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出生于80年代,父亲是做酒的师傅,母亲无业!因为当时酿酒业还没有国家管控,我父亲所在村办酒厂效益还可以,所以家境还算过得去!当时,村里三层以上楼房很少,水泥路也没有,一条两米左右的沙石路便是村里最好的通道!没有手机,电话也没有普及;信息传递,近的基本靠吼;远的基本上用书信!因此,邮电局是那时最牛逼的单位了!</p><p class="ql-block"> 我的童年没有手机游戏,王者吃鸡更是遥不可及!但是那时候也并不孤寂,每天穿着开档裤跟着比我稍大些的堂兄们出去溜达,经常是早早出去,入暮还不肯回家!</p><p class="ql-block"> 感觉那时候空气很好,天空很蓝,村口有一口河塘,村里的妇女们都会在河边埠头上洗衣服,洗衣槌欢快的抡着,肥皂液渗了出去,一圈一圈消散在水里!我们当然不会关注这些。我们关注的是河塘边的芦苇!浅夏一来,芦苇便会抽出花穗,大大的像松鼠的尾巴,也像打屁股的扫帚,随风飘舞!那时候买不起玩具,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有办法使自己欢娱!几个小屁孩一起抓住了一根芦苇,顺着芦根慢慢地把芦头拉弯到地,因为芦苇花穂是长在顶上的,就像高梁稻谷!然后掏出小刀,将芦芯割下;断口处被我们削成45度,沿著中间再拉一条裂缝,就这样,一支芦笛便做好了!嗒嗒,嗒嗒嗒,嘀嘀嗒嗒……鼓起腮帮子,一曲《夏日合奏曲》便从我们的嘴里吹了出来!</p><p class="ql-block"> 现在小孩喜欢呆在屋里,我们那会是呆不住的,一有机会便向外面飞........玩泥巴,打水漂,烤红薯........节目五花八门,不胜枚举!</p><p class="ql-block"> 记得我们村外三里地原来有个窑厂,两只大烟囱没日没夜的冒着烟!农闲时,青壮年都会去窑厂做砖,那时候没有机器,一块块都是纯手工嘀!挖泥、拉坯、塑形、晾晒、进窑、烧制、出窑,一步步流程,弄的是麻溜麻溜的。我们小孩子去窑厂当然不是去做砖,因为大人也不会给你机会!我们是去捡剩下不要了的泥坯,一撸一撸,把它们做成一个个小碗,然后是碗口朝下,拼命一摔,嘭的一声,碗底炸开.......接下又是一阵狂欢!你炸的口大,他炸的声响,一个个,挤眼弄眼,有时候也会闹的不欢而散!可一夜之后,友谊又是坚如钢铁!</p><p class="ql-block"> 秋收后,田里的稻秸垛成一堆一堆!我们的好戏又要开始了!这会带来大哥会分派任务:每位小弟,你从家拿土豆,他从家掏红薯,我带上玉米棒子,父亲口袋里的火柴也是我们的目标!小崽子们,纷纷从大草垛里扒稻秸,堆成一个个小山尖,燃起后像一个个烽火台!风势带着火苗不断的上窜,空心秸杆受热后炸裂,噼哩啪啦!等到火尽秸杆成了灰,美食也出炉了,不过外壳都已面目全非了!几个猴急小伙伴,想马上尝到美味,被烫的哇哇直叫,心急的确吃不了热豆腐。有经验点的大哥出马了,只见他小心翼翼扒拉出土豆,玉米,红薯,左右上下抖抖,拍掉上面的灰垢,左手带只手套,右手慢慢的细致的剥,霎时香味便四散飘来,香喷喷的美味唇齿间飘留!一个个肚囊滚圆,饱嗝儿不断,脸上带着灰炭的印迹,俨然是小包公一个!</p><p class="ql-block"> 孩提时的戏目的确很多,也很有趣!事过多年,犹如昨天,仍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图片网上引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