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福建三沙渔业雄冠闽海。1956年,福建省有关部门在三沙设立了闽东渔场指挥部,统筹管理全省渔业生产。1958年,福建省水产局、省轻工业厅与福安专署联合在三沙成立闽东水产联合加工厂。1962年,闽东水产联合加工厂与设在三沙的闽东造船厂、冰厂、育苗室等5家企业合并,成立福建省三沙渔业公司。从此繁华了三沙,开启了一代人鲜明的记忆。</p> <p> 渔业公司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有罐头厂、冷冻一厂、冷冻二厂、育苗室、造船厂、电厂、综合厂等,以食品、水产品加工和养殖、苗种培育为主的外向型综合性加工联合企业,总共两千五百多名职工,是全国食品制造业500强。在生活方面能自给自足,派出所、医院、电影院、车队、学校从幼儿园到中学都配备完整,俨然一座城中城。</p> <p> 三沙渔业公司职工子弟学校,创办于1969年春,原名为三沙工农兵小学,学校座落于港仔尾(现为斗门头132号),是一所集幼教、普教为一体的八年一贯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50名教职工近800名学生。是闽东唯一企业自办的职工子弟学校。</p> <p> 渔业公司自创立起十余年,渔司子弟都在三沙小学就读。1969年,三沙小学学生猛增达2100多人,三沙中心校拆校,按各自澳口招生,分立东澳、西澳、五澳小学。加上文革原因三沙小学不愿接收渔司子弟,要求渔业公司自办学校。1969年春,公司决定自办小学,始称三沙工农兵小学,招生面向渔司子弟为主,以及宁德九建第二(三沙)工程段、闽东渔场指挥部、闽东渔场购销总站、驻沙部队的子女等。首届其实只念书一个学期就到毕业时候。</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首届小学毕业生合影留念</span></p> <p> 创办初期校址设三沙团部(渔司机关,原为三沙驻军团部)的后垅里(现为渔司主要生活区内的11号楼及周边),初办时期校舍简陋、师资薄弱。渔业公司的领导为了把学校办好,1972年初就在全公司里挑选校长。1972年3月电厂厂部秘书许桂英接替担任了“工农兵”小学的校长。上任伊始她非常努力地招聘老师、组织教学、严厉治校。学校很快走上了正轨,成为了三沙最好的小学。1976年秋季开始招收初一新生,成为八年一贯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上世纪七十年初至九十年代初部分毕业生照片</span></p> <p> 一九八一年学校搬至现址,占地面积为6160平方米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为1800多平方米,有一幢四层混凝土教学楼。其中理、化、生实验室各一间共150多平方米;图书室120平方米,藏书5000余册;有阅览室、微机房、舞蹈房等。</p> <p> 另外,学校还拥有一个200米环形跑道,一个标准篮球场,以及若干杠类器材等。在校教师中,所有教师的学历均达到要求。原有教学班15个(小学10班、初中5班),学生达780多人,并附设幼儿园(3个班120多人);教职工50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3名,中学一级教师7人,小学高级教师9人。</p> <p> 自建校以来,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经验丰富,学校环境宜人。学校历经七任校长(陈梦雄、许桂英、王明皋、杨端端、池荆庭、邱秋云等)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办学成绩斐然。学校先后获得宁德地区“文明单位”、 “绿色学校”、霞浦县“教育质量优胜学校”、“初中教育质量先进单位”、“教学管理先进单位”、“素质教育先进单位”、“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p> <p> 办学二十多年来,共培养小学毕业生2000多人,初中毕业生1100余人,小学、初中入学率均达100%,巩固率达99%以上,培养了徐正国(上海体育大学、留美硕士,原省体育局局长)、叶翔(浙大,经济学博士)、陈文勇(浙大、留美医学博士)、黄榕芳(北大、留澳大利亚)、钟剑霞(清华、留美)、戴耀华(清华、留美)、郑乐民(北大、留美医学博士)、张卉(北大、百度)、张翅(清华、留法香港汇丰银行)、吴彬(清华、机械系博士)、郭妍(上海交大、生物学博士)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历年中考普高录取率均名列全县中学前茅,受到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学校运动会</span></p> <p> 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特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通过第二课堂的开设,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又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为学生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舞台,学生的潜能得到尽情发挥,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师生参加罐头厂社会劳动实践</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1986年国庆联欢晚会</span></p> <p> 罐头厂每年到了春笋、青刀豆、蘑菇等加工旺季(分夏秋两个季节),都会招收大量的临时工,最高峰时有一千四五百多工人同时干活。学校组织师生进行社会劳动实践支持生产;文娱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学校组织(每年春秋两次)师生利用晚上、课余时间紧张排练节目,罐头厂生产旺季过后,在公司电影院进行慰问联欢演出,节目丰富多彩,丰富了学校和公司文化生活,也增强了全公司上下凝聚力和向心力。</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1989年9月23日联欢晚会</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小品巜卖表》</span></p> <p> 多年来,子弟学校以党的教育方针为宗旨,忠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依法治教,严谨治学。在公司主管部门(教育科)领导关心和这样一批优秀教师的齐心协力下,狠抓教学质量,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初步形成一支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学生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全面发展,办学效果显著。为公司及周边地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莘莘学子,为发展渔业公司的教育事业,为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为我国的食品和海洋工业建设做出了贡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学子回母校留影(80年代末)</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陈老师学校留影(82年)</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陈老师(后排右一)带领学生留云洞春游(83年)</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全体老师合影</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老师郊游合影(烽火岛)</span></p> <p class="ql-block"> 企业办学校是计划经济的产物,20世纪90年代以前,各地办学曾出现蒸蒸日上的局面。如今企业学校昔日风光不再,一度出现教育经费“囊中羞涩”的现象,成为企业的“包袱”。为了减轻企业负担,1992年8月,经协商学校与企业剥离,正式划归霞浦县教育局,小学部并入三沙中心小学, 初中部(18名教师)并入霞浦三中,校址成为三中分校。 </p> <p> 五十余年弹指一挥间,许多渔司校老师、学生回想起学校生活的一件件往事,一幕幕场景,一个个容形,依然那样的清晰,让人激动不已。尤其当他们步入社会辞退职、改行、失业、下岗退休后,找到了第二次工作,品尝了人生的酸甜苦辣,经历了世事沉浮变化后,才体会到学生时代,工作期间、同学、师生、同事之间的美好与纯真,友谊与情感。多少激情、多少梦想、多少愿望,就在挥手之间。青春年华已不再复返,蓦然回首,他们都已过壮年,步入晚年,有的已进入耄耋老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原渔司校部分老师相聚(九九年于霞浦城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渔司校原址现为五澳小学</span></p> <p><br></p><p><br></p><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鸣谢陈盛福、林国敏、肖丽敏、陈文飞、陈孝敏、李高强等老师提供珍贵照片。</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