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沿河看杨柳

<p class="ql-block">夏天的风正暖暖吹过</p><p class="ql-block">穿过头发,穿过耳朵</p><p class="ql-block">快跟随初夏的脚步</p><p class="ql-block">领略独属齐鲁交界的惬意时光——</p><p class="ql-block"> 5月25日上午,应崔春营先生之约,姜来儒先生开车我们一行六人从大英章村出发游览了上王庄、石匣村、卧云铺、逯家岭、潘家崖村后经双山泉村、桑科、宅科、禹王山垭口、池子、樵岭前、青石关回到和庄。</p> <p class="ql-block">  上王庄村隶属莱芜区茶业口镇,北傍齐鲁长城,赢汶河水环绕大半个村庄,这里自然风光秀丽,历史底蕴厚重,文化传承悠久,民风敦厚朴实,这里有极其深厚的孟姜女文化底蕴。《孟姜女十哭长城》家喻户晓,各种文艺形式传承着孟姜女文化。2015年,上王庄“孟姜女文化传承故事”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建成“齐长城黄石关孟姜女文化博物馆”。博物馆占地面积900平方米,高7米,外表全部用黄石建成。展陈内容包括:孟姜女传说的起源与演变、赢秦文化与孟姜女传说、孟姜女文化学术研讨、各地流传的孟姜女题材戏曲与俗文学、齐长城文化等。</p><p class="ql-block"> 孟姜女的传说不仅是现实中的故事,万里寻夫送寒衣、哭夫崩城、最后的殉情,逐渐演变为浪漫凄美的爱情神话。伴随着孟姜女传说的流传,孟姜女忠贞不渝的爱情,深深的影响了上王庄及周边广大村民。</p> <p class="ql-block">范玉祥先生在讲解孟姜女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绿树荫浓夏日长,深山古村觅清凉。沿村而行,欣赏深山古村美景。石匣村是瀛汶河源头,山峰层峦叠嶂,生态秀美,36泉穿村而过,24桥沿河而建。近年来,石匣村党员群众齐心协力,义务出工出劳,拆除违建、硬化道路、绿化美化,在环境面貌的一天天变化中,提振了“精气神”,树立了“新风尚”。由老房子改造而成的乡愁记忆馆,满满的老物件诉说着岁月。</p><p class="ql-block"> 章丘梆子博物馆面向游客开放,讲述着章丘梆子的文化发展脉络。石匣将打造独具特色和魅力的戏曲文化品牌,用戏剧记住乡愁、讲好故事、传承文化。我们不虚此行、收获满满。</p> <p class="ql-block">  经石匣村我们来到卧云铺村,受到崔春营先生的热情款待,吃到了不太正宗的博山菜。因前面的美篇对卧云铺有所描写,在这里不再赘述。</p> <p class="ql-block">  饭后,我们经风门道、逯家岭来到潘家崖村。</p> <p class="ql-block">  潘家崖村东靠逯家岭,北邻中法山,南邻双山泉。据《崔氏谱》记载,清乾隆(1736年)崔姓由博山桃花泉村迁此建村,他们是崔元亭、崔元剧兄弟,他们起初靠放羊为生,因家贫无力建房,在崖下扎窝棚度日,盼望回老家,曾名盼家崖,后谐音成潘家崖。</p><p class="ql-block"> 大山养育了潘家崖村人,大山铸成了潘家崖村人勤奋、淳朴、坚强不屈的性格。自从他们携带家眷定居此处,就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宁静生活,靠勤劳养家,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和睦相处。</p><p class="ql-block"> 走进村口,是崭新房子,村庄虽然只有短短的几百年,想想那时候在这荒山野岭、狼虫遍地的地方开荒盖屋,建立自己的家,多么的不易。</p> <p class="ql-block">  原和庄工商所的崔进章所长家是潘家崖的,他儿子在村里开农家乐饭店生意颇为兴隆。</p> <p class="ql-block">崔春营先生</p> <p class="ql-block">栾迎春女士</p> <p class="ql-block">姜来儒先生</p> <p class="ql-block">  潘家崖村海拔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所产樱桃糖份高,特别好吃。</p> <p class="ql-block">  姑娘因学的专业特殊,已放暑假,在家里帮着父母卖樱桃。</p> <p class="ql-block">  潘家崖村的男人全部姓崔,和崔春营是本家,他们在津津有味的啦着家常话。</p> <p class="ql-block">崔孝忠先生</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池子村停了一回儿,照了几张相,就驱车回家了。</p> <p class="ql-block">孙玉兰女士</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次旅行真是:</p><p class="ql-block">山重水复疑无路,</p><p class="ql-block">柳暗花明又一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