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天堂——霞浦

兰草

<div>霞浦县位于福建宁德市,与台湾隔海相望,绵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岛屿、港湾成了霞浦地理特色,是福建最早开放对台贸易口岸;这里依山 、临海享有“ 中国 海带之乡”、“ 中国紫菜之乡”“ 中国最美的滩涂”之美誉;北有坝上,南有霞浦,每年全国各地的摄影人总是怀揣梦想、乐此不疲来到这里。</div> 4月24日结束了厦门五日游,坐9点动车约3小时到了霞浦,雷导接站,下午4点就安排了南湾围网的开拍。<div>南湾围网又称“海上甲骨文”,由于滩涂养殖和赶海的需要,渔民们在滩涂上修筑了许多不规则的围堰及低矮的长堤和短堤,退潮时它们展露无遗,涨潮时随着海水的升高,没有淹没的海堤形成了奇妙的图案,犹如“海上甲骨文”;围江是霞浦养殖鲍鱼的出名地,当地的海带基本是给鲍鱼食用的。</div> 浒屿奥渔村几代人靠打鱼、拾贝为生,长年居住在简陋的小船内,过着艰辛的海上漂泊生活,这样的一个群体,被人们称为“海上吉普赛”连家船民。在下青山大桥上拍摄海上日落,金灿灿的阳光映射着连家船和整齐的鱼排,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霞浦第二日早4点我们启程来到大桥,然而天公不作美没有看见日出,但呈现简一的线条画面也很美。 沙江镇有个临海而建的古村庄叫沙江村,两条S型航道把村庄与对面的大海和另一处海中小岛相连。海中的小岛仍有渔民居住,小船往返于两村庄之间。滩涂上竹竿错落有致排列在大小“S”形的港湾水道两边,形成了优美线条,构成了独特的滩涂风景;第三日中午3点,在细雨霏霏中我们来到了S湾拍摄。<br> 东壁小渔村位于岛坡上,海面布满了养植的毛竹,远方是连绵叠加的山峰,这里是日落的理想拍摄点,沙滩上一条弯弯曲曲的水道,小溪流从中穿过,冲刷岀一片复杂多变的纹理,海浪沙滩光影变幻,柔美的线条在日落的余辉下呈现出金灿灿的色调。我们来到东壁雨过天晴,只是期待的火烧云没有出现。<br> 在霞浦县盐田镇鹅湾村附近的滩涂有一片小小的红树林,随着潮起潮落,或露出滩涂或与海水浑然一体,再加上小渔船点缀其中,像一幅幅水墨画看上去很美。 我们又去了渔家女的家,渔家女给我们表演了织鱼网的情景。 半月里是畲族聚居的村庄,被誉为“畲族历史文化名村”,有近3百年历史的龙溪宫,雷世儒大厝、雷位进故居、雷志茂故居、秀才院、雷氏宗词。村民雷其松自费办起“畲族民俗博物馆”,收集了相当数量的涉及畲族人民生产、生活、风土人情的历史文物;2005年这里的古建筑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个90后老太是这里的明星表演非常到位。 雷世儒,清朝武举人,他武艺高强又善于经商,他将当地的茶叶等产品通过海运销往福州,在福州购得丝织品、布料等销往台湾,再将台湾的大米、糖等运回霞浦销售,从而积累了雄厚的资金。道光年间建大厝大小房间38间,古宅雕梁画栋,气势非凡,且存文物颇丰,是闽东地区重要的畲族文物古迹。 在杨家溪渡头村,有一片古榕树群,树龄最大的近900年,小的也有140多年。早上光线穿过树荫,形成光柱,男子牵着水牛、老奶奶身挑扁担和那个可爱的赶鸭姑娘,在大榕树下走着跑着,好一派闽南农村劳作的田园风光,很美很梦幻。 1983年霞浦县养殖场利用海带浮架套养贻贝获得成功,1984年海带夏苗在自然海区又获得成功;每年4-5月份海带收获的季节,吸引了众多的游客来这儿观光摄影。 返回的路上去了鳗鱼网打卡。 花竹村距霞浦县城约40公里,这里居高临下,水天相连,有着一望无际的景深。花竹还是观赏“福瑶列岛”全景的最佳地点,尤其日出最为壮美,散射光照下,变幻莫测的色彩,展示出一种天人合一的壮美景观,若适逢云雾飘浮之日,海面上云蒸雾涌,轻盈柔美,福瑶列岛若隐若现,犹如海市蜃楼般迷人。我们运气不佳,凌晨3点起床赶到这儿,太阳冒了个头又缩了回去,风很大很冷,没看见想看的景色。<br><br> 下午又去了浒屿澳村养扇贝的养殖场, 北岐离霞浦县5公里,这里有“滩涂拍摄一号点”之称,无论春夏秋冬,这里都是摄影发烧友的圣地,每一幅流动的画面,都值得用触觉去捕捉,用灵魂去纪录。然而,我们4点出发来到这里还是失望而归。 霞浦五日游匆匆结束了,我们有惊喜、有收获、也有遗憾(因为天气原因始终没有看到惊艳的日出日落)。虽然如此也没减少我们对这个地方的神往。霞浦真的很美,雷导人也很好,我们在这里吃的好、住的好,享受了最好的服务;此次的遗憾我们会找机会再来这里,结束的当天我们坐动车返回了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