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高科技电子产品进入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便捷,大大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但以手机为代表的电子产品也不可避免的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近年因过度溺玩手机而导致的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症比例快速上升,游戏成瘾、视听成瘾、网络交际成瘾等不同成瘾类型所导致的持续抑郁、躁狂等不良心理疾病在青少年群体中日益严峻,为保护学生视力,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我校对全体学生及家长提出如下建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遵纪守法,引领新风</p> <p class="ql-block"> 要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不浏览涉黄、涉爆、煽动民族仇恨等内容的网站和信息,自觉抵制社交、直播等软件的不良诱惑,不下载、不发布不良信息。自觉主动执行学校的各项管理规定,主动引领新风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科学使用电子产品</p> <p class="ql-block"> 科学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合理辅助学习、查阅资料、开拓眼界,自觉抵制利用手机照抄作业答案、考试作弊等行为,自觉抵制沉迷网络游戏、电子小说等行为。在家与父母科学规划使用电子产品,自觉遵守与父母的约定,增强自制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劳逸结合,保护视力</p> <p class="ql-block"> 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产品,建议单次使用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休息远眺适度放松,休息10分钟左右。规范眼保健操,按照正确的方法做好眼睛保健操,保护视力。坚决做到小学生每天睡眠10个小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做好统筹规划,切实未雨绸缪</p> <p class="ql-block">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家长要将促进子女健康成长放在家庭事务决策的重要位置,细致规划家庭环境布置,积极购置书画、音乐、体育器材、科学实验工具,引导子女养成阅读、艺术、运动、实验、社交等多方面的兴趣。要冷静思考是否有必要为子女配备手机以及购置怎样的手机等问题,在赋予子女手机使用的权利时与子女约定手机使用时限等具体事项,约定临时上交手机的事由和合理流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做好防微杜渐,尽早提示引导</p> <p class="ql-block"> 要树立忧患意识,在子女出现过度使用手机的迹象时及时介入,莫以恶小而纵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寒假、暑假期间,很多家长将手机当作免费的保姆,放任子女无节制地使用手机,殊不知,手机依赖的坏习惯一旦养成就需要花费大量的力气才能纠正,假期的放纵可能给开学后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带来严重阻碍。家长要充分利用子女年龄尚小、可塑性较强、亲子相处机会较多等有利条件,引导子女养成限时使用手机、非必要不看手机的好习惯;在子女使用手机时间较长时,利用户外运动、家务劳动、社交活动等分散其注意力,防止子女形成手机依赖;坚定地对过度使用手机的行为说“不”,在家庭中牢固确立手机管理规定的权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做好亲子沟通,促进自觉自律</p> <p class="ql-block"> 子女不愿意遵守家庭和学校中的手机管理规定、亲子之间或者师生之间发生轻微冲突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家长不必惊慌失措,而是要将问题当作教育的契机,学会通过高质量的沟通化解问题,促进子女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家长要学会倾听子女的想法,发现子女的想法中存在哪些不足,因势利导地引导子女正视这些不足,转变思想观念。要积极与教师联系,在家庭和学校之间达成手机管理共识,建立坚定有力的教育共同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做好正面榜样,树立家长威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求子女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到。所有家庭成员都要遵守手机使用的管理规定,做到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家长带头遵守规定,主动用阅读、运动等正能量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不仅能够让子女对手机管理规定心服口服,而且能够为子女树立终身学习、锐意进取的成长榜样,激发子女对家长的崇敬和尊重,督促子女走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康庄大道。</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