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与西周礼制

春天铃铛

<p class="ql-block">各位老师好!</p><p class="ql-block"> 今天和大家分享周公与西周礼制主题学习笔记。欢迎大家批评指正!</p> <p class="ql-block">  在陕历博一展厅独立展柜里陈列着一件<span style="font-size:18px;">青铜器——</span>利簋。这件簋是商与西周划代的实物例证。利簋内底有32个铭文,记载了周武王姬发伐商的时间是甲子日的早晨。伐商战争胜利后建立了西周王朝。根据史料和现代技术考证,专家判定周武建立西周王朝应该在公元前1046年。</p> <p class="ql-block">  一、关于周公</p><p class="ql-block">  武王姬发建立周王朝后,继承父亲文王姬昌的遗志,为国事操劳。他重用周公姬旦、太公姜尚(即姜子牙)和召公姬奭(三人被称西周三公)等人治理国家。武王伐商克殷三年后,因疾驾崩,其子成王姬诵即位,是西周第二位君主。成王年幼,国家朝政就由武王弟弟(文王的四子)周公姬旦主持,召公和太公协助辅佐。</p><p class="ql-block"> 姬旦是西周开国元勋,政治家、军事家;也是后来儒家思想的先祖。因他的封地采邑为周(在今山东曲阜),人们尊称他周公。《尚书大传》概括周公一生的功绩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是说周公摄政第一年就制止了叛乱。第二年平定武庚与“三监”之乱。第三年平定了以奄为代表的东夷诸国之乱。第四年大规模分封诸侯。第五年营建洛邑(今洛阳)作东都。第六年制礼作乐。七年后,成王长大,于是,以臣子之礼还政成王。</p><p class="ql-block"> 周公摄政“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他忠心辅佐年幼的成王,帮助成王把朝政治理的井井有条,国泰民强,不仅被当时西周人佩服,也被后世人传颂。</p><p class="ql-block"> 周公制礼作乐,建立了治国理政的典章制度。从祭祀推衍到政治生活,是“尊尊,亲亲”的血缘关系和等级制度,是父系氏族的宗法制度。“天子者,天下之父也”,“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国家制度和管理理念的建立从礼乐制度开始,对周之后中国历朝历代封建王朝治理天下有着深刻影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周公像</p> <p class="ql-block">  二、周礼及社会背景</p><p class="ql-block"> 1.周礼的社会背景 </p><p class="ql-block"> 商王朝是一个神权与王权合一的社会,王国治理具有原始性、神秘性和野蛮性。商中晚期,西部的周方国日渐崛起。《诗经》记载:“古公檀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因戎狄威逼,率领族人由豳迁到岐山下的周原(今陕西岐山北),“复修后稷、公刘之业”,推行务耕织、行地宜”的农业发展政策,实现了“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的局面,使周族逐渐强盛起来。古公亶父相传是轩辕黄帝的十七世孙;是周人始祖后稷的十二世孙;是商王朝西部方国的西伯君主;也是周王朝的奠基人。他统治时期,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奠定了周人礼教文化和灭商的基础。其孙周文王继承祖父理念。而周武王建立西周后,依然遵从礼治王国。到周公摄政时,将礼制天下上升到制度层面,推行到家喻户晓,人人遵礼。周礼由祭祀推而广之,后来举凡一切政治活动,甚至日常生活都要按照等级,遵从礼制。</p><p class="ql-block"> 2.关于周礼</p><p class="ql-block"> 西周王朝构建起王权与宗法权合一的社会制度,形成了西周“五礼”,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以祭祀之事为吉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军旅之事为军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其中吉礼是五礼之冠,主要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制礼作乐使得西周形成贵贱有等级、长幼尊卑有序、男女遵礼有别、贫富皆有其称的社会局面。</p><p class="ql-block"> 概括起来,西周的礼制主要三点:一是尊卑等级,二是君权至上,三是嫡长子继承制。其本质是在血缘基础之上建立的家天下。被分封的诸侯、卿大夫等与天子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小宗与大宗的关系。礼乐制度是一个金字塔型的权力结构,诸侯、卿、大夫及其家人附庸各组成一个再小的金字塔。世卿世禄,延及后世,每个封建家庭皆为宗法制的小金字塔。僭越礼制会有相关惩罚。如此设计的社会等级森严而又井然有序。</p> <p class="ql-block">  在博物馆看到的青铜器,很多是青铜时代礼乐制度的实物体现。比如体现卿禄级别的列鼎列簋、编钟、豆器等等;体现刑罚制度和沃盥之礼的它盘它盉;还有7月11号杨静老师主讲“琱生豆”时列举的周礼相关文物及礼制。在此不多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盂鼎</p> <p class="ql-block">它盘</p> <p class="ql-block">它盉</p> <p class="ql-block">  三、周礼对后世的影响 </p><p class="ql-block"> 《礼记·乐记》说:“礼、乐、政、刑。其极一也。”说明礼、乐与政、刑的作用相同,目的也一样。《左传》僖公二十七年说:“礼乐,德之则也”。西周强调“德”,以德和礼治国,宗法权代替了商代的神权,社会文明大大提高了。因而,应当说中国古代社会文明也是从西周开始的,而周礼对后世国家制度建设和社会文明的推动产生了重要影响。“制礼作乐”为三千年的王朝政治奠定了法制基础,也为历代封建统治提供了思想基础。</p> <p class="ql-block">  四、关于儒家思想</p><p class="ql-block"> 礼乐制度到春秋中后期日渐式微,礼制遭践踏,礼崩乐坏。春秋晚期的孔子对周礼甚为赞美,认为周礼治理下的社会是最理想的。“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因此,他成为宣传周礼的坚定粉丝,极力倡导“克己复礼”,恢复周的礼制,教育弟子应仁爱治天下。在行游天下,周游列国,研究践行周礼基础上,孔子形成了儒家思想主张,内涵主要概括为六德、六义、六行。六德即:智、信、圣、仁、义、忠;六行即:孝、友、睦、姻、任,恤;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p><p class="ql-block">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思想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影响深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孔子像</p> <p class="ql-block">  五、结语</p><p class="ql-block"> 很多学者们认为,周公的礼乐制度是在后来的王朝政治中逐渐完善的,经过后世儒生及依附于王朝政治的士人不断发展,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政治制度、理论架构、伦理道德等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我觉得这必然的。从古到今,实行任何制度都会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得到补充、完善和改进,更何况国家制度呢!重要的应该是万事开头难。无论怎样,周礼及后来的儒家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文化和思想理念。</p><p class="ql-block">谢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参考文献:</p><p class="ql-block">1.周树山《说说周公的“制礼作乐》;</p><p class="ql-block">2.杨朝明、褚燕《“周礼”成书问题再思考》。</p><p class="ql-block">3.插图:郑春玲,网络共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感谢吴晓冬老师友情提供参考资料!</p><p class="ql-block">周日组</p><p class="ql-block">执笔:郑春玲</p><p class="ql-block">2022-7-18</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周日组部分老师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