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周日,下了一整天的大雨。不出门采买,也不洗晒,给自己放个假,看了两部电影。一部是尊龙演的《末代皇帝》,一部是前苏联电影《两个人的车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去年春节疫情爆发,老年大学停课至今有一年多了。有一次跟女儿闲聊,女儿说:“妈妈老年大学停课了,你可以找一些经典好电影看,然后写下自己的观感,这样即欣赏了艺术,也是防止大脑退化的训练。再说你不是总抱怨以前工作忙,电影看的少嘛。现在你就每个月看一部,一年还十二部呢”。我接受了女儿建议,但是对她要求我每看完一部还要写一篇观后感,有点压力山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起看电影,每个人喜好的故事题材不一。我是比较喜欢看情感类,或历史题材的,但还是可选的不多,因为惧怕里面有血腥场面,或诡异的镜头,甚至对带有恐怖怖的配乐都害怕万分,会令我汗毛竖起。有些好电影,难免没有这镜头,我要看,就会选择去影院看,若在家里看,就要有家人在,即便是这样,我也会在出现血腥画面时,挡住眼睛,然后跟着对白从指缝中瞄着看。这种观影方式,我从小到现在没有一丝改变😄。</p><p class="ql-block">记得女儿很小时,有一次我看电视看到惊悚处,我急捂着眼睛连声喊叫女儿快去按“零”,就是关电视O键,因那时还没有遥控器。以至于女儿只要见到我捂眼睛,就跑过去按“零”。还有一次,她关好电视,我上前把电视机罩好,走开一会,女儿在昏暗的灯光下用稚嫩的小手指着角落的电视机说,“妈妈你看,眼睛👀,上面有眼睛”,我心一惊,问在哪,她走过去指着电视机罩说,“看,这么多眼睛”。我一瞧,还真是像啊,一排眼睛在盯着我们。这个用了几年的电视机罩,是我缝纫的。浅棕的底色上面印着蓝、灰、黄三色欧式花样纹路,我还是蛮喜欢这复古的图案,怎么现在看着,越发不对劲了。我当即就把罩子撤下来,第二天就重做了一个红色平绒机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年多来,我虽然没做到每月看一部电影,但算起来也快进10部了。有《小妇人》、《飘》、《简爱》、《海上钢琴师》、等等。至于观后感,一篇也没写,而被女儿批评了。她说要把小时候受到的批评还给我😄。其实女儿从小学习就很自觉,倒是我现在爱犯拖延症,当然也感觉有的电影没太看懂,还需要重观一遍,有的电影结合着微信读书读读原著,会有更好的理解与感受。当然更主要的原因还是懒。</p><p class="ql-block">现在回顾这一年看过的电影内容与感受,基本都淡忘了,真有点小后悔,当初观影的一些即兴感想,若是能写下来也是个小收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面啰嗦了一大段,呵呵…,接下来还是说说我看的《两个人的车站》电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两个人的车站》,这是一部不错的电影,我想以后会再看一遍的,或许要看多遍。</p><p class="ql-block">好片子,有很多好法。有些是故事好,有些是演员棒,有些是镜头没话说,有些是配乐无与伦比。可是这个电影,集全了。从编剧,演员,摄影,美工,导演,无一不是上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影片从一列火车临时停靠站,车上旅客下车到站前餐厅用餐开始。这热闹杂乱的场景,把我带入上世纪八十年代那种活力与新鲜的感觉。因嫌饭菜质量不好,钢琴家普拉东没有吃,在起身走出餐厅时,被餐厅服务员薇拉挡住,逼着付“没吃饭的饭钱“,以至普拉东误了火车。由此一系列幽默悲喜剧情展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服务员薇拉,一中年妇女,因丈夫外遇离她而去,只身带着孩子,努力为生活打拼,她有时要跟跑车的合伙倒腾点小买卖,还时常从餐厅揩油,捎带些食品回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某艺术团钢琴师普拉东,老实厚道,没什么大名气,在指挥棒下工作。生活似乎不是我们想象的钢琴家的浪漫。他即将为美丽又有体面工作的妻子闯下的车祸,去顶包受审入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电影的故事很简单,一幕幕场景真实得似乎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是却看的很有味道。影片把两个中年人在短短两天,从争吵到相爱的过程,令人信服的表现了出来。这是导演的精心调度和天才的剪辑,以及男女主人公细腻动人、令人折服的演绎结果。而质朴和生活的本色,是影片抓取人心的关键。影片既令人发笑,也催人泪下,故事情节性强,人物性格鲜明。</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导演在那些细节的设计上拿捏的分寸自然,比如,薇拉拨拉胸前荷叶边的俏皮;见老情人用小腿蹭一下皮鞋,擦干净;普拉东打电话回家薇拉关切的偷听;当薇拉劝醉汉回家,普拉东在一旁细心的观察薇拉;薇拉把他安排到朋友的旅店走后,又不放心这样的好男人被“送”出去,而折返,等等。导演非常有分寸,没有把两个中年人的爱情处理的热情如火,影片没有过多的拥抱接吻镜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两位演员的表演,令人叹服。普拉东的眼神,薇拉的肢体语言👍</p><p class="ql-block">如薇拉第一次给普拉东安排住处的时候,他坐在一边等她下班,下巴轻轻靠在皮包上,眼神平和,却有感情悄然流露,只有相知甚深相互依靠的人才有那种感觉……</p><p class="ql-block">又如当薇拉决定返回外宾招待室和普拉东呆在一起,普拉东眼神里的惊喜;再如普拉东对薇拉说“你是个善良的人,纯朴的人…”眼里的泪光;</p><p class="ql-block">普拉东在弹钢琴时眼神的细腻温柔,真是迷人;总之把一个比较内向的中年男人那种鼓起一切勇气来表达自己的不好意思地神情,却非常的真诚,演绎的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薇拉的演绎更是丰富多彩,笑、哭,可怜,无奈,可爱,不仅在面部表情上,更在肢体上,在走路、蹦跳中…,真切而自然。如两人在车站分别时,薇拉快速行走在天桥上,表达忧伤及对普拉东打抱不平产生的愤慨,在背景音乐的节奏中,毫无风度地哭着,但又倔强地摇着头,用力往前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小木屋这段是影片的高潮。</span>普拉东替妻子去坐牢,薇拉去他服役的地方去看他。<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但导演确没有设计成像其他电影那样兴奋的拥抱在一起。而是在“</span>妻子”没有出现的时候,他偷偷装进兜里一个桔子。他正在吃时,发现是薇拉,然后互相<span style="font-size: 18px;">平静的注视着对方,表现了人物心中的感慨。而几处吃饭细节,更让人沉迷,显然是克制一份情愫,让其在含蓄中蕴藏着,使得他们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都沉浸在幸福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普拉东晚起了,薇拉陪他赶路,在8点前必须赶回营房,否则以逃犯论处。普拉东实在太累了,快赶到离营房不远时,却再也走不动了,<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最后两人坐在雪地,普拉东拉着手风琴,薇拉背撑着他,琴声让狱警知道他回来了。这时镜头逐渐拉远,监狱外,一对不离不弃的爱人坐在冰雪大道上,迎着惨淡的阳光,以这种现实主义和对命运坦荡迎接的态度,让我泪奔。</span>可以说,影片在最后才是真正的高潮,是高潮的顶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车站,两个中年人,短暂的时光,一生的爱情。<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两个人的车站》,让我们感悟人生,即便生活不完美,也要努力的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两个人的车站》是1983年前苏联的爱情喜剧影片。更确切的说,是悲喜剧风格的道德题材影片。导演运用幽默而细腻的方式揭示普通人丰富的内心情感,及人物悲剧的命运。</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