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小学第五期新父母课堂开课第三讲—了解个体心理发展规律,维护孩子心理健康

涛蕾轩熙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5月28日下午,</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background-color: rgb(173, 234, 142);">希望小学新父母课堂第三讲在朝华楼会议室举行,参加本次课堂的有副校长霍宪军,家庭教育指导师王宗柱、王洪涛,家委会主任王琳,副主任郭玲君、王康,秘书长刘蕾,以及40多名家长学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课堂开始之前,王洪涛老师和王宗柱老师分别对第一讲和第二讲的学员作业做了点评,对优秀学员的作业提出了表扬,对所学知识做了进一步的升华与总结!并强调作业内容,一定要写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领悟学习的真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173, 234, 142); 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本次课堂的主题是了解个体心理发展规律——维护孩子心理健康,家庭教育指导师王洪涛主讲。</span></p> <p class="ql-block">  王洪涛,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生涯规划师。山东省教育厅家庭教育人才库专家,德州市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德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夏津分会会长,夏津县未成年人校外心理辅导站站长。德州晚报、夏津县共青团县委、妇联、法院特聘心理咨询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课堂开始,王洪涛老师向大家推荐了《泰戈尔诗选》这本书,并从《新月集》中选出三首诗歌《责备》《著作家》和《恶邮差》,分别对这三首诗歌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解读。 《新月集》中的诗篇全部都是献给孩童的。作者用成人的心理揣摩着孩童的志趣,以朴素的笔调,明快的语言,清新的意境,刻画出一幅孩提时代欢乐的生活图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王洪涛老师请学员朗读了第一首诗歌《责备》,在她声情并茂地朗读中,学员们渐渐地有所感悟,在王洪涛老师的引领下,学员们踊跃表达自己的想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有学员说:这首诗歌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写照;有学员说: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会有类似的场景发生;还有学员说:能从中体会到孩子的委屈……真是各抒己见,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见解。王洪涛老师对学员们的想法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并指明了什么时候该责备孩子,什么时候不该责备孩子。强调了理解孩子的同时,一定要坚守原则,决不允许触犯底线。孩子不同成长期的能力不同,不要要求他必须做对,要遵循不同时期的能力变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接着王老师请学员朗读第二首诗歌《著作家》,并请学员表达自己对这首诗歌的理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读了这首诗歌,您又有什么感受呢?感受到妈妈对爸爸的写作和孩子的“写作”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了吗?如果你是这位妈妈,当孩子感到困惑和不公时,向你提出这些问题时,你该怎么回答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读了泰戈尔的这首诗,突然从繁情琐事中抽离出来,犹如进入孩童的脑海,那里有清澈的言语,看似天真却充满智慧的发问,清泉般的思绪注入我们荒芜的内心,让我们愿意去理解和包容孩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第三首诗歌《恶邮差》,王老师依然请学员朗读了这首诗歌。读完学员们也纷纷各抒己见,展开了激烈的探讨。有学员说:孩子太懂事了,太体贴了,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和酸楚;有学员说:这首诗表达了孩子对妈妈无私的爱;还有学员说:他在担心妈妈,他想弥补,想让妈妈开心起来。王老师提问说:如果你是这位妈妈,你该怎样告诉孩子,让孩子解除对你的这份担忧呢?相信大家会有不同的答案。</span></p> <p class="ql-block">  本文以妈妈的神情作为总起,用孩子幼稚的思想来贯穿全文,孩子的天真、愚昧诗人可笑不得,面对母亲的忧愁神情,孩子的小心开始隐隐做怪,指使他替父亲写信给母亲。孩子的心灵是多么的可贵,对母亲的爱恋,由此可见。</p><p class="ql-block"> 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呢?当父母下班回到家为父母端上一杯热腾腾的茶,这就是一种感动;坐在公共车上为老人让座,也是一种感动;看到朋友受伤一句温馨的问候,也是一种感动……当抬起头仰望蓝天,就会发现感动其实很美好呢!哪怕是不为别的只为达到让人心情舒畅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感动”二字对我来说并无太大意义,只是一个不经意才发现人世间的纷纷扰扰里存在多少遗憾。望着那一个个孤单的背景,心不禁落了一个节拍。为什么那么孤单,为什么要有那么多的遗憾存在?为什么不可以多一点天真无邪的问候,少一点世间的纷扰,但愿感动能化作暖流在每个人的心里流淌。希望感动的故事不要间断,仍在延续,不要像彼岸花那样,美丽着,最终孤独的凋零。</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彼岸花逝了,人间真情依然留有点点余迹。生命不要因为少了感动而随之变得淡乏无味才好,但愿,感动永驻人间,不要只留下零零散散的记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趁课间休息,张校长、霍校长,王宗柱老师,王洪涛老师和全体学员一起合影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  课间休息过后,王老师接着讲人的五种需要,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本堂课到此结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您都有哪些感悟和启发呢?不妨在评论区发表一下吧!谢谢大家的品读!</span></p> <p class="ql-block">制作:刘蕾</p><p class="ql-block">审核:霍宪军</p>

学员

孩子

洪涛

感动

诗歌

课堂

这首

老师

妈妈

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