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边偶寄·排骨》 作者:江礼旸

江礼明

我从小欢喜吃排骨,尽管有一段时间肚皮里呒没油水,大家欢喜吞老壮肉,我还是对排骨情有独钟。读初中、高中时在学校里吃中饭,每年有两天分别可以吃大肉面一碗,许多同学指名要吃壮点个肉,我还是让在最后,尽量吃瘦点个。有一位物理老师业余在棋队下棋,每次可吃一碗排骨面,我直羡慕不已,立志长大了参加文体社团,也能常常吃到排骨面。 排骨可以红烧,也可葱(或洋葱)㸆。祖母在世时,也吃过粉蒸大排(婺源人擅粉蒸蒸)。当然还可炸猪排,将排骨用刀背敲得延伸,拍上面包屑油炸,並蘸辣酱油,是我最爱,可惜不能常吃。进德大西菜社,一定要点客炸猪排,这是他家招牌,当然比家里老娘炸得地道。顺便说说辣酱油,这是1949年后,外商撤走后,专供的味汁没了供应,国人自行研制。辣酱油酸酸微辣,居然不比舶来品差,甚至更合国人口味。辣酱油有蓝牌、黄牌,黄牌更胜蓝牌一筹。 上海有两家排骨年糕店,一家鲜得来,一家小常州。鲜得来开在光明中学隔壁,排骨炸后涂上自制果酱,另有氽后年糕两条。小常州门口摆排门板,称排骨好比排门板大,並在电台滑稽节目做广告。结果鲜得来以味道好胜出。 排骨除大排外还有小排,通常有糖醋排骨,还有小排汤配萝卜丝或藕丁,味道都不错。 1970-1979,我在安徽五河9年整,城关镇每天宰杀五、六头猪,只要早点去,总能买到猪肉,又不凭肉票。统货0.73元/斤,排骨仅0.35元/斤,我当然吃排骨,不管老乡们窃笑我不吃肉,只吃骨头。不过,那可是一扇排骨起售,不分大排、小排了。用菜刀斩太费事,我就用10斤全国粮票换了把小斧头,专斩排骨。冬天,在大铁锅里一次性煮好后,盛在瓦盆里,冻好,要吃时挖一块出来就是,真正过了一把啖排骨瘾。 排骨除红烧、粉蒸外,还可拆骨斩成排条,以椒盐调味。不过,我赞成带骨啃,骨边肉较鲜。小排除糖醋、烧汤外,也可像无锡肉骨头般卤烧(形不像),唯求少放、不放糖,吾辈畏糖分子亦可得尝一脔。小排汤除配萝卜丝外,也可配藕丁,这二者皆可加一点番茄增味。反正好吃是硬道理,如此而已,岂有他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