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与发现 反思与记录——记实小附幼五月主题教研活动

实验小学附设幼儿园

<p class="ql-block">  为深入持续推进<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园“安吉游戏”活动,逐步</span>提高全体教师指导儿童玩安吉游戏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实验小学附设幼儿园于5月31日开展了安吉游戏中“观察与发现 反思与记录”专题教研活动。下午4点半,老师们准时入座大四班,开始了集中学习,本次教研由大四班叶东花老师主持。</p> <p class="ql-block">  放手游戏,发现儿童,打破传统观念,建立正确的儿童观,重新认识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是实现儿童真游戏革命的关键一步。<span style="font-size: 18px;">老师必须用心去观察,用慧眼去发现:什么游戏才是孩子最喜欢的游戏?在游戏中,孩子怎样玩才开心?在游戏中,孩子们究竟能获得些什么……</span></p> 观察与发现 <p class="ql-block">  “闭住嘴、管住手”,最大程度地放手,最小程度的介入,使得真实的儿童和真正的游戏能够客观充分的展现在教师面前,这是教师观察的宗旨。</p><p class="ql-block"> “睁大眼 竖起耳”,是讲教师必须打开心灵去观察儿童的游戏行为:全神贯注地看儿童在游戏中做了什么;高度集中注意力去聆听儿童在游戏中说了什么;放下自己的主观臆断,带着好奇和尊重去发现和欣赏儿童在游戏中的真实表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一、如何观察游戏?</b></p><p class="ql-block"> 1. 定区域观察</p><p class="ql-block"> 定区域观察就是在某一区域内观察,发现在该区域内的所有游戏活动,从游戏开始到结束进行完整观察,用视频或照片记录该区域发生的游戏类型、游戏玩法、使用的游戏材料以及不同的儿童有什么游戏偏好等信息。通过定区域观察能让教师发现儿童在该区域内对于游戏类型的选择,以及玩法创新等方面的表现。</p> <p class="ql-block">  2. 定个人或小组观察</p><p class="ql-block"> 在观察时可选择固定的个体或游戏小组作为观察对象,进行连续性跟踪观察,看他们在一定时间内游戏的状态与变化进行完整的观察记录,了解他们是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获得经验的,也可以从中发现游戏中的儿童是如何调整游戏难度的,通过这种观察方式,将有效更新教师对儿童游戏价值的认识,使教师改变对儿童的看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3. 定材料观察</p><p class="ql-block"> 教师有针对性地去观察儿童如何使用某种材料、某种设施,并以此开展游戏的情况。还可以观察同种材料的不同玩法,不同材料的同种玩会儿,在观察记录游戏材料玩法的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儿童使用游戏材料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会对儿童的游戏表现产生新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二 发现儿童会做什么</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1. 儿童会在游戏中呈现喜悦与投入的状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将游戏的自主权还给了儿童后,在不断地观察中,教师们发现:在解放了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之后,游戏不用教儿童天生就会玩;儿童会立即沉浸在自主游戏所带来的喜悦与满足之中;儿童在游戏中能够全身心投入;在充满安全感的氛围里,儿童敢于大胆冒险,并获得了成功的自豪;儿童在专注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时因为不会打扰而呈现出幸福的状态。</span></p> <p class="ql-block">  2. 儿童会自如转换游戏类型</p><p class="ql-block"> 在传统的游戏组织中,教师往往会按特定功能划分区域,再按照区域特定功能,分类组织特定游戏。放手让儿童自主选择玩什么和怎么玩后,通过观察教师们发现:儿童的游戏没有受到空间和环境的束缚,能自如转换游戏主题和类型。</p> <p class="ql-block">  3.儿童会创造性的使用材料</p><p class="ql-block"> 教师对儿童游戏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持续观察,发现:儿童在游戏中能够对材料进行自如替代,并进行充分想象,一种材料会玩出多种花样,多种材料也会玩出同种玩法。游戏中缺什么就能有什么,儿童创造性的使用材料的能力是那么的了不起,教师也发现成人的设计根本比不上儿童的创意,他们能更切合游戏的实际去使用材料,成人过去投放的那些逼真的材料,会让儿童失去对游戏材料替代想象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  4. 儿童会进行自我保护</p><p class="ql-block"> 在持续完整的观察之后,教师发现儿童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鲁莽”,他们会自主判断游戏的危险程度来掌控游戏,不仅会保护自己,而且还会保护同伴。冒险不等于危险,儿童在游戏中冒险是为了寻求刺激,同时也挑战自己的能力极限,从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5. 儿童会自我调整游戏难度</p><p class="ql-block"> 经过观察和反复教研发现看似简单的重复游戏,其实并不简单,重复是有变化的,儿童在重复练习中一点一点的调整着难度,创造着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以适合自己的节奏,小步递进的突破自己的能力极限,这是教师分层次指导和射击游戏无法达到的境界。儿童这些主动发展的能力需要放手游戏和精心地观察才能发现。</p> <p class="ql-block">  6. 儿童会对游戏进行表征和反思</p><p class="ql-block"> 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独特的表征方式,不同年龄的儿童有不同的表征特点,儿童对自己的游戏经验的表征和反思是需要去倾听和发现的,教师要像放手游戏一样,放手让儿童去表征,聆听儿童的想法,发现儿童的发现。</p> 分组讨论 <p class="ql-block">  集中研习“观察与发现”后,大、中、小各段继我园开展安吉游戏以来的实际情况,共同梳理了三个主要问题进行研讨。</p> <p class="ql-block">  各组研讨结果</p> <p class="ql-block">  各组中心代表人发言</p> 反思与记录 <p class="ql-block">  在安吉课程中,有一个环节叫“游戏故事”,即儿童通过绘画的方式,对游戏经历进行回顾、反思、叙述和表达。这是安吉幼儿教育理念,关键词的一种体现。</p> <p class="ql-block">  每次游戏结束后,儿童会自主的画自己想要表达的游戏内容,把直接经验用抽象方式表达出来,这是儿童第一次反思。</p> <p class="ql-block">  儿童用语言向教师和家长表达自己画了什么,是如何游戏的,成人再用文字把他们的原词原句完整的记录下来。在跟成人进行表述的时候,儿童会再次思考自己在游戏中有哪些发现和想法,这是第二次反思。</p> <p class="ql-block">  当儿童看到自己的经验、自己的画、自己的语言被成人用抽象的文字表征出来以后,会再一次回忆思考自己的游戏,这是第三次反思。</p> <p class="ql-block">  游戏故事会在教室的墙面、阅读架等空间展示和存放,儿童可以不断地、反复的去看,跟自己的游戏对话,这时就蕴涵着更多的反思。</p> <p class="ql-block">  教师用自己在游戏场观察拍摄的游戏照片、视频,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或班级分享,让大家交流自己的游戏内容,儿童在梳理和表达自己做法和想法的同时,也会去思考别人的想法和做法,这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也是一个深入反思的过程。在这一系列反思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发展,包括认知、社会、情感、体能、语言、艺术等方面。</p> 案例分享 <p class="ql-block">  部分教师分享了自己在安吉游戏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故事、反思,确定了今后活动中的切入点。</p> 园长点评 <p class="ql-block">  吴玉凡园长对本次活动做出点评:大家<span style="font-size: 18px;">结合游戏进行教研,一起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就是在改变,在发展。</span>有学习才有产出,才能更好地收获!就像孩子们通过游戏反复练习新技能、探索学习新发现一样,<span style="font-size: 18px;">希望老师们继续学习,提高自己专业</span>能力,持续发展。</p>

游戏

儿童

观察

教师

反思

发现

材料

自己

安吉

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