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公

永乐

<p class="ql-block">  外公1912年农历4月18出生在河北省蔚县吉家庄镇,姓金、名举、字贤才。一岁丧父,母子二人相依为命。14岁在吉家庄“庆贺益”杂货店当学徒工。15岁娶大两岁的外婆李玉恒为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外公</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外婆于1973年农历十月初一去世,享年64岁。</span></p> <p class="ql-block">  成家后,和张春林、王桂忠在吉家庄一村合伙开了“瑞丰麻店”,并在北京设有销售点,外公常住北京,负责销售。麻店倒缸后,外公用挣的钱,在吉家庄四村<span style="font-size: 18px;">置旱坡地60亩,并</span>买下一处四合院。外公年轻时挣下的家业,却成了他后来的负担。“土改”时被划为富农,“四清”时院内的西耳房,东、西下房,南房全部充公,分给贫下中农居住,只留下三间正房和东耳房归外公一家居住。</p><p class="ql-block"> 1954年吉家庄成立“诊疗所”,聘请外公当了会计。他勤奋好学,边当会计边学医,逐渐就成了一名医生。1958年“诊疗所”改称“卫生院”。外公一直在医院上班。到“文革”期间的1970年,外公因成份问题被下放回家。</p><p class="ql-block"> 从医生到农业社员,工资没有了,开始挣工分,这个落差很大。但外公很快就适应了,每天愉快地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我还跟着外公一起放过毛驴。外公乐观的性格一直影响着我,我小时侯,外公在睡觉前都要给我讲积极向上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外公下放回家后,生活困难,买不起烟叶,就在院里种一小片旱烟,抽自产的烟。将家里存的一块新毛巾被剪成一块一块的毛巾,用来洗脸和洗锅用。他对我讲:“咱们现在没钱,把毛巾被剪开用,能用十几年,等以后有了钱再买新的”。从这件小事上,就可以看出外公的心态:看的开,放的下,随遇而安。</p><p class="ql-block"> 后来农村配备半农半医,俗称“赤脚医生”。由于外公在医院是医生,就当上了村里的半农半医。外公再次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由于人缘好,服务热情周到,在村里的地位也迅速提高。等到1978年平反复职后,在吉家庄卫生院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中医了。</p><p class="ql-block"> 我读小学时,暑假让我们勤工俭学采药材,我发愁的不行。去外公家和姥爷一说,姥爷说:“这个好办,姥爷认识药材,姥爷和你去采”。半天时间,姥爷领着我采了不少的苍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  1962年5月,外公在北京颐和园留影,右二为外公,当年外公50岁,在吉家庄卫生院上班。</span></p> <p class="ql-block">  我考上中专后,一直和外公通信,现保存着1982年外公的回信两封。第一封为1982年4月11日晚,外公给我写的回信,他在信中嘱咐我:“在写作上总的下功夫,地动三尺,不是一日之寒。学习时不要着急,古人说过: ‘千里之路在于一步,百丈之台在于一石,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学习上要博览群书,不要自大,要有恒心。论语上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还嘱咐我:“注意身体,要劳逸结合,起居要有定时,饮食不要过度,至于寒热要预防,有病要早治”。</p> <p class="ql-block">  外公1982年11月11日的回信是用毛笔书写的,信中嘱咐:“冬天来临,气候渐寒, 注意感冒,出门多穿衣服,以防寒气,保重身体”。并通过邮局寄来十元人民币。</p><p class="ql-block"> 外公在医院上班后,每月挣上了几十元的工资。自己省吃俭用,用省下来的钱救济穷人。每年给一村过不了冬的马俊买煤,并雇人给他送到家。逢年过节还给他送挂面。在街上遇见穷苦人、盲人,他都给买饼吃。把家里多余的衣服送给最需要的人。在上班期间,遇到生活困难的病人,他就代付药费。外公在吉家庄卫生院一直工作到72岁。1984年1月,根据国家政策才退休回家。退休后,仍有人到家中找外公看病开方。他从来不收诊费,免费为乡亲服务。</p><p class="ql-block"> 外公自幼受母亲念佛影响,即信佛。退休后更是专心念佛。虽然退休金不足百元,但每次办佛事都是布施百元。1984年冬,外公被拖拉机撞倒,并从腿上碾过,他奇迹般地脱险,只是手肿,身无大碍,他没让肇事司机赔一分钱。退休后,七十多岁的外公曾两次和其他善人坐班车到山西省大五台山参拜,施舍布施,居住在寺院,一住就是半月二十天,和寺里的和尚一样按时上殿理佛。在五台山请师父开示并受了菩萨戒。</p><p class="ql-block"> 1988年3月,母亲为了照顾外公,特意从西合营卫生院调到了吉家庄卫生院。但外公从来没生过大病,期间只感冒过一次,打了两针便好了。晚年的外公生活自理,自己烧菜做饭、洗刷碗筷。母亲只负责洗洗衣服。</p><p class="ql-block"> 外公皈依佛门后,在家中也是按照寺院的规定,坚持每天早起上早课,晚上上晚殿、打坐。白天有四里五村的佛教信徒到家里听外公讲佛。我每个月底回家都去看望外公,他除了问我的工作外,也给我讲解佛经。外公天生佛性,对佛法理解的很深。</p><p class="ql-block"> 1992年4月8日,农历三月初六,当天上完晚殿,自己煮了龙须面吃,快吃完时,将碗一扔,便往生了,享年81岁。舅舅收拾外公的遗物时,发现外公只留下了几百元的现金。</p><p class="ql-block"> 外公一生为人正直,心胸开阔,看淡钱财,乐善好施。遇事看的开,放的下,能随遇而安。在吉家庄只要谈到金举、金医生,没一个人不说好的。可以说外公乐观的性格影响了我一生,是我们晚辈学习的楷模。他虽然离开我们快三十年了,他为人处事的精神却永远留存了下来,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匆匆写出有关外公的一些往事,以记念他老人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