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球花

黄仲飞

<p class="ql-block">  辛丑夏初,在黄山采风。从潜口民宅出来,已近中午,随机找了家饭馆歇脚。店老板见一大帮食客上门,大喜。急招三姑八姨,一起过来帮厨。</p> <p class="ql-block">  等着开饭的档儿,出来逛悠。没两步,就是邻家整洁的前院,开满鲜花。时值初夏,却叫人如临三春。特别是满庭满院绣球花的丰姿,见了,谁都会有“白云疑向枝头出,明月应从此处留”的感慨。我们三三两两,一一观赏,还不时点点戳戳,压根没拿自己当外人。这时,原本静坐家门口的主人走了过来,我急忙上前解释:“我们在隔壁等开饭的,被绣球花吸引过来了。”“哦好啊,喜欢绣球花的总不会是坏人,你们尽管看吧。”没想到,老人居然用这样的逻辑酬应陌生人。</p> <p class="ql-block">  看着满眼的草木葱茏,老人似乎也来了兴致:“这绣球花可是木本老桩啊。这是六月雪,这个丁香,这个凌霄、芍药,还有草兰、这一缸睡莲……”花,滋润。人,和善。我们顿时有了闲折两枝的冲动,试着求一苗绣球花的枝条,没想到他满口答应,一边回家拿苗剪,一边强调着:“我要剪老枝给你,否则插不活的!”他在繁枝茂叶里瞅准老枝“咔嚓”一声,刀起枝落。这般爽气撩来更多人围观讨要,他都一一满足。“好的,你回去要插深一点,留出一个节点就好了。”有人递来香烟,他谢绝了:“我帮你剪一枝,如果今天回去来不及插,明天记住要剪掉一点枝干再插哦。”</p> <p class="ql-block">  遇上这么一位乐善好施的老人,话头自然就多了起来。“我父辈是浙江上虞的,当年逃难迁徙过来。潜口这个地方,万峰之口,又有绿水青溪,陶渊明都喜欢的。不过,那时没有公路也没有车马,我们是撑船走水路硬撑到安徽来的。”他说当初这里都是红土梯田,种着一垄一垄的茶树,根本没有栖身之处。靠自己打拼,像小鸟衔窝一样搭了两间屋子,这也为子孙后代奠定了家业基础。后来,依旧址重新翻造了眼前这一栋三楼四底的漂亮房子,东头是老二家的民宿旅馆,西边是大儿子开的饭店。“我今年82岁了,外面的事我都不去管,一个人养养花比什么都好。”说这话时,他心头似有什么被搅起。我有点尴尬:“不好意思,今天没在你家订餐,下次……”谁知老人立马打断了我:“这有什么关系,都一样的,随缘就好。”</p> <p class="ql-block">  雨后,天色阴沉。远处是一片灰蒙蒙的背景,似乎衬托着老人斑驳的回忆,他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一丝凄戚的神情:“只可惜老太婆不在了。唉,她原本也是个乐善好施的人呵。后来迷信了,走火入魔。每天夜里都要两次跪在被窝里,做祷告什么的,最后连觉也不睡了,身体彻底垮掉,丢了性命。可怜呐!”</p> <p class="ql-block">  原来,家门口这些花花草草都是老太婆当年种下的。自打老两口省吃俭用盖了这漂亮的小楼,总算把三房儿子媳妇拢在了身边,二老别说有多开心。老太婆就寻思着在房前屋后种点花草,把一大家好日子烘托得花团锦簇。“她这个人特别喜欢绣球花,一心要把院子弄漂亮了,就成天到山里转悠,遇着新鲜的花草就请回来栽培,像小鸟衔窝一样,把院子打理得有模有样。谁知后来,她就走了……知道吗,这些花草可都是野生的,是她一枝一叶从山里挖来的,现在是绝对挖不到呵。”老人一声轻叹:十二年啦!</p><p class="ql-block"> 他心里,大概有太多的凄风苦雨。“咔擦”,他又狠狠剪下一根粗壮的老枝,塞在我的手里:“绣球花好看,生命力强,这枝你带回去扦插,明年肯定能开花。”我诚惶诚恐接过这根老枝,请他一起合影留念。他愉快地整了整衣帽,抿着嘴唇遮挡自己口中仅剩的两片残牙。</p> <p class="ql-block">  匆忙之间,我居然忘了请教老人的名姓,且只牢牢记住了他那一刹的微表情……我知道,花开有声,生命无常。唯有爱,可以定格成永恒的琬碑,立在这满庭满院的绣球花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