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百年画卷 重温光辉历程

苍溪县元坝镇中土小学校

<p class="ql-block">  正值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中土小学紧紧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这一主题,全校师生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党的历程,以丰富多彩的绘画作品歌颂党、歌颂祖国和人民,创作了以《南昌起义》《开国大典》等反映百年党史中的伟大人物、重大事件和经典瞬间;创作了《蛟龙入海》《时代速度》等反映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创作了以《崇高礼赞》《同心战疫》等共产党人开天辟地、自强不息、无私奉献、改革创新的伟大精神。</p><p class="ql-block"> 全校师生共同创作了近100幅广为人知的精品力作,推进艺术教育与党史学习高度融合,寓学于艺、寓教于乐,让师生在学习艺术创作的同时,接受党史教育、汲取精神力量,增强师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p> 中国革命史 <p class="ql-block">  中国共产党100年历史内容非常丰富,浩如烟海,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促进了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思想上、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准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五四运动》作者:韩彩虹、指导教师:杨玲</span></p> <p class="ql-block">  1920年陈独秀多次召集会议,商讨建党问题,《新青年》编辑部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早期党组织诞生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早期党组织》作者:罗雅馨、指导教师:陈家华</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庄严的承诺》作者:山渺、韩欣怡、指导教师:杨玲</span></p> <p class="ql-block">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上海举行中共一大会议,由于情况特殊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召开,这就是著名的“红船精神”。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产生了党的第一个中央机关,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中共一大》作者:宋丹、指导教师:宋淼淼</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红船精神》作者:黄云龙、指导教师:杨刚</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电脑作品《红船精神》作者:何坤、指导教师:陈家华</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中共二大,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制定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宣言》《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等文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中共二大》作者:陈欣、指导教师:宋淼淼</span></p> <p class="ql-block">  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总同盟罢工,但遭到吴佩孚军队的血腥镇压,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但它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扩大了党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京汉铁路大罢工》作者:韩欣怡、指导教师:宋淼淼</span></p> <p class="ql-block">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3年6月12至20日在广州举行。大会讨论并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以及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在组织上、政治上的独立性的决议案,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打下政治基础。</p> <p class="ql-block">   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之间中国人民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对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下,大革命风暴迅速席卷全国。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清共”,国共合作破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北伐战争》作者:黄云龙、指导教师:陈家华</span></p> <p class="ql-block">  在苏联帮助下,国共合作的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于1924年5月在广州黄埔创立(即黄埔军校)。孙中山任军校总理,委任蒋介石为校长,中国共产党从各地选派许多党、团员和革命青年到军校学习。11月,周恩来出任军校政治部主任,健全政治工作制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黄埔军校》作者:陈欣、指导教师:马海英</span></p> <p class="ql-block">  1925年1月上海召开的中共四大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对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比较完整的规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中共四大》作者:贾梦埕、指导教师:宋淼淼</span></p> <p class="ql-block">  之后的“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中山舰事件”的相继发生积极推动了北伐战争的爆发,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骨干的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屡破强敌,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红色娘子军》作者:张楠、指导教师:卢谦</span></p> <p class="ql-block">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宣,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失败,国共十年内战的开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游击战争》作者:贾梦埕、指导教师:卢谦</span></p> <p class="ql-block">  “中共五大”批评了陈独秀错误领导后,“马日事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相继爆发,土地革命拉开了序幕,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地把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中共五大》作者:黄云龙、指导教师:杨玲</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转移》作者:杨云翔、指导教师:李国泉</span></p> <p class="ql-block">  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在全国范围内发动反革命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在江西南昌发动了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和创立革命军队的开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南昌起义》作者:山渺、指导教师:陈家华</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南昌起义》作者:贾梦埕、指导教师:陈家华</span></p> <p class="ql-block">  1927年8月7日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撤销陈独秀中共中央局书记职务,毛泽东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论断,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偷袭》作者:张楠、指导教师:黄家荣</span></p> <p class="ql-block">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卢德铭等领导了秋收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毛泽东在秋收起义中及时作出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进军的决定,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为后来各地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秋收起义》作者:曹香香、指导教师:韩建</span></p> <p class="ql-block">  “三湾改编”创造性地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 、“官兵平等”等一整套崭新的治军方略,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从组织上、政治上和思想上建设一支全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牢固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三湾村改编》作者:杨云翔、指导教师:陈家华</span></p> <p class="ql-block">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恢复和建立共产党的组织,建立起红军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于此同时,1927年12月11日,叶挺、叶剑英等在广州领导工人、农民和革命士兵举行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起义,经三天浴血奋战,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而失败。但这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次英勇反击,是在城市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大胆尝试,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很大的震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我也要当八路》作者:韩欣怡、指导教师:韩建</span></p> <p class="ql-block">  1928年4月28日,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和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井冈山会师后两军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壮大了井冈山的革命武装力量,巩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有力的推动全国革命事业发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井冈山会师》作者:韩彩虹、指导教师:马海英</span></p> <p class="ql-block">  随着“中共六大”、“古田会议”、“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的召开,毛泽东的领导地位逐步得到提高和巩固,毛泽东任第四军书记,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主席。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连克四次围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反围剿》作者:陈欣、指导教师:陈家华</span></p> <p class="ql-block">  从1933年9月至10月间,蒋介石调集约100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剿”。王明拒不接受毛泽东建议,“左”倾机会主义使红军完全陷于被动地位,苦战一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主力退出根据地,开始长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围剿》作者:韩欣怡、指导教师:杨玲</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湘江战役》作者:陈欣、指导教师:宋淼淼</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金色的鱼钩》作者:贾梦埕、指导教师:卢谦</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青稞留给伤员吃》作者:山渺、指导教师:卢谦</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飞夺泸定桥》作者:山渺、指导教师:宋淼淼</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小兵张嘎》作者:宋丹、指导教师:杨玲</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巧渡金沙江》作者:韩欣怡、指导教师:陈家华</span></p> <p class="ql-block">  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纠正博古、王明、李德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爬雪山过草地、四渡赤水战役、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突破重重围困,浴血奋战,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成为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长征会师》作者:李秋维、指导教师:韩建</span></p> <p class="ql-block">  1935年12月9日,北平的大中学生举行了抗日救国游行,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华北的阴谋,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从此掀起了新的高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一二九运动》作者:罗雅馨、指导教师:卢谦</span></p> <p class="ql-block">  1935年12月17日,瓦窑堡会议分析了华北事变后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讨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劝谏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在西安发动“兵谏”,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成为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1937年8月洛川会议再次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任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瓦窑堡会议》作者:宋丹、指导教师:卢谦</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西安事变》作者:贾梦埕、指导教师:宋淼淼</span></p> <p class="ql-block">  1937年9月115师在林彪、副师长聂荣臻的指挥下,平型关对日作战首战大捷。陕北的中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十三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重庆谈判》作者:山渺、指导教师:韩建</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平型关大捷》作者:罗雅馨、指导教师:宋淼淼</span></p> <p class="ql-block">  38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从思想上武装了全党全军和人民群众,坚定了中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40年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新民主主义论》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论持久战》作者:苟雅君、指导教师:宋淼淼</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红星照我去战斗》作者杨云翔、指导教师:李先全</span></p> <p class="ql-block">  百团大战的胜利重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但皖南事变的爆发成为了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高峰。毛泽东不得不进行延安整风运动,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高干部思想,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并召开了中共七大,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克服了党内的错误思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军民一家亲》作者:苟雅君、指导教师:韩建</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延安整风运动》作者李秋维、指导教师:陈家华</span></p> <p class="ql-block">  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8月15日结束。抗日战争坚持了14年。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孟良崮战役》作者杨云翔、指导教师:宋淼淼</span></p> <p class="ql-block"> 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有力的摧垮了国民党反动派,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1949年3月西柏坡会议由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组成的主席团主持了此次会议。会议确定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的各项方针,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到城市,并强调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p> <p class="ql-block">  渡江战役是继三大战役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长江中下游强渡长江,对国民党军进行的又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行动。此役共歼国民党军43万多人,解放江南的大部分地区,并于4月23日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结束。</p> <p class="ql-block">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在北京天安门举行,被称为开国大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开国大典》作者:山渺、指导教师:宋淼淼</span></p> 改革开放史 <p class="ql-block">  改革开发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span></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的目的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南巡》作者:张楠、指导教师:杨刚</span></p> <p class="ql-block">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结束了党和国家在粉碎“四人帮”后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从此,中国人民在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时代楷模孔繁森》作者:宋丹、指导教师:宋淼淼</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中国航天》作者:李秋维、指导教师:黄家荣</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北京奥运会》作者:黄云龙、指导教师:杨玲</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抗击非典》作者:罗雅馨、指导教师:马海英</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中国崛起》作者:韩欣怡、指导教师:陈家祥</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少年强中国强》作者:李秋维、指导教师:陈家祥</span></p> 新时代发展史 <p class="ql-block">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來、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來的。</p><p class="ql-block"> 在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长河中, “中国精神”在文化的自觉与民族自信中得到培育,在文化的自强与国家崛起中得到成长,“中国精神”寻的是根,铸的是魂,聚的是心。中国人的善良、勇敢、团结、聪明、仁爱、坚忍不拔,中国人的坚韧、勇敢、团结、智慧、大爱,向世界展示了令人震撼、令人仰慕的“中国精神”,“中国脊梁”。</p> <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深刻阐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赋予了伟大民族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精准扶贫》作者:黄云龙、指导教师:杨刚</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女排精神》作者:李秋维、指导教师:苟永芳</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崇高礼赞》作者:苟雅君、指导教师:杨玲</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武汉加油》作者:山渺、指导教师:黄剑</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红军爷爷讲党史》作者:宋丹、指导教师:苟永芳</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蛟龙入海》作者:黄云龙、指导教师:杨刚</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童心向党》作者:杨云翔、指导教师:陈家祥</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科技强国》作者:张楠、指导教师:李国泉</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献礼100周年》作者:杨云翔、指导教师:韩敏</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爱我中华》作者:曹香香、指导教师:韩壮阳</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守卫祖国》作者:陈欣、指导教师:李国泉</span></p> 同庆建党百年 <p class="ql-block">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党史,是为民族独立、人民的解放不懈奋斗的历史,是为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奋进开拓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爱我中华》作者:何红梅赵佳玉 、指导教师:吴晓蓉</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红领巾心向党》作者:刘燕萍、指导教师:李琼</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一心向党》作者:侯嫣颖、指导教师:吴晓蓉</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100周年》作者:罗光耀、指导教师:吴晓蓉</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童心向党》作者:徐寅康、指导教师:王璐</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爱我中华》作者:郑晰宇、杨玮民、指导教师:王璐</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祖国万岁》作者:田华平、赵阳、指导教师:李琼</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我爱祖国》作者:白焕文、指导教师:王艳琴</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中国》作者:陈周、罗煜涵、指导教师:李琼</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不忘初心跟党走》作者:刘燕萍、张曦丹</span></p> <p class="ql-block">  春有希望和辉煌,夏有火红和热情,秋有金黄和成熟,冬有雪白和宁静,祖国四季皆似锦。百年中国共产党一路披荆斩棘,在神州大地上,谱写了一段段动人的旋律和华丽的乐章,用不屈的民族脊梁挺起了中国美好的明天。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之际,让我们向伟大的党致敬。</p> <p class="ql-block">  策划:雷顺华</p><p class="ql-block"> 设计:宋淼淼</p><p class="ql-block"> 编导:陈家华</p>

教师

指导

作者

年月日

中国共产党

宋淼淼

陈家

伟大

中国

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