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出发

抱朴

<p class="ql-block">——李心丽《命运的魔方》读后感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很长时间没有看纸质书了——手机的碎片文化及电子书是我全部的阅读,直到听说李心丽的长篇小说《命运的魔方》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第一时间在淘宝下单。 </p><p class="ql-block"> 我和李心丽是很久的朋友了。这些年,知道她一直在写。大部分时候,她的作品在什么杂志上发表了或是出了集子了,她并不告诉我,我也很少记得去问,见面的时候只是随便扯些不相干的话来说。但是,碰到了的时候,我是会读的,比如《迷藏》比如《流年》比如《老去》。在我看来,读心丽的作品,是相对轻松和愉快的事,她的作品和她的人一样,温柔、平和,也隐有筋骨棱角,却不是为伤人的,只是为了表明一个温和女子内在的倔强和坚强。 </p><p class="ql-block"> 因此,阅读《命运的魔方》的过程中,我恍惚有一种感觉:好像我和心丽面对面坐在一个咖啡店的僻静角落里窃窃私语。她在说,我在听,偶尔作为回应发出一个“嗯”“噢”之类模糊的声音,似乎在说“我理解,我懂得”,或者是“原来是这样啊……” </p><p class="ql-block"> 这样一种诉说与倾听的关系,是李心丽用她不急不躁的叙述语言构成的。从一个婴儿的出生开始,山村人家桑来福家的所有家庭组成人员都到齐了,这个家庭作为一个整体面世的条件具备了。于是,承载着桑来福一家喜怒哀乐的历史车轮滚动着从上世纪八十年代驶向二十一世纪的今天。</p><p class="ql-block">是像老桑家一样的千千万万个家庭在推着历史前进?还是历史这辆大车拖着拉着裹挟着老桑一家人朝前去?这是个纠缠不清的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李心丽这本不算厚的长篇,其中可见时代,可见人物,是一本站在坚实大地上立得住脚的作品。 </p><p class="ql-block"> 是的,可以说李心丽的笔触是细腻的:桑来福在已经有了四个女儿之后,在期待与不安中迎来自己的第五个孩子,他把贴在各处的红纸喜帖贴错了,但他将错就错了,他想:这又不会犯法。——这样一个细节,看出了桑来福的失落,也看出了他的接纳,还看出了他的善良与坚韧。可以说,只是通过这样一个细节就可以给桑来福这个人画出像来了。在之后的整本书中,桑来福就是以这样的性格特征立定了脚跟。而且,通过这样一个细节,李心丽也为后面的换子(女)情节埋下了伏笔。</p><p class="ql-block">在李心丽的新书分享活动中,有的读者把桑来福的这种就想要个儿子的愿望解读为落后时代里落后农村观念中的重男轻女。对这个观点我是不能认同的,相信作者也不是这个意思。</p><p class="ql-block">桑来福就是想像着有个儿子才能与自己的精神世界完全沟通吧?当然千百年来的传后的观念也是有的。他的盼望落空了,他失落;但他还是去贴喜帖,表明了他对第五个女儿同他的前四个女儿一样给予了接纳;这份接纳,同时也是善良;他的将错就错,告诉人们:女儿不比儿子低一等,谁能把我怎么样?是坚韧。桑来福没有把女儿看低一等,他的女儿们在此后的岁月中也回报给他不输男儿的帮衬和加倍的女儿的贴心。 </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本小说,这样的让人物形象立起来来的细节随处可见。李心丽可以说深谙此道,运用得也是得心应手。就在她这么细致的铺陈之下,以桑来福一家在改善生活的道路上父母与子女拧成一股绳般的聚合力为主线,以易子(女)而养状态影响下的一家人的情感起伏波折为辅线,展开了一幅山村百姓在人生道路上平实而令人感动的日常生活画卷。 </p><p class="ql-block">同时,这所有的细腻的笔调,其实都落笔在一个比较宏大的时代背景之上。李心丽的这本小说,并不是如当今一些女性作者惯常所写的情感小说一样,关要一间雅室里自说自话。土地承包、计划生育、刚刚开放的市场经济……所有这些,着墨不多但是从始至终以淡淡的线条背景式地存在着。这个背景的存在,让所有的故事有了依托。 </p><p class="ql-block"> 作为朋友,我总是记得她最初是写诗的,写的诗是很有灵性的,也总是记得,她当初在乡镇工作时写的那一句“没有散步的街,就在心里走走”。嗯,尽管后来她改写小说了,但是注重“心”的这个写作特点,倒是被她一以贯之地坚持下来了。这本《命运的魔方》也不例外,是用心地写心的作品。这是非常可贵的。 </p><p class="ql-block"> 同样,作为朋友,其实我在好几年以前就知道李心丽在写一本《老桑家的行政》的书,第一眼看到《命运的魔方》这个书名的时候,我没意识到此即彼。看完整部小说,我对这两个题目在心里作了一个比较。我觉得其实还是《老桑家的行政》比现在这个题目更合适。理由如下: </p><p class="ql-block"> “魔方”的变化,是需要有一只凌驾于其上的手的操作而发生的。而老桑家每个人的命运,其实都是自己走出来的。他们所有的劳作所有的付出,在当时都有一个心底的基石给自己压阵——这块基石的名字就是努力幸福。他们不是盲目地被操纵的。即使如桑树和梁小鱼这对被调换了的孩子的人生,他们的命运似乎是被谁操纵了,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换了家庭换了父母,是换了一个生存的环境,并不代表换了命运。桑树小小年纪辍学走上打工之路,并不是老桑这个家庭环境逼着他作出这样的选择的,而是他深思熟虑义无反顾的选择,他知道自己不是读书的料;梁小鱼在矿工的家里以唯一的女儿的身份被宠爱着,也并没有因此受环境影响走到另一条路上去,反而她的方方面面还是带着基因的影响而和生身家庭的姐姐殊途同归。可以说,他们的命运都是把握在自己手中的,他们是主动者,不是被动地被操纵着的;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命运的魔方》这个名字,是故弄玄虚的,有很浓厚的迎合市场的味道。这与作品本身所描写的严肃认真的人生态度是格格不入的。 </p><p class="ql-block"> 读《命运的魔方》,我其实很容易看出这是一本“自传”性质的书。就是说,书中的桑来福一家就是以作者自身的家庭为原型的。也许正是这样的原因,使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陈述的语言比较多,而描述的语言相对就少。所以,这部小说,有些长篇散文的味道。这在写作形式多样化的今天,本来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毕竟还是以小说的面目面世,书中,桑家姐妹们在互相交谈的时候,称自己的父母为“父亲”“母亲”,而不是“爹”“妈”,这一点,我还是觉得有点不合情理。</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h5.newaircloud.com/newsepaper/detail/10232_94538_1246222_16154181_llrb.html" target="_blank">网页链接</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h5.newaircloud.com/newsepaper/detail/10231_94710_1247821_16184068_llrb.html" target="_blank">网页链接</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