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五月的天春光明媚,山青水绿,是旅游的好季节。我们没有外出,而是满怀对生养我们的故土的眷恋之情,选择了重游孝义古城。2021年5月24日上午九点,霍懋昇蔡汉文任海龙马晋生史晋英佘玉珍刘振玉张斌八位老同学如约准时在楼西牌楼前汇合。踏入旧城,一股暖流迅速在周身徜徉,眼睛顿时格外明亮。向南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我们孝义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中阳楼”。中阳楼位于古城大街中央,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汉魏,现为清宣统元年(1909年)重建之遗存,近期重新整体维修装饰,焕然一新,古老而文明。随着急切的心情,我们加快脚步,抬头仰望,中阳楼层檐迭俏,巍峨壮观,雕梁画栋,牌匾四悬流光溢彩。向南,醒目的牌匾“中和位育”是中阳楼的一大特色,概括了天地万物,俯视着孝义人民世世代代生生不息。“行孝仗义”涵盖了家庭和社会,概括了人间的全部。是孝义精神的象征中阳楼是集建筑,书法,雕刻,石刻,绘画艺术融为一体,是境内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建筑之一。生为孝义人,我们深感骄傲和自豪!中阳楼前留个影,我们的崇敬之心永存! 张斌执笔 </p> <h3>中阳楼东侧是以前孝义招待所大门,我们四年级曾在这里度过。大门上方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还是那样醒目。这在好几十年以来的建筑物上已经很难看到了,值得收藏。 张斌</h3> <h3>这是人武部旧址。上方为人民服务,下方左侧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右侧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如此建筑保存之完美真的少有。毛主席语录还保留的这样完整感到震撼。 张斌执笔</h3> <p class="ql-block">请看这是当年城内幼儿园的旧址,已面目全非,城内幼儿园五字依稀可见。当年6岁孩童今已是七十岁老人了,感叹光阴似箭岁月如梭! 张斌执笔</p> <h3>旧时的城内完小现己成为楼东学校</h3> <h3>走近孝义城内完小旧址,现仍在发挥余热的学友霍爱心同学,早在校门口等候多时了,在她的关照下,我们顺利进入校园。由于国家教学体制的改革,从我们下两届以后六年制小学改为七年制初中,学校改为楼东学校。孝义城内完小这个校名光荣地退出了历史舞台。若不是凭着对位置永不磨灭的记忆,哪能知道这个地方就是我们梦中常回的母校?我们十几只眼睛不放过平坦宽大的操场的每平方米,巴不得能从地面上生出当年上体育课才能用的都有点小裂缝的篮球框,眼前呈现出老师教我们排篮球,投篮,同学们要么扔到框的后面,要么砸到框板上,投不进去个的情景;还有男同学擅长的单杆和女同学喜爱的双杆;课间操场上好几百同学排着整齐的队伍做课间操,自由活动时间跳绳的,跳皮筋的,扔沙包的,跳格格的……,常常玩得上课铃响了才边收拾玩具边攃汗,急急忙忙往教室赶。哪像现在的孩儿,下了正课补副课,完成作业不是电脑是手机,还得家长来审批,能尽情地玩个半天也是奢侈。说到这,我们那会儿虽然贫穷,但比现在的孩子快活多了!以前那原始狭窄的小楼和东西小院隔开的破旧教室,也已由改建过的排房教室发展为具有先进教学设备,优质教学资源,优秀教师队伍的现代化教学大楼。星期天的校园内静静的。任凭曾经那带有稚音的朗朗读书声和清脆嘹亮悦耳的歌声在耳边淡淡地回响,在心中轻轻地飘荡!感慨万千!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应该为祖国的繁荣强大而自豪!亲爱的母校!我们会把您永远铭记心中! 佘玉珍执笔</h3> <h3>这照片是原县委会的旧址,现在被墙围了起来,围墙里杂草丛生,有一老头在此守着。原县委西面是广场舞台经常安排文艺演出,有省市县各级的文艺团体在此表演,我们大饱眼福。我们同学薛延忠少年时曾在此舞台板胡独奏,风华少年,初露锋芒,琴技超群一举成名。广场东是篮球场更是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一有空就在此地打篮球,玩得开心痛快。晚上经常有篮球比赛。每年举办全县篮球赛,盛况空前。我们同学梁建平曾代表七二五厂参加比赛,驰骋球场,球技高超,大显身手,人称梁大个子,小有名气。世事变迁,当年这里人山人海,热闹辉煌,看今曰如此荒凉,不免有些失落。 张斌执笔</h3> <h3>这是吕祖庙位于旧城桥北西街,庙和旧城的剧院相对,供奉吕祖香火很盛。对面的人民剧院现成了二东饭馆。所幸舞台和观众席被完整保留下来了。曾经的千回百转仿佛还有余音绕梁。饭馆的饭菜仍保留着古城特色,恢复了失传多年的蜜酥。有机会大家可来品尝品尝。 张斌执笔</h3> <h3>这几张照片就是大家熟悉的县巷口。从县委出来到正街经过的巷口所以称为县巷口。这是古城最热闹的地方。正街就是从中阳楼到南门,南北贯通的一条街,这里门市一家挨一家,各种商品,各种小吃琳琅满目,街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常。县巷口老太婆一毛钱一碟的凉粉切得薄薄的,调料足足的,味道美美的,至今想起还回味无穷。五分钱一个油旋子,嚼在嘴里喷喷香,至今想起还直咽口水。 张斌执笔 </h3> <h3>五十个春秋转瞬即逝,十几岁离开旧城老院再没有踏进旧院半步,但旧城老院在我们的记忆中竟然这么清晣,儿时在老院一块玩耍,一块学习仍记忆犹新。如今年近七旬的我们重踏旧院,颓废了的老房子已面目全非,不禁感慨万千。十几平米的小房子竟住着七八口人,虽然窄小,但邻里和睦,关系融冾,其乐融融。看看我们现在新城的住房,想想过去旧城的老房,更要感谢共产党,感谢新中国。以上照片就是霍懋昇,刘振玉,史晋英,张斌,左成翠,李桂芬,吴丽敏,张瑞林,赵秀梅,马文雨等同学们曾经在旧城居住过的老宅。 张斌执笔</h3> <h3>下面是收集同学们的部分老照片</h3> <h3>吴丽皲</h3> <h3>李晨霞 吴丽敏</h3> <h3>一排褚美玲 佘玉珍 武俊萍二排雷春香 王桂梅 李春娥 田小园</h3> <h3>第一排左起: 张斌 裴治安 张兴武 陈应庚第二排左起: 王贵生 张瑞林 刘振玉 第三排左起: 高尚元 梁建平 霍林庆</h3> <h3>第一排左起:霍林庆 裴治安 刘振玉 第二排左起:史建平 梁建平 林建虹第三排左起:张瑞林张兴武</h3> <h3>下面是同学们的老年生活照片和视频片段,</h3> <h3>歌唱祖国</h3> <h3>我们走在大路上</h3> <h3>此视频由七十八班赵秀梅同学提供</h3> <h3>八十二班张旭光同学一展歌喉,可惜时间太短。</h3> <h3>八十三班马文雨2020年同学联谊晚会表演《三月桃花红》</h3> <h3>八十三班王建国同学的剪纸《八段锦》</h3> <h3>八十三班马够成同学为大家展现书法</h3> <h3>84班师生相聚点滴片段</h3> <h3>老同学民乐队的几位同学欢聚开心一刻</h3> <h3>第一排左起:马文雨 王成明(己故)李春娥候润芳 郝全梅 张平 沈秋香 郭乃和第二排左起:邓向生 高美林 任致远 郭垣马翠兰(已故)赵秀梅 张静莲 赵成兰 武拉二 张宝香 第三排左起: 武春吉 武保金(小名亚六己故)辛润莲 郭瑞珍 霍二梅 霍永忠(己故)赵鸿镜 郝桂芳 第四排左起: 李天恩 田培植??赵金香老师以上36班同学的姓名由赵秀梅等同学提供。</h3> <h3>下面是由八十一班郭森同学组织小学35班和36班部分同学相聚的几个片段。</h3> <h3>下面两个视频是会长霍懋昇带领同学们旅行时的开心片段</h3> <p class="ql-block">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过得真快呀!二O二一年同学们牛气冲天地度过了牛年,二O二二年虎年即将到来,愿古城走出来的同学们在新的一年虎虎生威, 趁这将老未老之时,认认真真善待自己。珍藏这相聚的时刻,珍惜这难得的缘分。永远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开开心心,晚年幸福!夕阳更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