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习总书记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围绕这一宏大主题,2021年5月30日,平原县龙门小学300余名师生赴黄河之滨、泰山脚下的尼山圣境,开启了以“承圣人之学,扬国学之风”为主题的研学之旅。</p> <p class="ql-block"> 为什么要来尼山圣境呢?这里,是孔子临川慨叹地,一声 "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声震长河。这里,五川汇流、浩浩汤汤,五峰并峙、楷树成阴,邹鲁合邦,毓秀钟灵,被称为 " 儒家摇篮 "。在山环水抱之中,孔子父亲生活过的鲁源村,孔子母亲的故里颜母村,孔子出生的夫子洞,形成了中国文化特有的圣山、圣水、圣地的圣境景观和圣父、圣母、圣人的圣境格局," 尼山圣境 " 由此得名。2018年在央视全球华人春晚上,尼山曾与长江、黄河、长城一起作为祖国的象征、中华文化的源头正式亮相世界。</p> 出发 <p class="ql-block"> 清晨六点半,学生们沐浴着阳光,怀着兴奋的心情,乘坐大巴开启了儒家文化研学之旅。行车途中,研学导师给队员们介绍关于孔子的生平事迹,在和研学导师互动的过程中,同学们心向往之,虔诚之心中憧憬着一场穿越千年的邂逅。</p> 到达尼山景区 历经三个多小时的车程及至尼山圣境,同学们下车之后,便换上汉服,感受中国“服章之美”。 礼敬先师 <p class="ql-block"> 到达不惑台前,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巍然屹立的巨型孔子铜像,七十二米的高度,让人想起孔门七十二贤,高山仰止,叹为观止。千年流转不改先贤的风神气韵,万世师表儒雅之风让后人景仰膜拜。同学们齐聚尼山天命大道夫子像前,在尼山司仪官的导引下举行盛大“礼敬先师”仪礼。 全体师生身着传统汉服,拜师前先行净手礼,在礼官“兴、俯首、拜、起”指令下,虔诚礼拜至圣先师——孔子,仪式感研学在每个人心中烙下深刻的烙印。</p> 观看大学之道表演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大学之道,一步一阶,循序渐进,止于至善。孩子们观看大学之道表演。</span></p> 午餐时光 参观大学堂 <p class="ql-block"> 尼山圣境中的大学堂是一座非常壮观又雄伟的建筑,它依山而建,仿建与史书中记载的古学宫样貌,整体呈退台式形制,在风格上面给人一种拙朴、自然之美,但又不缺乏儒家思想智慧和现代建筑艺术之美的结合。</p> <p class="ql-block"> 戴上耳机,同学们在国学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大学堂,包含七十二贤廊、仁厅、义厅、礼厅、智厅、信厅。各厅以彩绘、刺绣、生漆脱胎、书法、粉彩堆白、壁画、铜雕、漆画等形式向世人展示着为人处世的根本,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巍峨壮阔的大学堂,文化育人润无声让学生们体验不一样的文化。</p> 仁厅 义厅 礼厅 智厅 信厅 <p class="ql-block"> 参观大学堂的顺序从下而上,沿着高山仰止的台阶上来,高山景行的巨幅牌匾,让同学们驻足仰望的同时,不由想起两千多年前的孔子非凡的人生经历,“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读其文,如见其为人。</p> <p class="ql-block"> “登堂入室”的求学之旅,攀登81个台阶,方可抵达求学的最高峰。大学之道的两侧设立长明烛灯,代表孔子高举生命之道。</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孩子们感受到,只有通过不懈的攀登和努力,经历一条不平坦的求学之路,才能“登堂入室”、学有所成。体悟求学之道的同时,内心也变得更加平静、坚定,到达台阶最高处时,恢弘的音乐响起,每个人从容、有序地进入台阶尽头的“智慧之门”</p> <p class="ql-block"> 大门的对面正中,高高悬挂着孔子一生遵从的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就是要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p> <p class="ql-block"> 穿行于七十二贤廊,同学们仿佛穿越了两千五百多年的时光,与七十二贤人一起成为孔子的弟子,向老师求教,感悟儒家思想的智慧与光芒。</p> <p class="ql-block"> 在国学老师的介绍下,了解了充满古人智慧的建筑、房梁的彩绘、古人铸就的器皿、汉白玉的装潢以及相对应的图腾,同学们对古人的智慧十分敬佩。</p> <p class="ql-block"> 仁厅在最中间,也是最大的,这里有如一个三千多平米的大课堂,大厅的边上一列列的书卷,让人觉得安静而充实。</p> <p class="ql-block"> 《天下归仁》灯光秀是集传统器乐、古调吟唱于一身的“雅集秀”,令观众体验到时空的穿梭,在激荡千年岁月的斑驳光影中聆听智慧的吟唱,领略尼山壮美,感悟天下归仁。</p> <p class="ql-block"> 一笔一画牍论语,一言一行写人生。在“仁厅”,全体师生还亲自动手体验了“手牍论语”环节,他们正襟危坐,手握朱笔,浓浓的古韵在笔尖流淌,千年儒风跃然纸上。</p> 孔子圣像前留影 漫步夫子长堤 <p class="ql-block"> 合影结束,过泮水桥到达夫子长堤准备返程,长长的夫子长堤风景秀丽宁静,南边是宁静仙气的圣水湖,北边是钟灵秀丽的尼山,通过长堤,两畔的景色使人身心宁静,整个空间大气淡然,步行其中不禁追思到春秋那个时代,夫子步于岸畔,看着面前的圣水湖说出“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的名句。心旷神怡,沁人心脾。</p> 返程 <p class="ql-block"> 回家的路上,孩子们交流着本次研学当中的所看,所思,所感,所悟!</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用歌声表达着自己收获满满的一天。</p> <p class="ql-block"> 古老的文化如幽幽香茗穿越千古仍可遇;古老的文化如袅袅清风透过亘古仍可期。煌煌鲁地,圣哲显扬,先师孔子,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盛德垂范,万众景仰。乐声悠悠,智声朗朗,龙门学子,礼敬先贤,心怀高远,志在四方。</p> <p class="ql-block">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旅行是以“研”为核心、以“学”为目标、以“旅”为载体、以“行”为实践的活动。在本次活动中,经历是最好的学习,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通过拜师、书写、参观、踏访、游览、交流等形式,龙门学子进一步感悟了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体会了儒家氛围,感知了儒家礼乐文化在当代生活的传承。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实现了“研有所思,学有所获,旅有所感,行有所成”!</p> <p class="ql-block">编辑:张萌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