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润心(四)

小丫

<p class="ql-block">水墨润心(四)</p> <p class="ql-block">  学画四年了!</p><p class="ql-block"> 一些朋友问,为什么要学画?出于爱好还是为了打发一些无聊时间?</p><p class="ql-block"> 几乎每个周四晚,下班后开车到宋老师的工作室。文二路博库书城附近一带的小吃特多,四年下来,那些小店店主都成了熟悉的陌生人。我最喜欢到一家烧麦店,叫上一笼鲜虾烧麦和一杯热饮,靠窗而坐。窗外正好对着公交车站。正逢下班高峰期,每一辆车到站,一群人鱼贯而出,另一群人匆匆上车。屋檐下,大妈们推着宝宝车出来散步了,小学生正严肃的练着跳绳。而若是冬季,华灯已上,又有着光与影的交叉美感。<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红尘滚滚,芸芸众生,我总会被充满烟火气的街景感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吃完</span>热腾腾的烧麦,慢慢逛到宋老师的工作室。夕阳西下,晚霞如紫,偶尔还会听到鸟儿的鸣叫,心就在晚风中渐渐舒展甚至雀跃,一天的劳累烟消云散。</p><p class="ql-block"> 人生而孤独,但人又是群居动物,当拿起画笔,孤独的灵魂找到了栖息地,而且画画过程让我学会善于发现身边的美从而更加热爱生活!</p><p class="ql-block"> 我想,这就是学画的终极意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初夏,西湖边的第一朵莲已含苞待放,即将绿杨堤畔闹荷花。八大山人的荷杆极长,一气贯通到底,看似简单几笔,其实则难画。他的鸟眼睛“白眼看鸡虫”,或许是国破家亡之痛的折射,亦是心中抑郁之气的呈现。</p> <p class="ql-block">今年重点学没骨。没骨在于将运笔和设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因不勾轮廓,不打底稿,讲究用笔着色,故更显古雅含蓄。清初恽寿平创造性地发展了没骨,其画清丽秀雅,而他的叶脉更是让你勾到手软。但几幅临下来,觉得自己的叶脉水平还真进步不少。</p> <p class="ql-block">画这两幅小品,是想起近百年前的梁鲁争论。总认为古今中外那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之所以流传,是因为人性相同,无论是弱不禁风的小姐,还是面朝黄土的农民,他们都有爱都需要美,情感都需要表达。所以,文学有阶级性吗?NO,只不过是角度不同而已!</p> <p class="ql-block">和露剪秋芳。记得那天周日下午,儿子回学校了,王医生还在医院奉献,窗外暮色降临,秋风阵阵,一个人在书桌前画画,房间里安静得只有自己的呼吸。</p> <p class="ql-block">学画,除了临摹,写生是必需的。</p> <p class="ql-block">泥金纸着实华丽富贵,只是会反光,太伤眼睛,画了这几幅小品,就不敢再多画了。</p> <p class="ql-block">从构思、打稿、勾线到染色,断断续续大概花了十个小时完成。就创意,只是传统的花鸟石的一个组合,但整幅画下来,觉得对画技的提高很有帮助,特别是细节方面的处理,风格是自己喜欢的吴门画派,树干画法是学陈洪绶。</p> <p class="ql-block">年三十,画了幅年画。牛年,牛气冲天哈!</p> <p class="ql-block">庚子是个不安分的年份,冬天出奇的冷,然一到辛丑,气温就急吼吼的上升,玉兰迫不及待开放。还没来得及赏梅,玉兰已花落一地。</p> <p class="ql-block">兰叶以其姿态的婀娜及提按画法,让作画者的手腕如舞蹈般灵动。</p> <p class="ql-block">宋老师对我的创作热情一直不断的鼓励和肯定。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准备参加上城区举办的画展。正值四月天,不由想到林徽因的《人间四月天》的诗句。为避免雷同,尝试用国画画出油画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夏天来了,画些扇子赶蚊子。</p> <p class="ql-block">最后来一张全家福。漂亮的宋老师(右二)、两位漂亮的师妹冬梅(右一)萍儿(左二)and漂亮的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