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优秀的孩子,都是父母“陪”出来的提起国民才女武亦姝,想必各位家长都会忍不住赞叹!16岁,曾在《中国诗词大会》上,以2000首诗词储备量横扫百人团,三战三捷,最终一举夺冠;</b></p> <p class="ql-block"><b>18岁,参加高考,613分的好成绩位列上海考生第77名,考入清华大学,还是理科实验班。</b></p> <p class="ql-block">(图源:微博截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刚上小学时的武亦姝性格顽皮,不爱学习,成绩垫底,曾是班主任口中的“差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父亲作为顶尖君合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除了处理繁忙的工作,每天都会坚持下午四点半关掉手机,专心陪伴武亦姝学习。在日复一日的耐心陪伴和教导中,武爸武妈探索出一套最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最终成就了如今备受瞩目的国民才女。</b></p> <p class="ql-block">看过武爸履历,曾有人直言:<b>“你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优秀,你的孩子也羡慕别人家爸妈会教育。”</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武亦姝考入清华大学,既是意料之外,却又是情理之中。也许会有人说,如此优秀的家庭条件和父母,根本没有可比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其实教育,不仅仅是卷面上的知识竞技,更是教育投入的比拼。投入的主角,是父母;比拼的场所,在家庭。</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无论你月薪3000还是3万,想要孩子优秀,就请多花时间陪孩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曾有人发现,高考状元的家庭教育基本都有这3个特征:父母重视孩子的教育,从小帮助孩子养成各种良好习惯。父母及时表扬或督促孩子,让孩子发扬长处,弥补短处。父母给孩子做好榜样,和孩子一起交流学习,共同成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确实,最好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妈”。优秀的孩子,一定是父母“陪”出来的,所有家长都要知道。</b></p> <p class="ql-block"><b>父母陪伴的五个“坑”正在毁掉孩子的潜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优秀孩子是优质教育的成果,问题孩子是问题家庭的产物。父母错误的陪伴方式,有可能毁掉了孩子的努力与潜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一个坑:敷衍太过,没有真正解决问题。</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陪伴,不只是陪着这么简单。如果家长一边陪孩子,一边做自己的事情,就等于没有陪伴。孩子需要的是“被看到”,而不是“被陪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二个坑:耐心太差,没有控制好情绪。</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些家长恨铁不成钢,动不动就发脾气,对孩子又打又骂。只看到孩子的差,看不到孩子的好,失去耐心的陪伴,会成为孩子成长中的“毒药”。</p> <p class="ql-block"><b>第三个坑:回应太少,和孩子距离很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有些家长很敷衍,不管孩子做什么,一句“好的”、“知道了”就应付过去了。对于3-12岁的孩子,父母参与度过低的陪伴,不利于孩子的成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四个坑:说教太多,会使孩子产生厌恶。</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教并非教育,只是一种发泄,一场不负责任的指责。父母总是说教,就是站在了孩子的对立面。当父母用权威武装自己的时候,孩子就会用情绪保护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五个坑:期待太高,给孩子施加压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孩子并非机器,不是我们付出了爱与关心,就一定要最大限度得到孩子的回馈。教育孩子,不应该抱有太强的功利心。陪伴孩子,也不能只为了让他考出好成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陪伴是个很复杂的概念,父母陪在孩子身边,更重要的是了解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害怕什么。只有深入地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父母的陪伴,才是有效的教育。</b></p> <p class="ql-block"><b>优秀孩子都是“陪”出来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最需要这五种高质量的陪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真正优质的陪伴,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陪伴的质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一种:用心的陪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陪伴孩子要“用心”,而不是“用力”。用心关注,用心倾听,用心帮助,只有父母用心了,才能帮助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二种:尊重的陪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要打击孩子,不要一味指责,不能高高在上,哪怕是自己的孩子,也要给予应有的尊重与信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真正的陪伴,是和孩子做朋友,我们都要放低姿态,互相尊重,彼此包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三种:耐心的陪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和孩子沟通时,一定要注意措辞和态度,讲明道理,切忌发火、给孩子贴标签。有些道理我们都懂,但孩子未必就懂,所以要花更多的耐心来教育孩子。第四种:平常心的陪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不是所有孩子都能考100分,有孩子登上第一名,就要有孩子在路边鼓掌。成绩并不意味着一切,孩子还有很多可能性。我们要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找到最合适的成长道路。第五种:共同成长的陪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董卿说过: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你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陪伴孩子的过程,就是给孩子做好榜样的过程。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最优秀的父母,在陪伴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也在不断进步,努力跟上孩子的步伐,做好孩子的引路人。</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