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就在今天,2021年5月29日晚20时55分,搭载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约604秒后,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精确进入预定轨道,21时17分,太阳能帆板两翼顺利展开工作,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我国探测太空的伟大事业又向前迈出一大步!</p> <p class="ql-block">作者为钱学森画的肖像</p> <p class="ql-block">4月23日应邀参加“党史人物.钱学森”读书分享会担任主讲,结合工作经历讲述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精神。</p> <p class="ql-block">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对于每一名共产党员来说,入党的初心是什么?入党誓词是否还会铭记于心?对于“你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个问题是否有确切的答案?让我们通过中国的“航天之父”,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钱学森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来感受他对党的忠诚和热爱,重温那个神圣而庄严承诺。</p><p class="ql-block"> 1958年10月,在钱学森回国的第三年,力学所党支部通过了他的入党要求。1959年1月,钱学森成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同年11月12日转正。30年后,他回忆道:“在建国10周年的时候,我被接纳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这个时候我心情非常激动,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了!我简直激动得睡不着觉。”</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来,钱学森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对党的高度忠诚,不论遇到什么艰难困苦,都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钱学森把自己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归于党和人民。他说:“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一生所做的工作表示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的奖赏。”</p> <p class="ql-block">远渡重洋回国门 ,丹心一片映乾坤 。</p><p class="ql-block">航天挂帅陷头阵, 科技先锋报国恩。</p><p class="ql-block">赤胆忠心感日月, 丰功伟绩照昆仑。 </p><p class="ql-block">英名不朽垂千古, 爱国精神万世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作者为钱学森创作《人民科学家钱学森》</span></p><p class="ql-block">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p> <p class="ql-block"> 钱学森作为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和备受全国人民敬仰的人民科学家,一生秉持“初心为国、科学报国”使命担当,为中国国防科技事业创建与发展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立了不朽功勋。他以炽热的家国情怀和崇高的民族气节,将个人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效国之行、强国之情融入党和国家交给他的伟大事业之中,将自己的科学报国梦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之中,向祖国和人民递交了一份爱国科学家的时代答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今天,我们可以从钱学森身上汲取弘扬科学家精神的丰厚思想营养,以及牢记初心使命、永葆奋斗精神的强大力量。</p><p class="ql-block"> 钱学森的一生是爱国奋斗、功昭德重的一生。立航空救国之志、怀赤心报国之愿、筑科学报国之梦、谋富民强国之业,他以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沉情怀和忠诚担当,诠释着一位爱国科学家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崇高境界,是科学家精神的自觉践行者。</p> <p class="ql-block"> 艰难曲折的回国路</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九年,身在美国的钱学森,听到了激动人心的喜讯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p><p class="ql-block"> 这位在美国处于领导地位的第一位的火箭专家,决定放弃一切,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当时,美国国内出现了一股疯狂反共、迫害进步人士的逆流。钱学森上了美国特务机关的黑名单,受到不断的迫害。然而,钱学森没有屈服,他不断提出要求:坚决离开美国,回中国去!</p><p class="ql-block"> 1950年,钱学森辞去工作,办好了回国的飞机票,把行李交给了打包工司打包。然而,就在这时,他接到了美国移民局的通知,:不准离开美国!他被迫退掉飞机票。美国海关把她的行李打开检查,硬说里面藏着重要机密,说钱学森是间谍。其实,他的行李里面装的只是准备带回国的教科书和笔记本,几天后,钱学森突然被捕,被关在一个海岛的拘留所里,受到无休止的折磨。每天晚上看守人员,每隔十分钟就来开一次灯,使她无法休息。半个月时间,他就消瘦了许多。</p><p class="ql-block"> 分管钱学森工作的美国海军司令放话称:“钱学森一个人能抵得上5个师!我就算毙了他,也不让他回中国!”</p><p class="ql-block"> 当年,美国人为了留住钱学森,可以说软硬兼施。除了将它原本的10万美金年薪翻倍外,还许诺给他更多的福利待遇,更好的研究环境。这些诱惑显然不能动摇钱学森的归国决心。随后,美国就对钱学森进行了人身管制。他全家人的行踪都受到了FBI的监视,外界通讯也被切断。</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钱学森在报纸上看到了父亲的朋友陈叔通,随后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与国内联系的办法。之后,钱学森的夫人蒋英模仿自家孩子的字迹,写了一封家书寄给远在意大利的妹妹,钱学森在中间写上了求救的话</p><p class="ql-block"> 就钱学森回国的事情,中美双方已进行过多次谈判。但美方始终以“钱学森不愿回国”的理由搪塞中国。而在收到钱学森的信件后,中方意识到机会来了。在随后的一次谈判中,美国眼看中方“证据确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为了救钱学森回来,中国给出的筹码,让美国无法拒绝。</span></p> <p class="ql-block"> 1955年,经过周恩来总理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甚至包括了不惜释放11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飞行员作为交换,1955年8月4日,钱学森收到了美国移民局允许他回国的通知。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回国愿望终于得以实现了,这一天钱学森携带妻子蒋英和一双幼小的儿女,登上了“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踏上返回祖国的旅途。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一家终于回到了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回到自己的故乡。</p> <p class="ql-block"> 中途不要下船</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登上了归国的轮船。钱学森跟家人在轮船上都激动万分,他们期望能早日触摸到祖国的土地。就在此时钱学森收到一封父亲发来的电报,电报上说,让他们路上小心,中途不要下船。</p><p class="ql-block"> 1955年10月1日清晨,钱学森一家顺利地回到了祖国。钱学森向父亲问起电报的事情,但是父亲却毫不知情。这究竟是谁发的电报,是谁在密切的关注着钱学森的安危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p><p class="ql-block"> 1954年7月22日,中方先释放了4名美国飞行员,可是美方还是不同意释放钱学森。1955年8月周总理把交换条件提高,同意释放11名美方飞行员。美方此时才终于动摇决定同意释放钱学森。</p><p class="ql-block"> 周总理经过一年多的谈判,才终于让钱学森获得了自由身。1955年8月4日钱学森一家终于登上了"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在船上钱学森收到父亲发来的电报,一再叮嘱他们中途不要下船,到境后会有人来接应他。</p><p class="ql-block"> 多年以后,钱学森才知道这封电报,究竟是谁发给他的。原来是周总理担心他的安危,但是又不想暴露自己的名字,引发不必要的麻烦,才让外交部以他父亲的名字给他发的电报。</p> <p class="ql-block"><b> 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b></p><p class="ql-block"> 1956年1月30日至2月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从美国归来才三个多月的钱学森,名列新增委员之中,应邀出席这次大会。</p><p class="ql-block"> 1956年2月1日晚上,毛泽东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产党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身份举行盛大宴会,宴请全国政协委员。</p><p class="ql-block"> 钱学森收到了毛主席签署的请柬,上面写着他的席位在第三十七桌。</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钱学森手持毛泽东主席签署的请柬,来到宴会厅,却发现上面写着的第三十七桌没有自己的座位。</span></p><p class="ql-block"> 这时,工作人员领着他来到第一桌。“来,来,学森同志,请到这里坐。”毛泽东老远就打着招呼。#领潮计划# </p><p class="ql-block"> 原来,毛泽东主席在审看宴会来宾名单时,用红铅笔把钱学森的名字从第三十七桌勾到了第一桌紧挨毛泽东座位的右侧——第一贵宾的位置。</p><p class="ql-block"> 钱学森坐下以后,马上成了会场的焦点。宴会一开始,毛泽东就指着钱学森,笑着对大家说:“他是我们几个‘王’呢!什么‘王’?工程控制论王,火箭王。各位想上天,就找我们的工程控制论王和火箭王钱学森。”</p><p class="ql-block"> 此后,毛泽东更是多次接见了钱学森,充分表明了毛泽东对钱学森的重视。</p><p class="ql-block"> 1956年,应毛泽东邀约,周总理带着归国不久的钱学森来到了菊香书屋。毛泽东看见钱学森进屋后,立刻放下手头的文件,抬头起身到门口迎接。</p><p class="ql-block"> 主席拉着钱学森的手说道:“盼星星盼月亮,可终于把你给盼回来了!听说美国人把你当成5个师,但是对我们来说,你的力量比五个师大多了!你的工程控制论,是我们国家建设的支柱啊!”</p><p class="ql-block"> 后来两人阔谈新中国建设,大胆说出了心中的祖国蓝图。突然,毛主席问道:“除了工程控制论,你的最大特长是什么?”</p><p class="ql-block">钱学森严肃的回答:“主席,我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一生所做的各种工作表示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的奖赏。”</p><p class="ql-block"> 听到钱学森的回答后,毛主席连忙点头表示满意,并对他委以重任。为了防止特务的暗杀,毛泽东高度重视钱学森的安全,24小时派保镖保护钱学森。</p><p class="ql-block"> 同时为了防止饭菜投毒,还给他配了一个食品安全员,凡是钱老的食物都有专门的人试毒。这在古代可是皇帝才有的待遇,就连开国十大元帅都未曾享有。</p><p class="ql-block"> 钱学森虽然享受着超高级别的待遇,但是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仅用5年的时间研制出了中国导弹,原子弹工作完成后,他还主动申请解除保护。</p> <p class="ql-block"> 1956年初,他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同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他的建议,成立了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并任命他为委员。</p><p class="ql-block"> 1956年参加中国第一次5年科学规划的确定,钱学森与钱伟长、钱三强一起,被周恩来称为中国科技界的“三钱”,钱学森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p> <p class="ql-block"> 归国之后,周恩来在各方面都给予了钱学森亲切细致的关怀,晚年的钱学森还激动地回忆起一件往事: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发射前夕,周恩来总理召集相关的科研人员在人民大会堂开会,临别之际,周恩来总理特意叫住了钱学森:钱学森,你不要太累着了。钱学森生前常对人说,对他一生影响最深和帮助最大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开国总理周恩来,一个是自己的岳父蒋百里。</p> <p class="ql-block"> 1957年聂榮臻在率科技代表团赴苏前,拿着一分代表名单到菊香書屋见毛澤东。 “主席,为了爭取苏联对中国发射导弹和火箭技术的援助,我们准备派人到苏联去谈判,您看代表人员名单怎么定?” 毛澤东想了想说:“聂老总,你就来做这个代表团的团长,你的代表团应该把新式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还有原子工业的人员包括进去。学森同志也应该去,很多问题只有他去才搞得清。” “我们也考虑到应当请钱学森同志参加我们的代表团。只是,苏联方面参加谈判的,既有职务,也有军衔。”聂榮臻认真地向毛澤东陈述着,“而我们的钱学森同志现在虽然是国防部五院的院长,可是郤没有军衔。为了与苏方对等,钱学森同志必须解决军衔问题。”顿了顿,聂榮臻接着说:“我们为这个问题请示了恩来同志,恩来同志说:“钱家森早在十多年前,美国就授于他上校军衔,我们共产党人为什么不能让他当将军?我看钱学森同志身负重任,又是世界工程控制論的创始人,論他的资格和贡献,至少应授于中将军衔。此事你回去和彭老总商量一下,必要时开个军委会,我也参加,把这个事定下来。”” 毛澤东想了想,说:“恩来同志考虑得很周到,我想钱学森同志作为工程控制論的创始人,至少也得授于中将军衔。” 就这样,钱学森穿着天兰色将军服,以中将军衔参加了中苏关于军事尖端技术的谈判。</p> <p class="ql-block"> 1960年,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并不再兼任该院一分院院长。从此,钱学森的主要职务一直为副职,由第五研究院副院长,到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再到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等,专司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p><p class="ql-block"> 1960年11月15日,在聂荣臻元帅现场亲自指导下,以张爱萍将军为主任,孙继先、钱学森、王诤为副主任的试验委员会,在我国酒泉发射场成功地组织了我国制造的第一枚近程导弹的飞行试验。</p><p class="ql-block"> 1961年,当选为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1962年,《物理力学讲义》出版。1963年,《星际航行概论》出版。1965年,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导弹工业部)副部长。</p><p class="ql-block"> 1966年10月27日 ,钱学森协助聂荣臻元帅,在酒泉发射场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的“两弹结合”飞行实验,获得圆满成功。</p> <p class="ql-block">为导弹起名字</p><p class="ql-block"> 钱学森归国之后,曾在陈赓大将的陪同之下,来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后文都使用简称),陈赓问钱学森是否能够研制导弹?而钱学森的回答却令人振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p><p class="ql-block"> 1949年时,新中国正式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同时搬开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刚从战争的洗礼中涅槃而出,可谓是百废待兴。在此期间,在国外工作的不少海外学子,也都听到了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纷纷准备归国报效。</p><p class="ql-block"> 在美国留学工作近20年的钱学森,同样收到了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拳拳赤子之心令其归心似箭,他摆脱美国联邦调查局的重重阻拦,终于在1955年乘船回到祖国。钱学森的归来,令祖国上下为之一振,有关领导也对钱学森相当重视。</p><p class="ql-block"> 1955年11月,钱学森在有关同志的陪同之下,来到了“哈军工”门口,热情会见了前来迎接的陈赓大将。不仅如此,陈赓大将还陪钱学森对哈军工进行了参观,并为其引荐任新民等诸多著名专家。</p><p class="ql-block"> 任新民是我国著名的航天技术与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专家,同时也是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在中国航天事业的50年中,任新民曾获得过该领域最高荣誉奖项,有“两弹一星元勋”与“中国航天四老”的称号。</p><p class="ql-block"> 在谈话之中,任新民向钱学森详细介绍了室外固体火箭点火试车的实验。钱学森顺着任新民的手望去,只见前方不远处有一个十米多高的铁架子,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任新民笑道:“不怕您笑话,钱先生,这就是我们做比冲实验的架台,虽然都是笨办法,但都比较有效,连火箭弹测曲线,也是如此”。钱学森点头道:“不容易,不容易,你们的研究工作已经有了相当的深度,尽管条件有限,但已经干起来了嘛,迈出这一步,实在出乎我的意料”。</p><p class="ql-block"> 任新民对钱学森的印象很好,在任新民的回忆中,钱学森是一位非常儒雅且博学的中年人,他说话一直温声细语,不仅一口地道的京腔,同时还会在话语中夹杂几个英语单词。最令任新民记忆犹新的,是钱学森为导弹取名字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如今“导弹”一词已经是妇孺皆知,可是在几十年前,人们根本就没有导弹的概念。导弹,其实是一种由火箭作为发射动力的可控炸弹,正因如此,其精准度才极高。但当时的国内科学家们,一般称导弹叫“可控火箭”,而国外的专家则将其命名为“飞弹”。</p><p class="ql-block"> 钱学森认为,既然导弹是一种可以控制的火箭炸弹,就必须在命名时将三者完全涵盖。首先,“可控火箭”的确突出了“可控”与“火箭”两个基础点,却偏离了导弹是炸弹的基本性质,而“飞弹”则更难以突出其特点,所以应该将其命名为“导弹”,可以表明它是一枚炸弹,又说明其本身可以被控制。自从钱学森选定的“导弹”名词出现后,科学界普遍对其进行认同,继而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在研究导弹命名的问题上,钱学森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导弹的制造与生产上,钱学森更是无比自信。在招待宴会上,陈赓大将对钱学森道:“钱先生,你看我们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钱学森未加思索,脱口而出道:“有什么不能的?外国人能造出来,我们中国人同样能造出来,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不成?”。陈赓大将听罢笑道:“钱先生,我要的就是您这句话!”</p><p class="ql-block">陈康讲完话,带头鼓掌,下面立刻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p><p class="ql-block"> 钱学森并没有说大话,他每一次成竹在胸的回答,都是基于广博学识之上。在此之后,钱学森带领诸多顶尖科学家组成的团队,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总结,用自己毕生所学,为新中国建造起了一座座航天、航空、导弹领域的摩天大厦。54年之后,在新中国60大庆阅兵之上,庞大导弹部队的亮相,实现了钱学森当年的豪言壮语,同时也书写了华夏军事强国的一曲壮丽恢弘的科技史诗。</p> <p class="ql-block"><b> 1970年,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b>并不再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研究院院长。</p><p class="ql-block"> 1979年,在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当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但钱学森没有到美国接受这份荣誉。</p><p class="ql-block"> 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86年当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三届全国委员会主席。</p><p class="ql-block"> 1982年,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当选为中国力学学会名誉理事长。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兼任该院一分院(即今天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论系统工程》出版,1988年《论系统工程》(增订版)出版。</p><p class="ql-block"> 1984年,在中国科学院第五次学部委员(院士)大会上,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执行主席。1992年,在中国科学院第六次学部委员(院士)大会上,被聘请为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名誉主席。</p> <p class="ql-block">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p> <p class="ql-block">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p> <p class="ql-block">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p> <p class="ql-block"> 1980年5月18日,中国第一枚洲际导弹发射成功。11年后,钱学森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称号。</p> <p class="ql-block"> 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蒋英在中央实验歌剧院担任艺术指导。为了满足广大工农兵的要求,她和演员们一起到大西北偏僻落后的地方巡回演出,并努力学唱中国民歌、昆曲、京韵大鼓,甚至京戏。每当登台演唱时,蒋英总喜欢请钱学森去听,请他欣赏,请他评论。有时钱学森工作忙,不能去听,蒋英就录下音来,带回家,待他休息再放给他听。为了照顾钱学森的工作与生活,领导安排蒋英先后在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歌剧系担任领导并任教。蒋英只好放弃自己最喜爱的舞台生涯,用自己的全部心血培养学生。如今,蒋英教授已是造诣精深的音乐艺术家,是中国当代讲授欧洲古典艺术歌曲的权威。到了晚年,夫妇两人依然生活得富有情趣,非常充实。</p><p class="ql-block"> 1991年,中共中央在为钱学森举行的颁奖仪式接近尾声时,钱学森谈到了他的夫人蒋英。他们结婚44年的生活过得很幸福,在1950年到1955年美国政府对钱学森迫害期间,她管家,为此付出了巨大牺牲;蒋英是女高音歌唱家,她与钱学森的专业相差很远,但正是由于她为钱学森介绍了音乐艺术,使钱学森丰富了对世界的深刻认识,学会了广阔的思维方法。钱学森爱好音乐,尤其是在蒋英的艺术熏陶下,他对音乐艺术有了更深沉的感悟,也给他的科学事业增添了无比的色彩。共同的志趣,使两人的感情生活更加和谐温馨、多姿多彩,也使他们的事业相得益彰。他们曾合作《对发展音乐事业的一些意见》一文,对中国音乐事业发展提出意见。</p> <p class="ql-block"><b>国家给了他一个特殊待遇,十大元帅都没有</b></p><p class="ql-block"> 钱学森无疑是海外归来的中国科学家里最有名的存在,他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中国建立初期经济落后,像他这样的科学家的工资也只有335.8元,但国家给了他一个特别待遇,连十大元帅都没这个机会享受这种待遇,这究竟是什么呢?</p><p class="ql-block"> 钱学森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在应用力学、物理力学、航天与喷气、工程控制论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28岁时就和恩师冯·卡门联合发现了卡门-钱学森公式,扬名世界,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物理天才。</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的时候,钱学森已经是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了,在听到祖国的好消息之后,钱学森可以说是归心似箭,一心想要回到国内为祖国的科学发展做贡献。但美国人也明白钱学森的价值,想方设法阻挠他的回国之路。</p><p class="ql-block"> 面对钱学森迫切地想要回国的愿望,美国先是用优越的条件和丰厚的待遇来劝说钱学森留在美国,但钱学森不为所动。于是美国见利诱不成改作威逼,用限制人身自由这样的方式阻止钱学森回国,可以说是非常无耻了。不过钱学森始终没有屈服,最后在中国政府和自己的共同努力下,他终于和家人一起回到了祖国的土地上。</p><p class="ql-block"> 回国后钱学森马上投入了祖国的科研工作,我国政府也给予了这些研究者极大的重视,尽力给予他们最好的待遇。当时钱学森一个月的工资是335.8元,比起他在美国的待遇当然是差远了,但钱学森深知国家的艰难处境,因此不计较得失,默默地为祖国做着贡献。</p><p class="ql-block"> 其实钱学森在回国之后还有一个特别的待遇,甚至连十大元帅也是享受不到的,那就是其拥有专门的食品安全员。国家深知钱学森这样的人才何等难得,因而是尽心尽力地维护他的安全,所有食物都要经过检验安全才能够食用,防止被人投毒,这不光是为钱学森着想,也是为国家的未来着想。</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西方国家重重的封锁之下独立研制出了自己的“两弹一星”,也就是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自强不息的精神,永不言败的品格。</p> <p class="ql-block">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钱学森的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p><p class="ql-block">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1999年中央授予钱学森",2001年编号3763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可以说,钱学森是中国科技领域里,当之无愧的一颗巨星。</p><p class="ql-block"> 胸怀赤子之心,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奉献一生的人,永远不会被人们遗忘。钱学森的名字将会被载入民族史册,代代相传。</p><p class="ql-block"> 强烈的爱国情怀,以及祖国的运筹,钱学森最终还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可以说钱学森为中国的科研奉献了一生,直到98岁逝世,还为中国留下了一项顶尖黑科技,而这项技术,曾经世界上只有5个人掌握,这便是高超音速风洞技术。</p><p class="ql-block"> 当初的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出现了有五个学生组成的喷气推进实验室,而钱学森就是这其中的一个。钱学森给中国留下的黑科技,也就是高超音速风洞,它能够通过模拟实验来得到一些可以用于飞行器上面的数据,其中涵盖的知识点那简直就是数不胜数。可以说就是因为有了钱学森留下的这项黑科技,中国才得以研究出属于自己的战机翱翔于天空,并且能够和美俄一较高下。</p><p class="ql-block"> 也是在高超音速风洞的基础下,中国逐渐开始往航空大国的方向发展,并且通过不断的改进,拥有了可以和美国媲美的航空技术。而中国的发展并不会止步于此,未来中国的战机,也将更上一层楼。</p> <p class="ql-block"> 一直到2009年的时候,钱老弥留之际,还用尽全力说出了“中国的长远发展”这七个字,看似短短的七字,在旁人听来却是字字戳心,这样一名98岁的老人在生命垂危的时候仍然记挂着祖国,着实让人感动不已。</p><p class="ql-block"> 钱老回归祖国之后,为祖国献出了自己的毕生所学,直到现在,钱老的技术仍然影响着中国的发展,而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正是因为应用了“钱学森弹道”才最终建立成功。</p><p class="ql-block"> 超音速飞行器已经有了很多年的研究历史,但是高超音速飞行器在武器研究领域一直是一个难题。而在许多国家的研制计划中,并没有把它的研制作为一个重要议题。在二零一九年10月1日阅兵典礼上,中国东风–17弹道导弹的亮相标志着中国在这一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东风-17弹道导弹是一对于中近程目标的精确打击,有全天候、无依托等特点,可对中近程目标实施精确打击,是真正实现了“打水漂”的成果,也是突破了世界性难题的成果,参与东风-17的研发人员正是国内著名女科学家祝学军。</p><p class="ql-block"> 钱老确实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和钱老同样为中国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也不在少数,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中国才能够像现在这样繁荣和富强。</p> <p class="ql-block"> 有一次一名日本女记者问金一南将军:当年你们极力反对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现在没声音了,终究还是服软了么?金一南将军毫不客气回复,看来你不了解我们,反对部署萨德,我们不是说说,所以我们有了DF-17高超音速。萨德已经成为了摆设!</p><p class="ql-block"> 东风-17高超音速有多厉害?进入大气层后飞行速度高达10马赫,你部署你的萨德,我们战术上超越你,DF-17是常规武器,但是可以让目前所有传统防空导弹系统形同虚设,两大最主要特点,一是蛇皮走位,二是速度快。</p><p class="ql-block"> 金一南将军说:“落后就要挨打,拥有实力才是硬道理。我们不会因为和平久了就忘记了历史,不会因为生活安逸了就没了血性。”</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胜利,这场胜利不仅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强大的军事实力,也让国人信心大增。而这一切都是来之不易。</p><p class="ql-block"> 70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这一战打出了中国建国以来几十年和平发展的大好空间,然而居安思危,中国决不能幻想躺在舒服的摇篮里就能长大。</p><p class="ql-block"> 和平发展的70年间,很多国人开始有一种安逸享乐的思想,认为中国以后只发展经济就可以了,但是1999年南联盟大使馆事件给中国人敲响了警钟。</p><p class="ql-block"> 1999年的中国南联盟大使馆被炸事件为国人敲响了警钟。事件发生后世界震惊,然而美国人只是轻飘飘地来了一句:对不起,看错地图了!但即便知道美国人是故意的,我们也无可奈何,当时我们国家只是抗议了一下,什么都没有做,不是不想做,而是因为当时我们和发达国家不管在经济方面还是军事实力方面的差距实在是太大,各个方面都受制于人。</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段让人至今想起都心痛的历史。当时中国的经济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当时我们的海军只有一艘战略核潜艇。海军的领导至今讲起来还痛心疾首。大使馆被炸之前,核潜艇已经从80年代开始停止生产了,因为大家觉得要搞经济,认为有钱了就强大了。但是如果你的腰杆只有钱包,没有大炮,钱包很快就会被别人抢走。</p><p class="ql-block"> 这一炸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只会对别人微笑,不会对别人瞪眼,她就永远无法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p><p class="ql-block"> 南联盟事件,惊醒了国人,让国人明白了一个道理 ,没有守护财富的实力,就算有再多的财富也是别人口里的一块肉。你的枪杆子不够硬,腰杆上不别上大棒,怎么维护国家安全?</p><p class="ql-block"> 中国近些年来注重综合国力的提升,军事实力快速崛起。近年来我国南海种岛,中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完成美济岛,永暑岛和褚碧岛的吹填和机场建设工作,在南沙群岛北部已成鼎足之势,中国在南海的角逐中会逐步形成优势地位,从此以后,南海大局可定!而面对美国航空母舰武力逼南海威胁,中国“东风必达”、战略轰炸机已经预备发射,吓得美航母仓皇逃窜,大失国威。</p><p class="ql-block"> 正如金一南所说: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保卫南海在内的每一寸领土不受侵犯。</p><p class="ql-block"> 大家回想一下,一百多年来,我们就是没有先进的武器,才被列强欺凌的。这些苦难为什么会发生在中国?中华民族曾经历过的百年沉沦、沧桑苦难,老一代的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稳定,可惜,我们的过去,他们走过的路,很多人已经忘了。</p> <p class="ql-block"> 中国航天员大队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次发射成功后,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都会去看望钱学森。</p><p class="ql-block">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也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人民科学家钱学森逝世十周年。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全党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重温钱学森光辉灿烂的科学人生,回顾他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和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障。</p><p class="ql-block">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广大科技工作者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中坚力量,是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的生力军。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离不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参与、主动作为,离不开大力宣传和弘扬科学家精神的舆论氛围。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应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核心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高度重视“人民科学家”等功勋荣誉表彰奖励获得者的精神宣传。</p> <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角,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p><p class="ql-block">钱学森精神:</p><p class="ql-block">1.勇攀事业顶峰的精神;</p><p class="ql-block">2.心系祖国和人民的精神;</p><p class="ql-block">3.淡泊名利的精神;</p><p class="ql-block">4.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p><p class="ql-block">5.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精神;</p><p class="ql-block">6.认真踏实严谨治学的精神;</p><p class="ql-block">7.自信达观的人生境界。</p><p class="ql-block"> 5000年以来,为中华民族独立自强崛起而涌现的杰出华人灿若星河,数不胜数。钱学森对中国人民的贡献,无疑却是亘古罕见的。他的科学成就,本应用于世界人民的和平事业。反对战争,热爱和平,我想这一定是他老人家的初衷。在这位伟人面前,我想人世间的一切罪恶与丑陋都应感到羞愧、颤栗。</p> <p class="ql-block"> 一, 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对祖国无限忠诚,是钱学森爱国主义情怀的核心要素和突出写照。中学毕业,他选择报考以工科见长的交通大学,立志实业救国;大学阶段,他亲历国家屈辱和民族苦难,毅然转向航空工程,矢志航空救国;留美期间,他深感振兴祖国航空工业现实需要,从航空工程转向航空理论研究,成为空气动力学与应用力学领域的世界著名科学家;回国以后,他舍弃个人专业兴趣,服从国家需要,投身“两弹一星”工程,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到了晚年,他退出国防科研一线领导岗位,回归学术研究,构建起现代科学技术体系这一人类全部知识的宏伟大厦。钱学森通过人生五次选择,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赤子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 二, 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钱学森勇于探索,开创科学技术未知领域。他以敢为人先、敢立潮头、敢于超越的勇气,探索科学新领域,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科学前沿问题,开创和发展了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思维科学等诸多新兴学科,增强了中国学术界的理论自信和科学自信,提高了中国学者在国际上的学术话语权和学术影响力。钱学森善于攻坚,不断攻克国防科研难关。在主持中国航天关键技术攻关和型号研制的过程中,他创造性地将技术科学思想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确立结合航天和国防建设需要开展科研的指导原则,突破了大量关键技术,为许多重大航天项目的成功实施奠定了理论基础,为我国导弹航天事业发展作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贡献。钱学森敢于突破,构建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他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导,运用博大精深的系统论思想,广泛吸收现代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构建起现代科学技术体系。</p> <p class="ql-block"> 三,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钱学森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对待科学实事求是。他向来尊重科学规律,坚持以学术本身作为判断学术是非的标准,尤其对具有挑战性、批判性创新观点的年轻学者更是大力扶植、积极勉励。他大力提倡学术民主,反对学术专权,敢于挑战权威。他一直坚持学术标准和科学规范,对待科学问题一向严谨、严肃、严格。他始终紧跟科学技术发展步伐,成为科学技术前沿的开拓者,保持着一位杰出科学家崇高的学术操守和价值追求。钱学森一直紧跟科技前沿,科学追求终生不渝。他数十年如一日,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跟踪世界科技发展前沿,保持着对科学技术的高度敏感性。</p> <p class="ql-block"> 四,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钱学森毅然回到祖国服务,投身国防科技事业。他克服重重困难回到祖国后,将自己的奋斗激情和满腔智慧毫不保留地奉献给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开创了举世瞩目的中国航天伟业,捍卫了国家安全,推动了民族振兴,促进了社会进步,并从整体上大幅推进了中国科技水平的提升。钱学森淡然面对荣誉地位,大师风范可见一斑。他襟怀坦荡、光明磊落,不慕虚荣、品行高洁,始终以淡泊之心对待功名荣誉。钱学森一生不谋权位,对“官”不在意;不图功名,对“名”不在意;不求富贵,对“钱”不在意。他对事业极为热爱,对工作极为投入,诠释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体现了崇高的大师风范。</p> <p class="ql-block"> 五,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钱学森组织协同攻关,探寻航天制胜法宝。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在中国航天创建过程中,钱学森一直强调协同攻关、总体设计,并将其应用于社会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之中,做到了身体力行、创新发展。在钱学森带领下,广大航天科技人员“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铸就了伟大的航天精神,成为中国航天事业成功的基石。钱学森提倡集思广益,推进学术协同发展。晚年,他潜心学术研究,在构建现代科学技术体系过程中,凝聚了一大批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不同研究专长的专家学者,共同推动和促进学术协同创新与发展。</p> <p class="ql-block"> 六,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钱学森重才育才,致力航天人才队伍建设。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才成为最稀缺的资源,这在代表科学技术最高水平的国防航空工业领域尤为突出。钱学森以渊博学识和师表情怀,通过亲自为大学生和青年科技人员讲授“导弹概论”“星际航行概论”课程,作为主要负责人开办力学研究班,培养了新中国第一批导弹航天和力学专业人才。他不愧是中国航天早期人才培养的开拓者,厥功至伟。他慧眼识才,力荐科技新秀勇挑大梁。他深切关怀青年人成长,不但善于发现人才,而且积极举荐具有成为领军潜质的科技新秀勇担航天重任。他大力提携专家型帅才,着力培养领导型将才,包括孙家栋、王永志在内一大批堪当重任的科技领军人才脱颖而出。中国航天事业由此薪火相传,形成了一支年轻化、梯队化、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钱学森为国谋才,晚年仍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念念不忘。他提出的大成智慧教育思想着眼人的全面发展和国家长远发展,饱含着深挚的人文情怀和深邃的战略眼光,理论内涵丰富、现实指向鲜明,对于国家科教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 钱学森作为近现代中国百年难遇的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是中国科学史和教育史的集体荣耀。他以一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自我鞭策,真正做到了“我以我血荐轩辕”。</p><p class="ql-block"> 以钱学森成长经历为参照,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钱学森是自我成长、自觉成才的典型,他的成长经历是一部创新型、战略型科技领军人才培养的厚重教材。其基本经验包括:将人生志向选择“绑定”国家战略需求,真正做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刻苦钻研、不懈进取,矢志学有所成,并将个人所学投入报效祖国的时代洪流之中;锲而不舍、勇攀科学高峰,无私奉献、永葆家国情怀,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应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从钱学森成长经历中探索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和有益经验,获得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启迪。</p><p class="ql-block"> 以钱学森精神品质为标杆,恪守为民宗旨,服务国家需求。钱学森终其一生,以服务国家为最大荣耀、将群众口碑视为无上光荣。他以执着坚守和卓越贡献、超凡智慧和崇高风范,将个人事业融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之中,留给中华民族无以穷计、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发扬尊重科学、尊重科学家优良传统的今天,从钱学森身上体现的崇高风范和品质中汲取丰厚精神给养,为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懈奋斗,既是我们告慰钱学森同志教育遗愿的最好方式,也是中国大学的社会责任所在。</p><p class="ql-block"> 以钱学森人生功绩为示范,发挥榜样效应,培育时代新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钱学森为祖国和人民建立了卓越功勋,成为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光辉典范。在中国高等教育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今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无可推卸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应从钱学森的非凡历程、卓越成就和崇高风范中获得源源不断的教育滋养,以榜样的力量鼓舞人、引导人、塑造人,努力培养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和民族复兴伟业的高素质人才。我们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中国的导弹数量是多少?</p><p class="ql-block"> 以下数据均为美国官方推测,仅供参考东风–11短程导弹700–750枚,发射架120–140具;东风–15短程导弹350–400枚,发射架90–110具;射程3000多公里的东风–3中程弹道导弹15–20枚,发射架5–10具;东风–21C导弹85–95枚,发射架75–85具。中国的洲际弹道导弹现在大约有160枚,其中东风-5有20枚(还是初期的判断,射程为13200公里)),东风-5A(东风-5改进多弹头型,射程12800公里)有30枚,东风-31远程弹道导弹(移动式和固定基地式,射程分别为8000公里和10000公里)有24枚,东风-31A固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射程为12000公里)大约有50枚,再加上改进的2艘092G的20枚"巨浪-2"和初步进入试验状态的094型核潜艇上的16枚,则中国具有核反击能力的洲际弹道导弹160枚。</p><p class="ql-block"> 我们国家的导弹虽然在性能上没有其他的世界大国的先进,但是我们还是有一定的优势的,国家向外界透漏的很少,但是这并不证明中国的武器就不好,实际上中国的武器不像我们从一些杂志或其他的地方说的那么的落后,中国当年用算盘子打出原子弹,难道在现在中国的科技已经很先进的情况下还做不出另世人感到惊奇的事吗?所以要相信中国,要相信中国的实力,中国不怕任何世界上其他的国家,因为我们的国家有实力不怕,这不是一句空话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