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来到杨柳青,不能不参观这里的“石家大院”。这里已辟为“天津杨柳青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石家大院毗邻京杭大运河天津的南运河,是运河上的一颗明珠,曾有“华北第一家”,“天津第一家”之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区。</p> <p class="ql-block">石家大院砖雕大门楼,顶部有形式独特呈卷云状的山墙,上面密布砖雕花卉。</p><p class="ql-block">石家大院是清末天津“八大家”之一的“尊美堂”石府宅第。石家祖籍山东东阿县,明代时起便以漕运粮食为业,盈利渐丰。乾隆五十年,从石衷开始落户杨柳青,其子石万程颇擅经营,家资日丰。清嘉庆四年,乾隆宠臣和珅获罪赐死,有一侍女携珠宝出逃,被石万程停泊在通州的粮船收留,由此,石家财富骤增,到石万程之子石献廷时期,石家一改累代单传而人丁兴旺,家大业大。</p><p class="ql-block">石氏家族久居杨柳青,历时已200多年。从清中叶到民初,其财势号称津西首富。从史万程开始发家到石元仕一代,为石家鼎盛时期。清嘉庆年间,石家已有良田千余頃,房子500余间,当铺13处,加上其他财产约值白银300余万两。石氏又有“兄弟联登”武举,其中一人考中武进士,被兵部授以官职。石家可谓有财物势。到清末民初,石氏家族四门之中,仅四门“尊美堂”石元仕一家,就有土地700多頃,地跨静海、武清、文安、霸县、安次、固安等县。另有当铺6处,银号、绸布棉纱庄、酱园、杂货姜厂、煤炭厂等多处工商,金融字号,聚敛着巨额财富。石元仕又结交官府、洋人,手眼通天。李鸿章接见过石元仕,石送礼银1万两。慈禧太后接见石元仕,封给四品卿衔。石元仕之妻是两广总督张之洞的侄女。石与直隶省长曹锐(曹锟之弟)、与天津八大家和军政要人来往密切。石元仕71岁(1919年)死亡,大出殡时,天津警察厅长杨以德为之祭门杠。可见石家之显赫一时。</p><p class="ql-block">石元仕去世后,加之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石家生意凋敝,地租难收,衰落之势初现。其家人即离开尊美堂老宅,全部迁往天津定居。1940年,石元仕夫人去世。因其娘家势力不凡,丧事必得大办,致使家业更加一蹶不振,只好负债度日。至1948年,天津解放前夕,尊美堂的大部分住宅已变卖他人。</p><p class="ql-block">石府</p> <p class="ql-block">石家大院入口的影壁,象征“百财”的玉白菜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跨进石家大院月亮门</p> <p class="ql-block">“福”字映入眼帘,寓意福满门,下面玉雕白菜寓意“百财”、“清白”等。</p> <p class="ql-block">石家大院始建于1875年,占地7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52平方米,是京津地区保存较好、独具特色的大型清代民宅建筑。1991年12月正式对外开放。2006年6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10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3A级旅游景区。石家大院展览分为三大项:石府复原陈列馆、民俗陈列展及新中国反腐败第一大案陈列展。</p><p class="ql-block">全景模型展室</p> <p class="ql-block">石家所有院落都是正偏布局,四合套成,院中有院,院中跨院,院中套院。</p><p class="ql-block">石家大院全景模型</p> <p class="ql-block">先拍一张全景示意图,“攻略”一下。先走中轴线,穿过五道门。甬道东侧是五进四合院,为内宅,有内账房、候客厅、书房、鸳鸯亭、内眷住房等;甬道西侧也是五进四合院,院落为接待贵宾的大客厅、暖厅、大戏楼、祠堂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按照图示顺序走一遭,走起!</span></p><p class="ql-block">全景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整个大院的中轴线,是一条60米长的大青砖铺就的长甬道,甬道上共有五座门楼。从南往北依次为:甬道入口南门、虎座门楼、第三座垂花门、西洋门和第二座垂花门。每座门楼木刻石雕十分精美。</p><p class="ql-block">甬道南门</p> <p class="ql-block">从南向北门楼逐渐升高,寓意为“步步高升”,每道院门都是3级台阶,寓意为“连升三级”。</p> <p class="ql-block">虎座门楼,是石家大院保存最完好的中式门楼,因整个门楼如同一只猛虎坐立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石家大院的建筑装饰有木刻、石刻和砖刻“三绝”。石府的砖木石雕十分注重对空间环境的渲染,画面构图<span style="font-size: 18px;">穿插有序、松弛得当、动静相宜,并且将主次各部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span></p><p class="ql-block">虎座门楼</p> <p class="ql-block">门楼两侧的宝相花、事事如意、五福捧花等砖雕图纹均展示了当年砖雕艺人的巧妙构思及精湛的雕刻技艺。最外侧还设有灯箱,砖雕万(“卍”)字符,取意“万福连登”。</p><p class="ql-block">虎座门楼</p> <p class="ql-block">第三座垂花门与虎座门相连,位于虎座门的北面。因垂柱雕莲花盛开并结有莲籽而取名“籽满蓬莲”。垂柱两侧木雕葫芦爬蔓,名“葫芦万代”,“葫芦”与“福禄”谐音,葫芦中又多籽,寓意子孙满堂,“蔓带”与“万代”同音,象征子孙万代。因葫芦与福禄谐音,则预示子子孙孙都能有福、有禄。扶平石图案“暗八仙”、“草龙”,意:保佑平安,祝福长寿,镇宅辟邪。</p><p class="ql-block">第三座垂花门</p> <p class="ql-block">从垂花门一侧拍得虎座门楼内部透视图</p><p class="ql-block">虎座门楼</p> <p class="ql-block">西洋门是石家大院唯一的中西合璧式建筑。建于1911年,圆券门上方图案为连锁如意,门楼上方两面砖雕旗子的图案已毁,当时图案为五色旗和九星旗,取国泰民安之意。五色旗又称五族共和旗,是中华民国建国之初北洋政府的国旗,旗面按顺序为红、黄、蓝、白、黑的五色横条,红、黄、蓝、白、黑分别表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p><p class="ql-block">西洋门</p> <p class="ql-block">第二座垂花门与西洋门相连,与后北门相对。因垂柱雕莲花瓣微微开放而取名“花蕊吐絮”。垂柱间花板为双面透雕的装饰,正面为木雕九只仙鹤,取名“团鹤献寿”。相传一只仙鹤代表12年,寓意走过此门增寿108岁,一辈人健康长寿。仙鹤的背面雕有古代铜钱的图案,象征不但健康长寿,还要有家财万贯。垂柱两侧雕刻有寿桃、蝙蝠、石榴、佛手,象征多寿、多福、多子、多财。</p><p class="ql-block">第二座垂花门</p> <p class="ql-block">后北门设为紧急出口,禁止上锁和堵塞。门上的锁头果真没有锁上。</p><p class="ql-block">后北门</p> <p class="ql-block">甬道东侧,从北往南第一院是内账房和北客厅。院内仍存汉白玉条槽卧狮形大山石一对。</p><p class="ql-block">整个大院拍摄了将近四十多部电影、电视剧。有刘德华主演的《刀剑笑》、徐帆主演的《日出》、刘德华导演,周迅、张信哲主演的《烟雨红颜》。著名的节目主持人敬一丹、崔永元等<span style="font-size: 18px;">许多名人也来过石家大院。</span></p> <p class="ql-block">内账房位于大院的最北面,面阔五间,西侧一间为后门门房。</p> <p class="ql-block">当时石家账房先生在此处理府内的全部财务。东西厢房各三间是账房先生居住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内账房</p> <p class="ql-block">院内设有“著名表演艺术家石挥生平展”,展厅介绍了石挥生平与艺术成就。1995年由广电部,中国电影协会联合举办世界电影100周年暨中国电影90周年纪念活动中,中国电影世纪奖评委会授予石挥“中国电影世纪男演员奖”。</p><p class="ql-block">著名表演艺术家石挥生平展览</p> <p class="ql-block">被誉为“话剧皇帝”的石挥是石家三门正廉堂的后代,原名石毓涛,1915年出生在石家大院,但基本上没在石家大院生活过,一岁时随全家迁居北京。石挥是中国20世纪40、50年代著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40年代初演出过几十个剧目,在《正气歌》中饰文天祥,《秋海棠》中的秋海棠,自导、自演的《我这一辈子》成为我国优秀经典影片,执导了《鸡毛信》、《天仙配》、《雾海夜航》三部影片,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p> <p class="ql-block">石挥蜡像</p> <p class="ql-block">1950年公演的电影《我这一辈子》是石挥的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在话剧和电影中,石挥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群像,表现出了一个全能演员的非凡才气。难能可贵的是,在塑造一个个富有强烈个性的舞台形象的同时,每一个角色又都具有他自身的特点,这两者的融合,表明了石挥是一个独具艺术魅力、技巧娴熟的天才表演艺术家。虽然石挥英年早逝,但他的艺术作品已经成为我国话剧和电影表演艺术的宝贵财富。</p> <p class="ql-block">内账房通往商俗陈列室的小门</p> <p class="ql-block">商俗展室,微缩展示了杨柳青清末民初商业一条街,再现了当年杨柳青古镇的繁荣景象,古镇杨柳青早在明清时期就已经成为中国北方最大商埠。</p><p class="ql-block">杨柳青商俗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旧时的杨柳青有“小天津卫”之称,许多地名如“估衣街”、“三不管”等都与相距三十里的天津市区相仿,商俗民情也如出一辙。</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店铺两边的对联都很有意思,理发店门口是“头等事业,顶上功夫。”;炸糕店是“饼名五福,糕赐重阳。”;当铺是“青铺飞去复飞来,白银赠人还赠我。”。</span>店铺对联形象生动的描述了经营特色的同时展现了古镇丰富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进入灯箱画展厅。清王朝中期以后,杨柳青地方上文风日盛。为造就更多的人才,石元仕的哥哥石元俊在光绪四年(1878)在杨柳青三宗宝之一的文昌阁成立了崇文书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灯箱画展览</span></p> <p class="ql-block">崇文书院成立后,制作一套灯箱画共二十四盏,每盏从劝善经书《文昌帝君阴骘文》中摘出格言一句,聘请了当时名画师闫玉桐按该章句语意构思绘图,约半年时间画稿完成。讲述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奉劝世人要多积德行善。</p><p class="ql-block">展馆展出了其中的八盏。</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以来,西青区文化主管部门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积极做好田野文物的抢救、征集工作,将西青区域内历代碑碣、墓志等各类流散的石刻文物进行了集中保护、管理,并请专业人员进行传拓,这些拓片已成为杨柳青古镇石家大院宝贵的档案资料。</p><p class="ql-block">碑刻拓片展览</p> <p class="ql-block">这里原是女花厅,现在作为砖雕展室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砖雕,天津传统民间工艺四绝之一。展厅里展示的砖雕作品全部取自杨柳青镇内的民宅建筑,是清朝中叶至民国初年保留下来的。刻工精良,浮雕、线刻等技法相融且独特,题材丰富,寓意吉祥,主要用于门楼、照壁、墀头、屋脊、山墙等处,以展现民间传说故事或表达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愿望为主。</p><p class="ql-block">砖雕陈列</p> <p class="ql-block">展出的一座砖雕花篮,体量之大、雕工之精,是砖雕中罕见的。它居然是房顶上的烟囱。</p> <p class="ql-block">石家小姐所居住的闺房是东厢房。</p><p class="ql-block">闺房</p> <p class="ql-block">石家主人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这里复原展示的是当年的基本生活场景。</p><p class="ql-block">闺房</p> <p class="ql-block">主人卧室为明三暗五格局,东侧为起居室、西侧为卧室。门口设有抱厦是当年丫鬟侍女随侍之处。起居室有清代多宝阁一件,是当年主人摆放珍宝的地方,它外形精美,兼有储藏和陈设的双重作用。</p><p class="ql-block">起居室</p> <p class="ql-block">卧室有一张月洞式红木门罩架子床。架子床左侧,有镶螺钿片家具一套。这种镶嵌也称“百宝嵌”,因镶嵌物与家具表面平齐,所以也称之为平嵌。</p><p class="ql-block">卧室</p> <p class="ql-block">漕运,旧时指国家从水道运输粮食。著名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p><p class="ql-block">漕运起源于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经水路解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这种粮食称漕粮。漕粮的运输称漕运,方式有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三种。狭义的漕运仅指通过运河并沟通天然河道转运漕粮的河运。</p><p class="ql-block">漕船是指专门负责运送漕粮的舟船,又称为粮船或运船。漕船在用料、质地、船身的长宽与高度、仓库、栈仓大小均有定式,规定每艘漕船载运的漕粮以500石(30吨)为限。除了漕运外,漕船还载运城砖、瓷器、布匹、棉花和修河材料等政府规定的附载物品。漕船主要有单体船、漕船、对漕船三大类。其中,对漕船是由前后两节单船用绳缆或链环、铁销拼连而成,南运河上的帆船多为对漕船。</p><p class="ql-block">漕船</p> <p class="ql-block">轿车,曾是杨柳青地区的陆地交通工具之一。车厢外型为拱形和花轿的上半身有相似之处。一般的轿车子,车身长1.5米,宽约1.2米,车棚高1.2米,下面有两个或四个轱辘的车架。轿车一般使用一匹或多匹骡马驾驶拉车,车内乘坐的大都是老年人和妇女,她们坐轿车出门较之骑马、骑驴更为方便。</p><p class="ql-block">轿车</p> <p class="ql-block">天津婚俗陈列</p> <p class="ql-block">一进展室,迎面是一座木屏风。</p><p class="ql-block">婚俗展室</p> <p class="ql-block">旧时,天津杨柳青婚俗主要分为订亲、行吉月、催妆礼、过嫁妆、娶亲五个过程。</p><p class="ql-block">杨柳青婚俗简介</p> <p class="ql-block">右边是古代结婚用的花轿,花轿有两层,内层叫作轿芯子。</p><p class="ql-block">结婚用花轿</p> <p class="ql-block">周围是一些婚俗用品陈列。凤冠,一般人家是从轿房租来的,“联升斋”就是当时租赁结婚用品的一个字号,相当于现在租赁婚纱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帽筒、熏香炉、梳头匣、镜子、食品罐都是陪嫁之物。</p> <p class="ql-block">婚礼服饰</p> <p class="ql-block">左边是用泥人捏制的结婚场面</p> <p class="ql-block">夫妻对拜</p> <p class="ql-block">民居</p> <p class="ql-block">民居它展现的是清末民初,杨柳青中等水平家庭的民宅复原,一明两暗的建筑格局,中间是堂屋,两侧是卧室。展厅主要体现了杨柳青年画在当时生活中的应用。</p><p class="ql-block">民居复原室</p> <p class="ql-block">民间花会是一种群众自娱自乐性质的民间广场艺术形式,一般在节日庆典、庙会时走街串巷进行演出。杨柳青民间花会艺术始于明,盛于清,流传至今。</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反腐败第一大案展览座落在原中共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行署专员张子善办公地点——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石家大院内。2010年5月,被中央纪委、监察部命名为首批50个全国廉政教育基地之一。</p><p class="ql-block">新中国反腐败第一大案展览</p> <p class="ql-block">展览共设7个展室,其中6间展厅,1间按原样复原刘青山、张子善的办公室。展览分为历史篇、阳光篇、警示篇、廉洁篇四部分。</p><p class="ql-block">前言</p> <p class="ql-block">1951年10月,毛泽东在政协一届三次会议上发表“精兵简政,增产节约”的讲话。同年12月,党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在全国开展“三反”运动。</p><p class="ql-block">治党举措</p> <p class="ql-block">李克才,1937年参加革命,1949年7月,调任天津行署副专员。李克才到任后目睹刘、张二人的所作所为非常不满,多次劝阻和反映问题,希望挽救二人,却屡次无果。</p><p class="ql-block">1951年11月,李克才在中共河北省委召开部署“三反”的会议上,检举了刘青山与张子善的贪污罪行。李克才发言长达一个小时,材料准备充分,有理有据。揭发后,天津地区其他官员也纷纷站起来说话。隔天,省委组织部长带了十几人的工作组来到天津。</p><p class="ql-block">罪行败露</p> <p class="ql-block">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为了密切党群关系,保持党的纯洁,力排各种干扰,支持最高人民法院处决刘青山、张子善,面对反腐倡廉的考验,交出了人民满意的答卷。</p><p class="ql-block">查处大案</p> <p class="ql-block">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了“刘青山、张子善大贪污案调查处理委员会”,并展出调查取证材料。</p><p class="ql-block">1951年11月下旬,周恩来总理批准逮捕已任中共石家庄市委副书记的刘青山和天津地委书记的张子善。</p><p class="ql-block">严肃查处</p> <p class="ql-block">刘青山,1914年生,河北安国人,雇工出身。193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天津地委书记,被捕前任中共石家庄市委副书记。</p><p class="ql-block">张子善,1914年生,河北深县人,学生出身。193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天津地委副书记、天津专区专员,被捕前任中共天津地委书记。</p><p class="ql-block">刘青山、张子善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曾为党为人民做过很多有益的工作,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都曾进行过英勇的斗争,建立过功绩。但解放后,在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下,二人经受不住糖衣炮弹的诱惑,渐渐滋生了“老子从小革命,现在革命成功了,也该享受了”的思想,背弃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挪用公款、大肆贪污,给党和国家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由革命功臣沦为历史罪人。</p><p class="ql-block">看看这些数目,胆子之大,触目惊心!</p><p class="ql-block">主要犯罪事实</p> <p class="ql-block">刘、张二人在天津任职期间生活腐败,贪污公款,搜刮克扣民脂民膏。</p><p class="ql-block">刘青山、张子善犯罪金额价值参照</p> <p class="ql-block">按原样复原的刘青山、张子善的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刘青山任天津地委书记后,几乎没有在天津地委所在地石家大院办过公,而是一直以养病为由居住在座落在旧中国天津英租界内一幢装修考究的小洋楼里(天津市和平区马场道18号)。</p><p class="ql-block">刘青山当时以养病为由居住的小洋楼,也被老百姓称为“刘公馆”。</p> <p class="ql-block">1952年2月10日,农历正月十五,刘青山、张子善贪污案公审大会在保定市体育场举行,2万余名保定当地的干部群众旁听了公审大会。经过必要的庭审程序,下午1时30分,河北省人民法院院长宋志毅宣读审判书,刘青山、张子善被押赴刑场,执行枪决。</p><p class="ql-block">庄严审判</p> <p class="ql-block">刘青山、张子善被执行枪决两个月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出台,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专门惩治贪污腐败的法律条例。刘青山、张子善案件,自此成为教育全党的典型案例。</p><p class="ql-block">强烈反响</p> <p class="ql-block">几十年过去了,刘青山、张子善腐败案依然受到社会关注,有关的影视资料和书籍记录着那段历史,引发人们的思考。</p><p class="ql-block">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正义的枪声结束了刘青山、张子善的生命,同时也为后人留下深刻的警醒。正如毛泽东所讲“正因为他们两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要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这样,才可能挽救二十个,二百个,两千个,两万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p><p class="ql-block">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警示篇以“贪官人生七笔账”为开篇,集中展出了多个领导干部严重违纪违法的典型案件,列举了行政执法、工程建设、国有企业及社区农村领域的典型腐败案例,展示了党中央和天津市委坚定不移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光辉历程,立明规矩、纲举目张,要求全体党员增强学习贯彻党章党规党纪的自觉性,正确行使手中权力,始终保持清正廉明。</p><p class="ql-block">警示</p> <p class="ql-block">廉洁篇通过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古代名言警句,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p><p class="ql-block">廉洁</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展览,老干部们纷纷在展馆党旗前合影拍照。</p> <p class="ql-block">留园属于石家大院中轴线西侧。跨进留园门进入男花厅和书房,通往后花园。</p> <p class="ql-block">东、西面各有廊门,“福、禄、寿、喜。”四个大字分列两侧。</p> <p class="ql-block">“男花厅”是石家接待男客人的地方。门上方的牌匾“知足知不足斋”是石府的家训,取自大学士刘墉的名言,告诫家人“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p><p class="ql-block">男花厅</p> <p class="ql-block">尊美堂花厅木雕花罩,透雕有疏有密,玲珑剔透。花厅中堂上悬挂“尊美堂”题字。尊美堂是石家大院分家后的堂号,这三个字是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所书。男花厅里有四季花鸟的八扇屏,<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石家大院木雕的精华,被称为国宝。当时工价1200两白银,一朵花、一片叶就合6两白银。</span></p><p class="ql-block">正堂</p> <p class="ql-block">男花厅全景:东厢 谐趣、正堂 长几桌、西厢 怡神。</p> <p class="ql-block">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石元仕设立支应局维护地方治安,得到慈禧太后的肯定及召见,御批四品卿湖北试用道并赐匾“乐善好施”。后石元仕又纳捐二品顶戴。1906年清廷立宪诏下,石元仕出任天津县议员及副议长,后又充任镇议会议长。曾倡办教育,设立了天津最早的私立中学堂之一的天津县私立第二中学堂,与南开中学同时建成。</p><p class="ql-block">书房</p> <p class="ql-block">石家主人石元仕乐善好施,曾被慈禧赐匾一块“乐善好施”,据说是慈禧太后的亲笔题字。只是善字少一点,慈禧太后认为,富贾大户即使再积德行善,也比自己少一点。</p><p class="ql-block">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统治者的权威不容挑战,即使是一字之差,也要分出高低贵贱,不能有任何的僭越之举。</p> <p class="ql-block">书房内室有书厨和塌。</p><p class="ql-block">南间</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连着回廊的石家后花园,有苏州园林之美,花园里小桥流水、假山、亭台、楼阁,一应俱全。长廊曲径通幽,坐在长廊中,赏景观花,是休闲游玩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石家后花园</p> <p class="ql-block">花园四周有回廊,长廊总长度大约有800米。</p> <p class="ql-block">风雨长廊,砌砖部分为地炉灶口。地炉是民宅建筑中比较罕见的取暖设施,地面方砖都是架在梅花垛上,形成纵横交错的烟道。当年一昼夜燃烧二百斤木炭,可供近500平方米的建筑取暖。</p> <p class="ql-block">风雨长廊南端中式小门楼,是保存最完好的,顶上的石雕叫宝象花。</p> <p class="ql-block">福泽堂(南面)与后花园连成一体</p> <p class="ql-block">石经雕琢显真玉 人生处世积业根</p><p class="ql-block">福泽堂(北门)</p> <p class="ql-block">福泽堂内部陈列</p> <p class="ql-block">这个院落是石家大院护院家丁及男佣人练功和居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石锁刻有“独占鳌头”四个字,是当年保留下来的,重130公斤。据说,如果在石家当保镖护院,必须将这块大石锁提到胸口方可录用。</p><p class="ql-block">石锁</p> <p class="ql-block">“水龙轻压飞灵雨 柳口缓歌起祥云”杨柳青水局,水局即消防队的前身,是杨柳青民间兴办的一种社会消防组织。</p><p class="ql-block">杨柳青镇水局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杨柳青镇水局的设立,起源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当年皇帝出巡,皇太后去泰山进香,沿途各地均设围站供其休息。一次当地围站失火,情势危急,后由仕绅等人筹办灭火机具,在围站旁边修建房屋,名为“支更水会”,不久扩建为“天安水局”,取天子平安之意,此为杨柳青成立的第一家水局。</p><p class="ql-block">天安水局</p> <p class="ql-block">乾隆末年,巡幸减少,水局逐渐为民间救火所用,到清光绪末年杨柳青镇共建有18间水局。水局属公益性机构,资金来源主要由本地殷实的人家和热心人士筹集。当年只有杨柳青六街大寺胡同内的普安水局为石家三门天锡堂独资建立。</p> <p class="ql-block">据《杨柳青镇志》记载:“杨柳青自宋代形成聚落,元代始有军民屯田。元末顺帝失政,民皆南逃避难,至正十四年(1354),元太学生高居宝,由小兴州迁来定居”。高氏家族历尽沧桑不断发展壮大,高姓也成为了本镇最大姓氏之一。</p><p class="ql-block">这里展出了其家族裕厚堂保存下来的家堂、房契、地契。</p><p class="ql-block">高氏家堂、房契、地契展览</p> <p class="ql-block">家学院,现已成为游客止步的监控室。</p> <p class="ql-block">“敬业虔诚”石家大院的佛堂,供奉观世音菩萨。当年香案上供奉祖先牌位,壁间悬挂已故家主影像。</p><p class="ql-block">佛堂</p> <p class="ql-block">建筑为典型的抬梁式框架结构,四梁八柱,结构坚固,墙倒房不塌。脊檩上有当年保存下来的上梁诗,上联是“玉堂金马家声旧”下联是“画栋雕梁气象新”,意思是兴建豪华大气的家院,一改旧的面貌,到处是装饰精美的房屋,一派新的气象。</p><p class="ql-block">佛堂内景</p> <p class="ql-block">垂花门是中国建筑的浓缩,精华的集锦。一般都是悬山式结构,四面不砌墙,从伸出的梁下面各垂下一条短柱,名“垂莲柱”,雕成莲瓣或石榴头等形状,因此得名垂花门。这里是第一座垂花门因雕刻花蕾而取名“含苞待放”,当时石府以此门为仪门,两旁有乐廊,迎接贵宾时打开,走过此门进戏楼。中间两块抱鼓石当年仅石料即需白银五百两,两位石匠精雕细刻一年之久才完工。</p><p class="ql-block">第一座垂花门</p> <p class="ql-block">戏楼正门为十二扇隔扇门,木雕图案为“六合吉利”,上方的匾额是石家大院仅存的一块原匾。</p><p class="ql-block">抄手游廊院</p> <p class="ql-block">杨柳青运河南岸的百姓感于石元仕的功绩赠予他“津西保障”匾额。</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石家大院的石府戏楼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民宅戏楼,其中花灵格扇全部是楠木原色,精雕细刻,极为华贵。</span></p><p class="ql-block">室内大戏楼宽敞华丽,南北长333米,东西宽123米,最高处达9米,有立柱54根,可供200多人听戏饮宴。一楼设戏台、廊座和客席,有八仙桌和太师椅,供人们边观戏边品茗。二楼四周设回廊,四壁镶嵌的娟裱花窗上纹有戏文,精美雅致。楼内有地炉取暖。楼顶设计十分巧妙,木构外再加铅皮封护,并在铅皮上用铜铆钉铆出一个大大的篆体“寿”字。</p><p class="ql-block">石府戏楼</p> <p class="ql-block">在这座豪华的戏楼二层,是专门供保镖使用的,距离地面的高度约为2.5米。有趣的是,在二层戏楼的周围,没有任何楼梯连接。石家雇佣的保镖个个身手矫健,功夫高超,他们上二楼,不用踩梯子,一般都是纵身一跃飞上去,而且丝毫不费力气。</p> <p class="ql-block">石家戏楼是我国目前发现的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大的民宅封闭式的戏楼,有冬暖、夏凉、音质好的三大特点。戏台飞罩及栏杆美观讲究。著名<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京剧表演艺术家孙菊仙、谭鑫培、余叔岩等人都曾在此献艺,盛况空前。</span></p> <p class="ql-block">石家大院足足地走了一遭,自认为所有开放的展室,一间未落。从车大门走出,离开石家大院。</p><p class="ql-block">车大门</p> <p class="ql-block">南运河畔古香古色的小亭子,在微风中摇晃着风铃,在夕阳下分外妖娆。</p> <p class="ql-block">杨柳青古镇,再见!</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文昌大桥上</p> <p class="ql-block">路过了健康公园</p> <p class="ql-block">回到天津市区,肚子饿了,直奔“青琅轩水饺”馆。</p> <p class="ql-block">点了“素三鲜”和“羊肉西葫”各三两。“素三鲜”每次必点,个头大得像是小包子。</p> <p class="ql-block">饺子里的虾仁又大又新鲜,个个如此。</p> <p class="ql-block">吃饱了,杨柳青古镇一日游圆满结束。回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