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老家的麦子快成熟了,再过几天估计父母又要在地里开始农忙了,现在老家只剩下父母亲两个人的地了,总共大概还有三亩多吧。我和哥都是从农村考学到城里,记得我哥上大学的时候还要转粮油户口,他毕竟上学比我早几年。到我上学时候只转户口,已经不涉及粮油户口问题了。</p> <p class="ql-block"> 放眼望去,一往无际黄灿灿的麦田尤为壮观,记得小时候每到农忙时节,我都要给家里帮忙下地干活,农村的娃早懂事,知道家里父母的难处,所以我就成了家里的一个好劳力,干起活来绝不含糊,每次割麦子比大人都能干。</p> <p class="ql-block"> 记得我还小的时候,我们一家五口父亲共有将近十亩地之多,那个时候根本是见不到联合收割机的,麦子熟了全部要靠人工去割,农忙时节,龙口夺食,夏收时间父亲老是担心下雨,一旦下雨了麦穗颗粒就会长芽,从而会影响一年的收成,记的有一年天宫不做美,一连下了半个多月的连阴雨,所有麦子还没收割,在地里都成了芽麦了,农民确实不容易。一般正常下我们割麦子先用镰刀割下后再打成梱,最后还要用架子车一车一车往回拉,家里的人手不够,父亲每年都要去老家午井乡上在街道联系甘肃那边过来割麦子的人,这些人也叫“麦客”,一次叫上6~7个人,出钱顾人家帮忙给家里割麦子。管吃管住割一亩麦子记得当时是60~80块钱吧,后来人工费是越来越贵。现在想起来一方面是因为甘肃那边的人比较穷,经济不发达,当地的农民要外出挣点钱补贴家用,另一方面是由于气候原因,每年麦子成熟都是由东边的地区先开始,越往西边收麦的时间越迟,所以甘肃那边的麦子成熟时间都要晚些,这些麦客等收完外边的麦子后回去也刚好割自家的。</p> <p class="ql-block"> 夏收时间前父亲都会提早准备好农用工具,特别是家里的架子车的两个轮胎要更换新的,打好气,夏收开始后父亲每天晚上都要忙到半夜,准备第二天要用的镰刀,每把镰刀刃都要在磨刀石上磨的锋利,以至于第二天才不会影响干活,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而我们早早就睡了,至于父亲是几点睡的我就就不知道了,反正很晚。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早早的下地了。而在那个时候玉米都是提前点播到地里的,每户人家都是用两根竹竿做好A字形状的撑杆用来把麦行拨开,人跟在撑杆中间后面用点播器一窝一窝下玉米种子,有些家里面舍不得买玉米点播器人就弯下腰用小铲子一窝一窝挖个小坑点玉米,点播器的好处是人不用弯腰,一天下来浑身酸疼,把人累的够呛。一般玉米要提前在割麦子前全部点种完,有时候等到割麦子时玉米苗都已经长出来了。我还小每次点的玉米行都歪歪扭扭,父亲为此老说我。夏收时间到了,父亲每天都盼望着老天爷不要下雨,好让辛苦了大半年的收成能颗粒归仓。</p> <p class="ql-block"> 先割麦子,完了打成梱,没时间拉回去先立在地里正好让太阳暴晒,等到晚上再加班用架子车拉回去。麦子打梱的腰要用两把麦秆把麦穗那头放到一起拧一下,然后再把两把麦秆分开放成一条直线平放到地上,把每次割下来的一把把麦秆放到打好的腰上,再捆麦秆,刚开始我不会做打梱的腰,只管割,都是父亲替我打梱,后来慢慢也学会了,虽然腰做的不好但是也能用,只不过每梱麦秆捆的少点罢了。</p> <p class="ql-block"> 父亲是个急性子,我也是,每次割麦子都会一口气着急赶着干活,赶时间把活干到前边去,完了实在累了才坐在地里的土坎上好好休息一下。天越热,父亲的干劲越大,父亲老是说,夏收季节,农民要龙口夺食,最害怕天气不好,尤其是最担心老天爷下雨,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把麦子全部收回来。那时候我就想农村乡下人实在不容易,每天从地里回来父亲都是汗流浃背,全身都湿透了,确实很辛苦。但是父亲的脸上老是会堆满了丰收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 我自从在西安上完大学后刚开始到了农忙时节,我还请假回去给父亲帮忙夏收,到后来工作后因为要上班的缘故基本上也不太回去了,家里的农活全靠父亲和母亲两个人在家里辛苦劳作,记得有一年农村的承包地国家政策到了第一轮30年了,要进行第二轮承包,我和哥哥的户口都在城里了,当时户口都没有回去,所以给家里分的地一下子也少了很多,目前只有父母亲两个人的总共三亩左右地,随着父母年龄大了,我回去了经常给父亲说,多少种点够吃就行了。</p> <p class="ql-block"> 那个时候,村里的人一到夏收都回来了,一般一家子在地里收割,都会每人一绺,各自为阵,负责一行割着往前走。夏收季节,地里到处都是人,完全是一番农忙热火朝天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上小学二三年我那时候还小,去地里帮大人干活的同时,还操心玩耍,麦田里少不了蚂蚱,尤其是快割完了,我就跑到地头抓,一块地里的好多蚂蚱都被赶到地头了,一下子会抓好多,我们小孩子会把抓到的蚂蚱的两只大腿窝起来,插进麦茬里,这样子蚂蚱就不会跑掉了,等回去了再用麦秆编制蚂蚱笼子,还用白菜叶子喂它。那个时候完全是无忧无虑,美好的孩提时光。</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的记忆是一辈子的记忆,苦着累着,但是很快乐,童年的纯真,儿时的记忆,是永远都抹不掉的。我们70后那代农村的小孩出来都有这个经历,看着这黄灿灿的麦浪,好似有一下子回到了儿时。多么向往过去的时光,重回过去的夏收岁月。</p> <p class="ql-block"> 黄金麦穗,喜悦的心情,龙口夺食,虽然很累,但更是快乐着。</p> <p class="ql-block"> 颗粒归仓,要把一年的收成拿回来。全家人齐上阵,共同下地干活。</p> <p class="ql-block"> 毛巾脖子上搭,手舞镰刀,急急忙忙把麦收,加班割麦子,时间不等人呀。</p> <p class="ql-block"> 有时候忙连中午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母亲会把饭做好送到地里,为了节省时间,就地吃完稍作休息又开始不停的忙。</p> <p class="ql-block"> 村里的有些人为了节省钱,从来不叫麦客,会晚上加班割麦子,利用月光,白天干活太热,图晚上天气凉快。</p> <p class="ql-block"> 农忙时节,一家老小齐上阵,男的是主要劳动力,女的辅助干,做好饭。</p> <p class="ql-block"> 有些家里的人多,地也相对多些,一大家子人全部下地干起活来就快点,人多力量大。哪怕人小孩也是力所能及。</p> <p class="ql-block"> 家里没有农用车,我们只得用架子车一次次把地里收割好的打梱的麦子拉回家,有时候一晚上不睡觉都在一趟趟的跑,脚上每每都磨出了泡,一走一疼,但是活还得继续。农忙时间吃一个大白面馒头,喝几口凉水就是一顿饭,抢时间,龙口夺食,颗粒归仓。像打仗一样紧张。</p> <p class="ql-block"> 如果是放到地里或者是已经拉回来放到场上的麦梱天气不好了或者要下雨前还要抓紧时间摞起来,用塑料纸盖上,不能让雨水淋湿了,一旦下雨没及时做防护措施,雨水淋湿了时间长了麦梱就会发高烧,导致麦穗颗粒发霉,所以一定要注意防雨措施。老家老人们有句谚语都说农忙时节雷雨三场,确实很准,有时候雨下的太急太猛,根本就来不及处理,好多次大雨倾盆下,麦梱都被淋湿透了,等天气好了再拿出来晒干。记得有一年家里刚好把麦子铺到场上,大雨就来了,全部下湿了,后来为了亮晒干来来回回就折腾了好几次。</p> <p class="ql-block"> 那个时候很是羡慕家里有农用拖拉机的人,因为有车会很省好多人力,自己家里的活也很方便,运输拉麦了,碾麦子,家里有农用拖拉机的人一般都是村上家里边情况好点的,特别是等碾压完后要把麦秆用木叉挑起来,我们叫收场,一般每次都会用拖拉机拖上一个石碾子在麦场上转圈碾压半个多小时,第一次碾压完要把麦秆翻一遍经过太晚暴晒后还要再碾压一次,两次碾压完就要组织人去起场,就是把麦秆中的麦粒边抖动让它掉下来,把麦秆和麦粒进行分离。向我们没有拖拉机的人家只有等人家把自己的场碾压完后才过来给我们碾场。有时候人家忙等我们干完收场时天都快黑了。</p> <p class="ql-block"> 碾压完的麦草堆成了我们小孩子玩耍的乐园,无拘无束的在麦堆里打滚,倒立,小伙伴们捉迷藏,光脚丫快乐追逐嬉戏玩耍,多么快乐。</p> <p class="ql-block"> 如果没风的时候要借住风扇进行扬场,分离出干净的麦粒。</p> <p class="ql-block"> 那个时候,谁家哪怕是有一台小手扶拖拉机也很让人羡慕,因为人会很省力。</p> <p class="ql-block"> 家家户户所谓的“场”其实就是在自己家附近预留出半亩大小的地,提前用石碾来回压,平整后的场地,用来给收割回来的麦梱进行脱粒用的场地。</p> <p class="ql-block"> 碾压完的麦杆要摞成向这样子的麦草垛,要么供家里烧火做饭,要么有造纸厂人过来拉走卖掉。</p> <p class="ql-block"> 收场完,麦秆摞起来,把底下的麦子及麦粒皮推成一个大麦堆,有风的时候进行扬场,使其正真的麦粒能脱粒出来,有时候一连几天都不吹风,只有借用别人风扇进行扬场了,挂电前还要给村里的电工报备,因为风扇用的是三相电生产队里要另外收电费。</p> <p class="ql-block"> 脱完粒的麦子要进行亮晒,家里的木耙子,一天的亮晒过程中为了水分蒸发均匀,要不定时的来回搅匀。记得小时候都是一边写作业一边光着脚丫子在亮晒的麦场上过半个小时来回搅匀一次。</p> <p class="ql-block"> 拿起一把麦子,丰收的喜悦,那个时候村上每个农户还需要给国家交公粮,具体交多少是按人头算的,家里没有拖拉机只好用架子车给拉到乡粮站,还要进行验收分等级,但是随着国家政策,早十几二十年前就不用再去交公粮了,国家从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那届开始不但农民种地不要钱,每年国家还给农民按每亩地补助一部分费用。</p> <p class="ql-block"> 难忘的镰刀,现在放在老家都成了古董了。</p> <p class="ql-block"> 干活天气太热,头带草帽。</p> <p class="ql-block"> 立下汗马功劳的架子车。现在早都不用了,农村的的生产路都硬化过了,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是有代步工具,农用三农车及小车很普及了。</p> <p class="ql-block"> 收成好的话一亩地打过1000斤以上了。农民那个高兴,甭提有多开心。</p> <p class="ql-block"> 今年收成不错,喜悦的心情都露在脸上。</p> <p class="ql-block"> 扬场了,不管给国家交的还是自己留的必须要收拾的干干净净。</p> <p class="ql-block"> 天热多么向往能吃快冰棍,哪怕看一眼也成,那是候西瓜要等到夏收后一个月左右才有。</p> <p class="ql-block"> 细微的人会让每颗麦粒颗粒归仓,不会多浪一颗粮食。过去的老人都是从苦日子过来的,粮食就是农民的命根子。割完麦子,拉完麦梱后,老人小孩都要从地的这头手提笼(西府人叫担笼)检查完麦地,把地里遗落下来的麦穗捡回去,我的父辈们都是从苦难年景过来的人,粮食对他们而言就是宝贝。</p> <p class="ql-block"> 亮晒完的麦子及时装袋子,种地十几亩的人家好的收成时能打一万多斤呢。</p> <p class="ql-block"> 最近这几年也经常回老家了,现在老家都成了机械化了,很少有人去割麦子了,都是大型联合收割机在作业,等天气暴晒后用收割机收完麦子有些人就直接在地头就把麦子卖掉了。留够自己家里吃的,其余的全部卖掉。也没有场了,但是收割机收完后麦草也少了,原来脑海里的麦草垛现在回去几乎都看不到了。</p> <p class="ql-block"> 夏收时间,全部用收割机作业了,人光是站着看。</p> <p class="ql-block"> 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自动化程度高。</p> <p class="ql-block">开始装袋子</p> <p class="ql-block">速度快,省时省力。</p> <p class="ql-block">熟悉的味道,熟悉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现在农村人也不提早种玉米了,用点播器的时代早就成为历史了,主要是太累人了。收割完麦子后才开始用拖拉机播种玉米,而今老家的人几乎都是自动化作业,人很省力。效率大大提高了,平时村里很少有年轻人,大都出去搞第三产业了,原来农民种地是要解决一大家子的最起码的口粮问题,而现在老家农村里早都看不到谁还为温饱问题整天在家面朝黄土背朝天,社会生产力发展了,农村人种地的机械化程度高了点,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了,基本上都已经全面脱贫了,中国农村市场太大了,绝大多数的农民都富裕了,有好日子过了,要感恩国家对农民农村的好政策,让8亿多农民逐渐富起来了。社会主义的初级目标早已实现,社会生产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现在农民追求的越来越多的是精神文化生活及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我们优越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已经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中国农业农村部的成立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农民及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一句话国家强大了,同时必须更要让农民过上好日子。</p><p class="ql-block"> 儿时记忆中的农忙时节,龙口夺食抢夏收的景象一辈子都会深深的印在自己的脑海里,永远无法抹去。每次回忆起那些辛苦走过来的日子,往往都是这样让人无法释怀。人生如梦,岁月如歌,一切静好,让我们好好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做好自己,努力前行。让我们在以后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曾经的艰苦岁月,由贫困到富裕,由农村到城里,不要忘记自己的根,永远要保持一颗朴实的心态,我很自豪,因为我是从农村里走出来的更是农民的儿子。我要感恩国家的好政策,感恩伟大的祖国母亲,感恩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过上好日子,也只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早日实现强国梦!</p><p class="ql-block">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国家大力发展和扶持农业农村,党实施和引领乡村振兴战略,让我们为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出一份力,为8亿多农村的劳动农民能真正的实现富裕的小康生活而励志前行。</p><p class="ql-block"> 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p><p class="ql-block"> 王 建 兵</p><p class="ql-block"> 2021年5月30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作者简介:王建兵,生于1979年7月,笔名:赤兔马,西安财经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宝鸡市扶风县午井镇人,文学爱好者。宝鸡扶风县第九届政协委员,扶风县各界爱心济困协会副会长,西安市扶风商会第二届副会长,第三届副会长兼副秘书长,西安菲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陕西菲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陕西千阳县绿桑林生态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平时工作之余爱好写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