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努力奋斗

<p class="ql-block">学校:铁路一小</p><p class="ql-block">班级:二年十班</p><p class="ql-block">班主任:陈晓玲</p><p class="ql-block">授课老师:高胜南</p><p class="ql-block">创作人:白峻晞妈妈</p> <p class="ql-block">科尔沁区教体局家庭教育讲师&nbsp;高胜南</p> <p class="ql-block">我认为,对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是对孩子的一种真爱,那种对孩子的娇宠和过分的呵护只会让孩子在将来的生活中吃尽苦头,那可怕的结果只能是一种罪过。</p> <p class="ql-block">孩子或许还不太懂得很多道理,在遇到很多事情的时候,还没有成熟的思维,但是这并不能成为家长不给孩子发言权和自主权的借口。作为家长应该明白:任何一个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都是从这些不成熟的发言中自主形成的。</p> <p class="ql-block">在家庭生活中,应当注意教育孩子自觉地、主动地、独立地调节自己的行为,而不是事事依靠父母的督促、管理。应当教育孩子明确自己活动的目的和任务,逐步培养孩子学会自学的计划和检查自己的学习和活动,父母切不可包办代替。</p> <p class="ql-block">应当放手让孩子参加自我服务劳动,让其学会照料自己的生活,诸如穿衣、系鞋带、梳头、洗脸、吃饭、整理书包、收拾房间等,父母尽量不要替孩子代做。父母还应当让孩子经常参加一些家务劳动,如帮父母洗菜、购买物品、打扫卫生等,这是培养孩子生活处理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p> <p class="ql-block">由于小学生自我判断的能力还很有限,他们喜欢模仿他人的行为,而不会考虑某种行为是否正确、适当。所以,父母要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榜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家中收拾整洁条理,办事独立自主、干净利索,这样,就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可供他们学习的范例,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就会逐渐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p> <p class="ql-block">充分相信孩子,鼓励他们从小事做起,学生的好奇心很强,看见大人在做事,会要求是做,如洗碗擦桌子等,这时候一定要给他们机会,并鼓励孩子要好好做,干得好,让他们感觉到劳动的乐趣,这样,孩子们才会乐于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培养自己的自理能力</p> <p class="ql-block">多表扬,少指责,因为学生的能力有限,有时做的事不能像大人所预料的一样,这时我们不能以大人的标准去评价他们,而应该给予表扬,给他们信心,让他们在多次的实践中掌握方法</p> <p class="ql-block">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在做事中遇到的困难,家长与老师一定要及时给予帮助,让他们及时改正,而不要为此事包揽过来。让孩子失去信心,从而滋生依赖心理,反正有人会帮我做的,我不会干不要紧,养成了这种坏习惯,对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形成了很大的阻碍</p> <p class="ql-block">让孩子参与家务,培养家庭责任感。让孩子参与家务好处多多,最直接的一个作用就是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在做家务的过程中,孩子会动手清洁、整理物品、归纳分类,锻炼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此外,做家务会让孩子真切地感觉到"我是这个家的一份子",更有归属感和责任感。出于这种心理,他们会自觉地提升自己的自理能力。</p> <p class="ql-block">自理能力影响孩子一生,能够自理的孩子,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工作,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和秩序。想要真正为了孩子好,我们就不要事事包办,而是科学地培养他的自理能力。</p> <p class="ql-block">小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还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只有这样,培养小学生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达到生活育德生活育人的教育目的</p> <p class="ql-block">各位家长的踊跃发言</p> <p class="ql-block">宝贝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加油!都棒棒哒!</p>

孩子

自理能力

培养

生活

能力

他们

父母

家长

家务

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