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党的百年历史是中华民族不屈的奋斗史。没有成千上万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的舍生取义,没有成千上万共产党员“千磨万击还坚劲”的艰苦奋斗,就没有今天我们国家的辉煌。 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提升党员的党性修养,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5月27日上午,高庙小学党支部全体党员在党支部书记张红梅的带领下,到水母宫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div> </div> 我们首先来到冯玉祥将军别墅。冯将军率部抗日时的指挥部曾设于此,这儿是将军时常居住和办公的地方。<div> </div> 冯玉祥(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字焕章。安徽人。他戎马一生,由士兵升至一级上将,所部从一个混成旅发展成为一支拥有数十万人的庞大军队。在其50余年的军事生涯中,以治军严、善练兵著称。纵观冯玉祥一生,在军阀混战时期多次下野又多次起兵,抗战爆发后,一直坚持着抗战的主张。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1933年开始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在张家口组织民众抗日同盟军。冯玉祥是民革创始人之一。 代表诗作:</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平民生平民活</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不讲美不求阔</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只求为民只求为国</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奋斗不已守诚守拙</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此志不移誓死抗倭</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尽心尽力我写我说</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咬紧牙关我便是我</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努力努力一点不错</div> 将军征战沙场时的马鞍 将军的手枪、皮带等随身物品 <div><br></div><div> 毛泽东评价冯玉祥:“置身民主,功在国家”。</div> 冯玉祥将军先后两度在塞外山城张家口战斗、工作和生活过。他曾在这方充满神奇和魅力的热土上叱咤风云、浴血疆场、威震敌胆、名扬天下;张家口广袤的大地留下了他伟岸的身影和光辉的足迹。青山绿水可以作证,张家口人民世世代代永远怀念他! 接着,我们来到了吉鸿昌将军纪念馆。 吉鸿昌(1895年10月18日~1934年11月24日)中国抗日名将。 1913年,入冯玉祥部,从士兵递升至团长。骁勇善战,人称“吉大胆”。吉鸿昌率领的部队佩戴着白底红边臂章,上写“不扰民,真爱民,誓死救国”。 <div> 1931年,父亲去世,为牢记父训,他在饭碗上亲笔题写了“作官即不许发财”,每日三省其身,并请陶器厂仿制了数百个瓷碗发给全体官兵,共志廉洁。<br></div> 1931年九一八事件之后,抗日呼声日益高涨。以吉鸿昌为首的西北军将领,酝酿在张家口成立抗日同盟军。在此过程中,将军加入了共产党,并且成为同盟军的领袖人物之一。 1934年11月24日,蒋介石密电北平军分会,下令对吉鸿昌就地枪决。就义前,吉鸿昌对特务们说:“我为抗日而死,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给我拿个椅子来,我得坐着死!”椅子搬来了,吉鸿昌面对枪口坐定。行刑的特务被他的凛然正气震慑住,用颤抖的手举起了枪。<br><br> 枪声响了,吉鸿昌仰靠在椅子上英勇就义,时年39岁。<div><br><div> ”不思量,自难忘、唯有泪千行......<br></div></div> <div> “青山处处埋忠骨,将军马革裹尸还!”</div><div> 将军魂兮归来,请你再看看祖国的山河,再看看你曾经战斗过、保卫过的张垣大地! </div><div><br></div> 参观完吉鸿昌纪念馆,我们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在将军塑像前,全体党员面向党旗,举起右手,怀着对英雄的无限崇敬之情,用铿锵有力的语气,庄严向党旗宣誓!<div>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勇挑重担,恪尽职守;立德树人,服务教育,做一个无愧于人民的教育人!</div>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b></p></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