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人类印刷术历史的西夏古塔

爱晚亭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 序言</i></b></p><p class="ql-block"> 这两年没少进贺兰山,可是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急于要发布一篇文章,本文的主要内容来自<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18px;">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出版的《拜寺口西夏方塔》以及牛达生在网上发布的《宝塔废墟中的珍奇》,令人唏嘘的是我作为一个普通的户外爱好者,在朋友圈发布仅二十天的肤浅游记浏览量已经达到了1600多,之前在8264平台上发布的游记浏览量能够达到五万之多,而这篇发布于2019年的能够改写历史的文章浏览量只有278人,因此我急于让热爱贺兰山的朋友们了解山中隐藏的秘密和不为人知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  5月29日,初夏的一个晴朗周末,好友相约计划从贺兰山拜寺口进山,穿越到苏峪口出山。</p> <p class="ql-block">  拜寺沟是贺兰山东麓的山沟之一,在贺兰县金山乡境内。沟口北边台地上高耸的拜寺口双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沿山公路就能看到,在此不多做讲述。</p> <p class="ql-block">  拜寺沟口到贺兰山分水岭长约15公里的范围内,除沟口有大面积的西夏遗址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拜寺口双塔外,在沟内每隔数公里就有遗址一处,从东到西依次有土关关、峡道、方塔区、南面台子、殿台子等多处遗址,是贺兰山诸山沟中西夏遗址最密集的山沟之一。贺兰山中仅有的3座西夏高层砖塔,皆在拜寺沟口沟内,说明拜寺沟在西夏时期的重要位置。</p> <p class="ql-block">驴友在地图上研究轨迹</p> <p class="ql-block">  因为一路的高歌猛进,错过了拜寺口方塔塔基,也就错过了往苏峪口方向走的路口,再翻山头转到苏峪口方向,时间已经来不及了,我们决定一路上行到草甸休息之后,沿原路返回。</p> <p class="ql-block">  沿沟口走了11公里到草甸,海拔已经到了2350米,虽然四面环山,但是这里宽敞平整,看到地表残砖破瓦和陶瓷残片,一个朋友说这里是西夏王国的避暑别墅,因此我们的话题就围绕着西夏王国在这里建立离宫别苑建造者和享受者的不易谈开去。</p> <p class="ql-block">  躺在柔软的草甸子上,晒着太阳美美睡了一觉之后,我们开始下山,所有人都想知道拜寺口方塔具体位置,当然有些人是为了找到路迹,方便下次穿越,还有一些人想看看古迹,了解一下历史。</p> <p class="ql-block">  方塔位于距沟口约8公里的贺兰山腹地,原名已经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因其在拜寺沟内,又是方形,故名之为拜寺沟方塔。1984年,自治区开展文物普查时,简单记述方塔是一座密檐式实心砖塔,高11层,约30米。根据沟内有明代进士石刻“题记”等,当时判断方塔“可能修建于明代”。在人迹罕至的贺兰山深山,有座30多米的高塔矗立其间,是相当巍然壮观的。</p> <p class="ql-block">  这些离宫别墅、佛塔寺院、陵园寝殿或在山间高台上,或在沟边台地上,面积大小不等,地表残砖破瓦和陶瓷残片随处可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方塔炸毁前照片</p> <p class="ql-block">  1990年11月末的一天,在安宁静谧的贺兰山腹地,一座千年古塔——拜寺沟方塔轰然倒塌,这是一场人为的火药爆破,随着调查和挖掘的深入,一个惊人的事实浮现出来。 </p> <p class="ql-block">方塔倒塌后挖掘清理前照片</p> <p class="ql-block">  万幸的是方塔被炸时,并未四处开花,而像定向爆破一样,倒向地势较低的前方,塔体受到强烈的震动而分解,一部分砖自然压在文物上,使文物没有遭到更大的破坏。</p> <p class="ql-block">  方塔下面,就是一处寺庙遗址,遗址前还残留着石砌台阶,是传统的坐北向南的格局。这里居高临下,环顾左右,体现出在方塔区的突出地位。</p> <p class="ql-block">昨天拍到的方塔遗址各个角度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根据采集到的釉色光亮,质地良好,制作精细的绿琉璃和蓝琉璃的瓦当、滴水和脊兽残件分析,在西夏时期,这里的建筑规模很大,建筑规格很高。因为《西夏法典》规定:除寺庙、皇宫外,官、民宅第“不准装饰莲花瓣图案,禁止用红、蓝、绿等色琉璃瓦作房盖”</p> <p class="ql-block">清理出来的塔砖</p> <p class="ql-block">  因为没有水源,没有帐篷住,挖掘清理的过程十分艰难。</p> <p class="ql-block">  通过塔基的发掘发现,洪沟数百年形成的泥石流和落石撞击到塔下,逐渐沉积下来,将方塔下二层掩埋。在清理后出现一个“门”形盗洞,循此进入塔心搞清了方塔的基本结构:通过清理发掘,基本上搞清了方塔的建筑结构,纠正了塔高11层的误解,实际塔高13层。</p> <p class="ql-block">  在塔心柱残片模糊的字迹中,辨认出“大白高国大安二年”等字,这是非常重要的发现。“大白高国”,即西夏国名,“大安”是西夏第三代皇帝秉常的年号,“二年”,当公元1075年。这是方塔确切的始建纪年,是目前所知西夏古塔中唯一有具体纪年的高层佛塔。这座历时920多年的古塔,历经战火、地震和风雨侵蚀屹立不倒,却在20世纪90年代的现代文明中毁于人手着实令人痛惜!</p> <p class="ql-block">  随着清理范围的扩大,文物的品种和数量也在增多。这些文物计有西夏文木牌、铜鐸、木刀、丝织品、舍利子包、麻绳、钱币、模制小泥塔、模制小泥佛、西夏文和汉文的文书、佛经等。</p> <p class="ql-block">方塔中出土的小泥佛</p> <p class="ql-block">方塔中出土的佛印</p> <p class="ql-block">《吉祥遍至口和本续》刚出土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  《吉祥遍至口和本续》是一本非常重要的历史文献,是西夏文化(西夏文字)、吐蕃文化(藏密经典)和中原文化(印刷术)三种文化完美结合的载体,是古代各族人民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 它同时也是一本真正的木活字印本实物,历史学家普遍认为北宋毕昇发明了泥活字,元代王祯首创了木活字。这本经书的发现,证明了木活字印刷术是在北宋时期就诞生了,是现存世界最早的木活字版印本。</p> <p class="ql-block">  《吉祥遍至口和本续》将中国木活字印刷术整整提前了一个朝代,也就是从元代提早到了北宋时期,时间跨度上提早了130多年,改写了人类的印刷史。</p> <p class="ql-block">  拜寺口方塔的研究对西夏考古有重要的发现,除了方塔的建筑结构、建筑年代和木活字印刷术改写了历史之外,大量资料还显示拜寺口方塔和五台山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是同宗同源,或许随着进一步的研究还能够揭示更多的秘密。</p> <p class="ql-block">  带着遗憾走出沟口,拜寺口双塔在太阳余晖的照耀下展现出梦幻般的色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