人的预告:油菜成熟啦,可以收割了! 周末清晨回家看望老母亲,适逢乡村收割油菜籽的时候。缠绵多日的雨天终于转晴,天空湛蓝,火红的太阳喷薄而出,初夏的田野,早稻已经泛绿,满眼勃勃生机。而在种植油菜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三三两两的男女农民,正在埋头收割那片成熟金黄的油菜。田野里到处摆满了割后变得干枯的菜籽,田间还有不多的人在忙着为打菜籽做准备。<br>  “立夏三天梿枷响”,农谚是规律,农谚也是经验。对于农事季节的把握,老农们就是遵循这个规律的。一些品种早的油菜,立夏前就要收割,而大部分油菜是要立夏过后的三五天才陆续开始收割。即从5月10日开始,江南乡村迎来的第一波农事大忙,便是收割油菜了。乡村里到了立夏节气,再过几天,便可听到那“嘭、嘭”的打梿枷声音了,预示着一年之中繁忙的夏收夏种季节开始了。<br> 早先还是青黄相间的油菜田,经五月温暖的南风吹过,不经意间地便染上了金黄的色彩,那阵势可称为气势磅礴。五月用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的诗句来形容,真是太贴切不过了。<br>  这两天的天气特别的好,太阳似乎也特别的红、也特别的亮,热力四射,气温一下子上升到30多度以上,初夏的高温一下子就开始发飙了,我翻出歇息了半年的短衣短衫换上,戴上遮阳帽,准备到田间地头去拍摄一些农民收割油菜的照片,但稍微活动一下,就是一身汗水。<br> “明年别种油菜了,现在家里也吃不了多少油,这活儿又苦又累人的”。我走近一处正在打菜籽的场地,路边的田块不大,一女子边打梿枷边劝其年迈的父亲,可老人却只是笑了笑,什么也没说。其实,种这点油菜是真不划算,估算能打个近两百斤油菜籽,也就值个六佰多元,但老人从购买油菜种子,到育苗、整地、栽植油菜、施肥、杀虫、除草,不知付出了多少劳力与汗水。但老人对田地里的情结难丢,年年仍然还是种着油菜,年年收获着浓香的喜悦。眼前这幕场景,对我是那么的熟悉,不仅勾起了我难忘的久远记忆。 我的家乡就在水乡江南的圩区,田地里一年到头种植的无外乎油菜、麦子、水稻和红薯等等。初夏的田间地头,总是呈现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观,只见那茂盛的油菜籽株株饱满,成熟诱人。那结满圆鼓菜荚的油菜秆,昂首挺胸,紧密拥扎,自然排列,满秆金黄,那阵容有点神气,有点得意,似乎骄傲地向人们展示着丰年的喜悦。<br>  那时候收油菜籽还没有实现机械化,收割油菜籽应是江南圩乡农活中最累的。当油菜籽成熟之时,需要将油菜连秆割下晾晒在地里,几天后翻面再晾晒干,天气晴好就抢收。烈日当空,收油菜籽就要乘热打铁,气温高,菜籽夹就容易干裂破壳,如果受潮就不容易开夹出籽。真是心忧籽劣望烈日啊!<br> 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收割大面积油菜籽都用上了油菜收割机了,现代农民的辛苦劳作程度也已降低。当然,现代与传统是同存共生的。机械化的普及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方式的手工操作,毕竟在乡村圩田里还有一些零星种植的农户和田块,还是需要用到传统的收割方式。 内行的人都知道,传统的收割油菜不是收割后就能马上打籽的,而是要放在田地里晒上几天,一般是三四天或四五天,因天而宜。比较理想化的状态是,油菜杆割倒后能下点小雨再晒干,那样的油菜荚才会松脆,打菜籽时就不用费多大的力气,菜籽就能轻松地脱落而出,而且菜籽的颜色会乌黑发亮。 家在农村,长在农村的我,对油菜收割那一幕是记忆犹新和十分难忘的,从小就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至今也挥之不去。收割油菜呀,那是初夏的最累。<br> 清晨,天刚放亮,布谷鸟便“刈麦插禾、刈麦插禾”地叫开了,似乎在提醒人们不要耽误农时,抢收抢种,油菜田里的颜色也一天一个样了。<br> 小时候农村学校通常在五月份农忙时都要放一周假,称为“农忙假”。因学校老师都是以民办或代课教师为主体,他们都有自家的责任田,需要停课去突击,而学生则可以回家帮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一周农忙假结束,老师和学生们一个个都晒得黢黑,但读书更用劲了。<br> 想起那时收割油菜的农事犹如在眼前,想想那时年少,早起除了困意浓,想懒床,还有个不情愿的原因,就是蚊虫多怕被咬。站在田地露水间,不一会儿功夫,蚊虫们便围攻上来,手脚上很快就被叮出疱,头部甚至眼皮上也不放过,它们毫不留情地把你咬得是既痒又红肿。<br>  开镰前几天,父亲便会从集市上买来弯弯的带锯齿的镰刀,装上刀柄,并将梿枷重新修整,用碎布带将梿枷缠牢,准备投入抢收抢种了。<div>  <br></div> <p class="ql-block">  到了收割的日子,初夏的太阳已经开始炙热。早晨天刚蒙蒙亮,母亲就会把我们兄妹早早叫醒,让我们到地里帮忙割油菜。那时我还在梦乡里酣睡正香,听到叫声有些不情愿,虽然嘴里应着,可眼皮却很难一下子睁开。</p><p class="ql-block"> 母亲催了几次便下地收割去了,我这时才强打精神,带着睡意去帮忙。而父母亲早已下地割下一大片了,干得满头也是汗如雨淋,见此我才猛然觉醒过来,连忙挥动手里的刀把,使劲地割起来。</p><p class="ql-block"> 整块大田,油菜泛青带黄,正是收割的好时间。割早了,菜籽显嫩,籽不饱满,榨不出来油;割迟两三天,油菜籽在太阳的照射下会炸开口子,一经轻微的拉动,菜籽就会自然脱落到地里,影响产量,造成浪费,用老家大人们口气说的:“粮食是不能糟蹋的,糟蹋粮食是有罪的”。</p> 一边是炎热的太阳,慢慢的就汗水不断,一边是蚊虫的叮咬,浑身发痒,让你无心干活但又不能逃脱,可能这就是小时候割油菜给我留下的最深刻最难忘的印象吧。<br>  田野里我戴着一顶破草帽,手里拿着镰刀,在烈日下,一株一株地割,汗水在不断地冒出,不时用衣袖擦拭着脸上的汗水。为了防止油菜籽因天热而自然脱落,收割油菜籽必须赶在清晨收割。天刚蒙蒙亮,气温还不怎么样,稍微凉爽。快中午时分,潮湿的地面在阳光照射下,热气腾腾,似汗蒸,全身冒汗,衣服都汗湿透了,一大片金黄色的油菜便也躺倒在田里了。<br> 割油菜也是有讲究的,那是一门技术活、苦活、累活,是需要体力和耐劲去对付的。<br>  割的时候,一般左手握住油菜上半部的枝条,右手干脆利落的一挥镰刀,两眼看仔细,“嚓”的一声,枝条脱落,轻放地下,整齐的交叉摆放,成摞成堆。<br>  割油菜时也不能贪快,把割好的油菜还要一把把整理好,然后一堆堆摆整齐,架在菜杆上面放好,不能乱堆乱摆,架在菜杆根部的空隙刚好利于油菜中的水分蒸发,不至于遇到下连雨,菜籽长时间着地而发芽。<br>  割完油菜后,还要在田地中央找块平整的土地抱走一些油菜,腾出地方,顺便把油菜杆根拔了,拔下的菜杆根也要顺势铺在菜地沟里,到时候方便平整铺席子或塑料彩条篷布,作为简易打谷场,这是为以后敲打菜籽作准备的,四周还可以摆放一些油菜籽,到时会有信手拈来的便捷感。<br> 油菜收割是件很辛苦的农活儿。割在田里的油菜籽,通常需要在太阳下爆晒个3—5天后,等菜荚外壳颜色由青变黄,然后在田地里铺上棚布或挪到附近的“晒场”上,再用木棒或梿枷拍打,最后用粗筛将壳与籽分离出来。<br>  油菜收割季,最劳累最辛苦的其实不是割,而是用梿枷敲打油菜籽。江南农村所有的农活里,或许唯有打油籽是要抢晴天赶太阳的,只有晒着炎热的太阳,才能干净的把松脆的菜荚里的菜籽一粒粒敲出来、敲干净。<br>  越是太阳高照越是需要劳作,要是赶上阴天或下雨天,是不能打菜籽的。所以,打菜籽的时间首选,必须是大天晴有太阳。<br> 从小生活在农村,对于割油菜,打油菜,割麦子,插秧,挖红薯等等这些农活都是轻车熟路。油菜从地里收割过后,经过太阳几天的凉晒,父母亲便带上农具去田里了。传统打菜籽的基本农具是梿枷、塑料彩条篷布、蛇皮袋、竹爬子、大竹簟、小粗筛子、扫把、簸箕等都要带齐的,缺一不可。 炎热的夏天,等我走到地边,父母已把打场布置好,一张大大的彩色塑料布上已铺满了油菜秆,父亲正挥舞着梿枷实实地抽打在长满油菜夹的枝丫上,母亲则把已打了一遍的油菜秆翻过身来。 他们用梿枷在油菜荚上拍打,油菜籽就全部脱落在塑料彩条篷布上了,乌油油的一层,像黑色的金子,挺吸引人的。梿枷在大人们手中上下翻腾,像玩魔术似的。而梿枷在我手中却不听使唤,感觉既转得慢又使不上力,用尽吃奶的力气,也没能把梿枷抡圆起来,更不用说打出音乐的节奏感了,常常引得家人们的一阵阵哄笑。<br>  收油菜籽的工序是挺多的。首先,得根据田地的大小布置好几个近二十平方的打场。然后,将晒干的油菜秆一把一把的抱起铺在打场上,用梿枷摔打。晒得干干的油菜秆抱起之时还得小心翼翼,如搂着新生的婴儿,动作稍大一点,枝丫上的油菜夹就会相互挤压而炸裂,到手的菜籽粒就丢失了。但也不必为此神伤,掉下的菜籽粒会沤烂肥田,养育下一季的水稻。摔打一遍后,将菜秆翻过面来再打一遍。检查无打漏的菜籽荚后,就将打过的油菜秆抖一抖弃之一边。打完一席,马上又抱起菜籽秆铺上,直到把一块田的油菜收完。最后,就是清理出脱落的枝条和空壳,或爬、或拈、或筛,除去杂质就剩下乌黑发亮的油菜籽了。话说的虽是轻巧,但烈日之下,挥汗如雨,不劳动光站着都会难受,汗水全程不歇气地流淌,准备的凉开水喝了一碗又一碗,体内的盐分流失得严重,让人身体都有些缺水性虚脱感。<br> 一轮完成,又接二轮。少则半天多则一整天,就这样顶着太阳,来回搬运油菜秆,反复不断的弯腰,累得全身汗流浃背。<br>  三点,三点半,四点半……五点,太阳光就没有弱过,辛苦中才感觉到时间过得是真慢。看看田里所剩不多的油菜杆,母亲提议大家稍微休息一下,于是,我们集体坐在塘边的树荫下歇凉。那一刻,一屁股坐在树荫下脏乱的泥土上,根本没感觉,但很接地气,那种美难以言喻,要是倒在地上很快就能熟睡。父母知道我读书平时体力劳动做得少,中途也不时叫我到树荫下去休息一会。期间,我快熬不住了,也独自去休息几分钟,但看到他们还在太阳下坚持,就又冲上“战场”。<br> 家庭打油菜的场面虽不大,但也算是一个颇为壮观的场面。傍晚,一场菜籽打下了,还要清理厚厚的菜籽壳,于是大家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只见爬的爬,打的打,揉的揉,筛的筛,扫的扫,拉彩布的拉彩布,装口袋的装口袋……好似一场紧张又繁忙的劳动竞赛!有时连汗水都顾不上擦,就是为了快完工。父亲用竹爬子仔细的将落下的菜籽壳反复播翻,划开上面的壳,看看下面,一颗颗圆圆的小小的油菜籽都藏在下面,借着风小心地把上面的油菜壳给吹出去,对于干了一辈子农活的父亲,是会珍惜每一粒收获,舍不得漏掉一粒。 妹妹用簸箕将收拢到一起含有杂质的油菜籽不停的放入母亲拿着的筛子里,母亲双手拿着筛子,迎着不大的微风,左右上下旋转抖动,双手用力均匀,不急不缓,慢慢的将菜籽打理干净。筛筛子看以轻松,其实不然,要有暗劲,更要技巧,幅度大了不行,用力大了也不行,那样会导致粗大的菜籽壳从筛子边沿掉出来。 经过一家人的齐心协力,直到将一天的收获全部灌入蛇皮袋运回家才算完成了一项任务。 还记得有一年收割油菜时,可把我累惨了。人们常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亦说劳动是快乐的。那年的油菜长势确实喜人,菜杆有一人多高,油菜枝条多,荚角多,菜籽多,当然也预示那年的收成多,产油多。油菜籽每一荚都很饱满,每一粒籽都很圆润,像一个个胖嘟嘟的孩子睡在里面。父亲说,今年的油菜籽出油率一定比往年高。但到收割期展望一大片成熟待收的油菜,既欣喜又犯愁。 那年也是这个时间段,天公不作美,两天晴三天雨的,油菜割在田地里,根本找不到拍打的好天气,部分菜籽已经在菜荚里生芽了。既使有个半天晴天,父亲还要耕田,只有我和母亲、妹妹边晒边打。由于油菜籽外壳不怎么干,菜籽像顽皮的小孩睡在里面就是不愿意出来,还得一点一点的带抖带捏。 <p class="ql-block">  由于空气潮湿闷热,一忽儿就汗流浃背,腰酸背痛,甚至直不起身,抬不起头来,感觉非常疲劳泛力。此时脸部及手臂皮肤处,又被菜籽杆划伤,加上又被咸的汗水浸湿,痒痛难忍。还有被不知名的虫子叮咬,感觉非常难受。再加上油菜受连天的雨水淋湿,菜荚里是又黑又有灰尘,弄得满身满脸都是黑不溜秋,鼻孔里都满是黑灰,身上的衣服都分不清是什么底色,想想那个场景都不是人过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  收割天遇阴天,后又连续几天是雨天,油菜凉在田里就开始发芽了,到了打油菜的日子,广播天气预报是晴天,但打到半途却是下起了雨,一家人搞得像打仗,结果不仅油菜没打好,而且人还泡了汤,油菜的损失可想而知,真是累死人而收成又不好的一季。</p> <p class="ql-block">  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对这个季节是有深刻记忆的。那些年,但凡进入五月,既要收割油菜和小麦,又要犁田插秧,还要除草施肥治虫,每天早出晚归。真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通常是忙得点着灯煮饭吃,小孩们因劳作疲倦回到家倒在凉床上就睡着了,连饭都不想吃。</p><p class="ql-block">  收割油菜籽除了程序重复,容易厌倦外,主要还是赶时间抢晴天的原因。不像干其他农活,可以悠着点,或者可以早出晚归避太阳,而这功夫慢不得,必须抢晴天赶太阳,并且要速战速决,在短时间完工。中途几乎连喘息的时间也不多,这似乎是农家打油菜劳作的无奈。</p> 那些运回家的菜籽,还要放在稻场上继续翻晒干透,然后用风吹尽残余菜籽壳,等没有一点杂质了,才能挑到本地或运到镇里的榨油厂去加工,换油。 以前家里吃的油都是自己种的菜籽油,没有听说过什么色拉油、花生油等等,每年收割菜籽后都会去乡里油坊换油,吃到第二年榨油的时候,剩下多余的菜籽就拿去卖了,以前乡村里有专门收购菜籽的地方。 时间过得真快啊,想想父亲已经过世四年有余,母亲已年迈,我也有近二十年都没有下地种过油菜了,更没有看到当年最为先进的工具——梿枷,只是去年到朋友家吃饭,菜籽油炒的菜真的很香,他告诉我是自家种的油菜籽换的油,吃起来效果就是不一样,但每每想起来收割油菜的经历,不由得还是心生胆寒,或许你会认为,这点农活有那么苦累吗?表面上看,或许没有那么夸张,但大凡干过的人,都是深有感触的。 如今农村里的大面积土地都给种田大户承包了,油菜收割已经实现机械化了,种田农户已经很少了,青年人都外出打工不再种地了,农村土地上还在辛勤劳作的都是一些上了年纪还对土地情深的老人,种植着一些零散的土地,但是农村里收割油菜的传统工艺还没丢,一些农户还是喜欢自种自榨自吃菜油的,他们还在使用着当年最为先进的工具——梿枷。我想,如果今后零星小面积的油菜收割,也用上小型农机具,而不用费力劳作,那么,我曾经历过的这种传统收割油菜的工艺和艰辛,或许会成为一种乡土的记忆,给人一种永远的怀想,甚至还有可能成为一个地方农业生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初稿完成於2021年5月22日晚 <b>摄影、制作:佛 缘<br>文字、编辑:张永胜</b><br>  感谢朋友们一直以来的关注和鼓励!喜欢我的作品请在下方点赞、点评、关注,欢迎欣赏、收藏和分亨!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