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龙岩阙氏灭门之祸和漳州木棉庵贾似道之死

贞贞🌈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i>漳州木棉庵石牌楼正门大门</i></b></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i></p> <p class="ql-block">  很早就听说,福建漳州的木棉庵和我们阙家渊源深厚,主要是南宋末年,奸臣贾似道(1213—1275年)在流放途中,就在漳州郊区的木棉庵,被押解他的军官郑虎臣处死。贾似道不仅是南宋亡国的罪魁祸首,也是我们阙家的仇人。</p><p class="ql-block"> 据福建永定《阙氏族谱》和福建上杭《阙氏文政公房族谱》记载:南宋初年,阙氏五十二世祖文山公,在北宋末宋徽宗(1101—1125年在位)时,考中进士,在泉州任职三十余年;南宋初退休后,定居龙岩。其子友庆公、其孙宣义公、曾孙悬慰公,龙岩阙氏四代都在朝廷做官,也就是《阙氏族谱》里所说的“四代簪缨”,龙岩阙家人丁兴旺,当年屋宇连片,号称“阙半城”。友庆公弱冠即宦游临安,在宋高宗赵构绍兴(1131—1162年)末年,担任奉政大夫;宣义公在宋孝宗赵眘淳熙(1174—1189年)后期,担任刺史(即知府);悬慰公在宋理宗赵昀(1225—1264年在位)时,担任朝官。当时,龙岩阙氏宗祠规模宏大,被公推为“龙岩十八房(姓)”之首。这个阙氏宗祠民国时还在,旧址在现在龙岩市新罗区,即今新罗区区政府办公大楼。</p><p class="ql-block"> 文山公曾孙悬慰公在朝廷做官时,正值南宋末年,奸相贾似道(1213—1275年)专权祸国。贾似道在《宋史》里列入《奸臣传》,与秦桧、万俟禼、韩侂胄、史弥远,并称南宋“五大奸臣”。</p><p class="ql-block"> 悬慰公目睹贾似道种种祸国殃民的丑行,毅然上疏弹劾。时值贾似道炙手可热,把悬慰公罢官,押解回龙岩;同时派出心腹人员前往龙岩,杀死悬慰公,并对龙岩阙氏满门抄斩。悬慰公之子——八史、九史、十一官,以及在龙岩城内的其他阙氏族人多惨遭屠戮。八史公有子五人,就是阙氏族史上赫赫有名的文福公、文政公,文兴公、文运公、文祥公。当时,“文字辈”五祖正当年少,在永定县(今永定区)联中村岭下读书习武。</p><p class="ql-block"> 当时,龙岩城里有人骑马连夜赶到岭下,通知他们逃走。文福公后下落不明,文政公,文兴公、文运公、文祥公成为明清东南数省和广西、台湾、马来西亚阙氏之祖,号称“四大房”。阙氏灭门之祸和五祖逃难之事发生在1260年,即宋理宗景定五年。九史、十一官的后裔至今没有找到,估计已先后罹难。</p><p class="ql-block"> 贾似道阴谋败露后,被宋恭帝和太皇太后谢氏谪为高州(今广东肇庆高要区)团练副使,于循州(今广东惠州、河源、汕尾、梅州大部地区)安置。然后,朝廷派贾似道的仇家之子、浙江绍兴县县尉郑虎臣去押解。</p><p class="ql-block"> 到福建漳州木棉庵时,贾似道服毒药想自尽,郑虎臣不愿让他死得太轻松,用大槌将他击杀,两子也被郑虎臣用大槌击杀。</p><p class="ql-block"> 这段历史《宋史》有载,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喻世明言》里有《木绵庵郑虎臣报冤》。《阙氏族谱》里有较长篇幅写贾似道对龙岩阙氏满门抄斩的往事,但族谱里没有写贾似道的最后结局,似乎不太过瘾。</p><p class="ql-block"> 这次,我借到福建漳州出差的机会,专门到漳州郊区寻访木棉庵,重温阙氏先辈忠于国家、直言进谏、被奸臣陷害的一段往事,表示对阙家先烈忠肝义胆的凭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木棉庵大门还是古色古香,主体建筑是三间四柱,一明两暗,明间的外侧窗子是镂空的木雕花窗,两个暗间的外侧窗子是一对石雕花窗;主厅东西各有一个厢房;屋檐四角飞檐翘角,斜斜地刺向天空,屋脊走兽做飞龙飞凤造型,属于闽南客家人的典型建筑。大门楹联是“木求福求慧求生净土,棉为人为法为证菩提”,把“木棉”二字镶嵌在开头,构成一幅藏头联。从“净土”“菩提”等字面来看,似乎是佛教净土宗的寺院庵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i>木棉庵大门楹联“木求福求慧求生净土,棉为人为法为证菩提”</i></b></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i></p> <p class="ql-block">  庵内正中间是一个庵堂,这里面既供奉有佛教人物,也有道教人物,还有一些本地特有的民间神,很符合福建民间宗教建筑“佛道混合”的特点。不知道南宋时期的木棉庵供奉什么,不过,八百多年之后的今天,木棉庵既不是严格的佛教寺庙,也不是严格的道教宫观,所以它主殿里是佛教三世佛,两侧是十八罗汉;也供奉道教神仙和娘娘。主建筑其实就是一进院落,有正殿,有左右两个厢房,很快就看完了,还有一两处建筑已经变成一个出售书画的地方,变成了一个文化旅游场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漳州木棉庵主殿</b></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i></p> <p class="ql-block">  木棉庵左侧部分就是当年押解使臣、绍兴县尉郑虎臣用大槌击杀贾似道的地方。据古籍记载,贾似道在木棉庵上厕所的时候,背着郑虎臣服用了一种毒药,但没有即可就死——当然,郑虎臣也不想让他死得那么痛快,就用大槌击打了他二三十下,把他的头颅打得稀烂。同时被处死的还有贾似道的两个儿子,用草荐葬在木棉庵之侧——估计就是现在我站的位置。后来,福建漳州知府赵分如——他也是贾似道的部下,在郑虎臣走了以后,才把贾似道父子的尸骸掘出,重新装殓,埋葬成坟,坟墓具体位置今已不可考。到了明朝嘉靖年间,著名抗倭大将俞大猷(1503—1579,福建泉州晋江人,武举出身,与戚继光并称“俞龙戚虎”)转战漳州,到木棉庵寻访古迹,在木棉庵里专门立了个石碑,来纪念当年郑虎臣槌杀贾似道,为国除害、为民除害的义举。</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i>明朝嘉靖时期抗倭大将俞大猷所立石碑,上半部为真迹,下半部是后人补刻</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i>龙海县人民政府一九八二年把木棉庵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i></b></p> <p class="ql-block">  我拍下这两块石碑的照片,碑文是用颜体字书写的,书法端正凝重,很容易读懂,少数文字请族内学者指点,居然逐一读懂全部文字,很高兴,也很有感慨,觉得这篇文章就是一篇为我们阙家和被贾似道所杀的宋末诸忠臣的祭文,也是一篇痛斥贾似道等祸国殃民奸臣的檄文,更是一篇告诫历代乱臣贼子的警示文,实在是痛快淋漓!</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i>民国二十五年浙江诸暨人陈琪所写的《木棉庵记》</i></b></p> <p class="ql-block">  木棉庵今存的古迹里,比较重要的就是西侧碑亭里的那几块石碑。碑亭西侧还有一棵非常粗大的樟树,几乎要三四个人合抱,也是一个古物,不知道是不是宋朝留下的,不知道是否曾经目睹过郑虎臣为国除害的情景。因为木棉庵今天还位于漳州郊区,所以白天我去的时候,几乎没有游人,冷冷清清,门庭冷落。福建的时令已经是仲春,正是春暖花开的天气,可是游人很少。所以,当我站立在古树的浓荫下,看那些古碑古树,仍然能够感到天地间的一股凛然正气沛然充斥在古寺和古树之间,势不可挡。到黄昏以后,才有些附近的一些阿姨、婆婆带着水果、糕点和各种食物来木棉庵祭拜。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要来祭拜,还是天天如此?这些本地村民是否知道,八百年前的木棉庵发生的这些故事?不知道他们是否读过这些前代碑文?但是,他们肯定不知道福建阙氏家族和贾似道的这些前尘往事……</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i>木棉庵的后院古树和古碑</i></b></p><p class="ql-block"> 因为是在郊区,到傍晚五点来钟,寺庙要关门了,我在那里几乎打不到出租车,手机也快没电了。正着急的时候,总算叫到了一辆出租车,平安返回宾馆。虽然对我这样的女性来说,这个经历有点慌张,但是终于了解阙家祖先的事迹,也了解了阙氏的家仇国仇终于在这里得到了结,虽然是经历了这么一番“冒险”的探索,我觉得还是很值得的。</p><p class="ql-block"> 贾似道在《宋史》里列入《奸臣传》,与秦桧、万俟禼、韩侂胄、史弥远,并称南宋“五大奸臣”。《宋史•奸臣传·贾似道》里说:贾似道字师宪,台州人,制置使涉之子也。少落魄,为游博,不事操行。以父荫补嘉兴司仓。会其姊入宫,有宠于理宗,为贵妃,遂诏赴廷对,妃于内中奉汤药以给之。擢太常丞、军器监。益恃宠不检,日纵游诸妓家,至夜即燕游湖上不反。理宗尝夜凭高,望西湖中灯火异常时,语左右曰:“此必似道也。”明日询之果然,使京尹史岩之戒敕之。”</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一支阙氏是江西黎川的。江西黎川这个地方是当年赣南闽西中央苏区的北大门,后来被毛主席指定的海军“终身总司令”肖劲光大将曾经在黎川驻守,因为手下的兵都被临时中央总负责博古、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调走一空,黎川失守,所以他还是差点被“临时中央”开除红军军籍,送上军事法庭。后来在毛泽东的保护下,肖劲光才躲过一难。由此可以看出黎川的地理位置。祖上说,我这支阙氏是从福建回迁江西的,我们老家本来是在福建永定县增瑞村一带,和阙中一将军是同一支系。阙氏族内老辈人说,江西阙氏有一万五六千人,大部分属于抚州乐安、吉安永丰的“三孟公系”,少部分属于南昌“乌山系”,还有就是黎川我们这一支,属于三孟公派下最大的一个分支——“文山公系”。我们黎川一支阙氏大概是在晚清民国时,才从福建永定回迁江西的,也是属于南宋末龙岩悬慰公、“五祖”里永定文兴公一支的后裔。为祖先寻访到仇人的最后结局之地,还是很值得的。这次寻访木棉庵古迹的经历,寻访到了贾似道的结局,也找到了阙家南宋末年龙岩“灭门之祸”的仇人贾似道的下场。我觉得,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像电视剧里所说的“苍天曾经饶过谁”!</p><p class="ql-block"> 《阙氏族谱》里说,我们阙家从“太始祖”——夏朝末年的大臣关龙逄,因为直言进谏,对朝廷忠心耿耿,被暴君夏桀所杀。台湾学者柏杨在《中国人史纲》里,把关龙逄誉为“第一个因直言进谏而被杀的知识分子”。我们阙家历代祖先在朝廷为官的很多都是这样,目光远大,英明睿智,但不知道明哲保身,不懂得全身远祸,往往因为直言进谏,或触犯了权奸,或触怒了皇帝,最后往往死于非命;他的后代,如果幸存,也往往要亡命江湖,从头开始创业。所以,阙家的历史从夏朝末年的忠臣关龙逄算起,据说有三千七百多年,但人口一直不多,今天放眼全球,把海外阙氏宗亲全都算上,也不过二十万左右。这个可能与历史上的祖先们性格耿直,多次直言进谏,往往落得满门抄斩的结局有关,和阙氏祖传的耿介忠贞的性格基因有点关系吧。</p><p class="ql-block"> 漳州木棉庵,石碑永存,古树依依,夕阳西下,晚霞如血,晚风轻拂,凤尾森森,他们会记住权臣贾似道的可耻下场,也足以告慰当年在福建龙岩被杀害的悬慰公,可以告慰当年在龙岩城内死于非命阙氏列祖列宗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 <b style="font-size: 15px;"><i>2021年4月11日</i></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font-size: 15px;"><i> 写于福建漳州木棉庵</i></b></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