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2日我们到了银川水洞沟。银川水洞沟旅游区是中国最早发现、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发祥地”,“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被国家列为“最具中华文明意义的百项考古发现”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br><br> 水洞沟四万多年的远古文化和数百年的长城文化交相呼应,黄河文化、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文化相杀相融,土林景观和高峡平湖完美结合,大漠边关和江南秀色相辅相成。 水洞沟遗址博物院,它的外形仿水洞沟出土的名为石核的石器建造而成,建筑面积4308平方米,水洞沟遗址博物院以雕<div>塑、展板、投影、展出等形式形象地展示在你眼前。<br></div> 在博物馆里你可以了解到人类进化的起源、水洞沟文化的兴起以及水洞沟遗址五次考古发掘的过程与成果,同时,还有12分钟的动态演出,实景体验三万年前原始人生产、生活以及面临山洪暴发、山崩地裂的灾难时被迫迁徙的场景。 到了实景体验疯狂原始人这个景点,它给我带来的震撼感就更大了。来到这里,我仿佛就像是穿越了一次一般,似乎穿越到了三万年前。这个体验馆采用了很多的高科技技术,让游客们能够非常震撼的感受到三万年前的世界,比如说什么大暴雨、洪水、地震等灾难来临时的场景等等,给我的震撼感都是非常强的。在那一刻,我真的是感到了先辈们的伟大。他们从一个资源匮乏到令人无法想象的时代,经过时间的推移,让我们现在的人能够生活在这么高质量的生活当中。 1919年,比利时传教士肯特在途经水洞沟时,偶然间,肯特在水洞沟断崖上发现了一具犀牛头骨化石和一件经过人工打制的石英岩石片。不久,他在天津遇到法国地质古生物学家桑志华,并把自己在宁夏的发现告诉了他。1923年6月,桑志华和著名学者德日进在结束对甘肃部分地区的考察之后来到水洞沟。他们信步走到断崖边,发现了裸露在地表的哺乳动物化石。不久,一场历时十二天的考察发掘就此展开,他们总共发掘出了300多公斤的石制品和动物化石,主要包括石核、刮削器、尖状器等旧石器。<br>1960年夏季,中苏古生物联合考察队开进水洞沟,对遗址进行了第二次发掘。<br>1963年,被称为“中国旧石器考古学之父”的裴文中亲自带队,又进行了第三次发掘。<br>1980年宁夏博物馆、宁夏地质局联合考古队对水洞沟的考古发掘,则是第四次。<br>2003年至2007年,数十位专家学者满怀希望又进行了新一轮的考古发掘。这次,是由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组队。这次考古,参加人数最多、历时最长、发掘范围最大,收获也最丰硕。这次,不仅调动了GPS定位仪、全站仪、摄像机等先进设备,而且邀请了地质学、年代学、古人类学、古环境学的专家到现场研讨、授课,其考古成果也格外引人注目。<br>2014年6月10日至7月10日,宁夏水洞沟遗址举行第四届文化旅游节以及第六次考古发掘。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宁夏考古所的专家,对水洞沟遗址进行考古发掘。<br>在水洞沟发现的90年间,史前考古大家裴文中、贾兰坡,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东生等知名专家都曾前来发掘或考察,美国、韩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的专家也都曾远道而来。 著名的张三小店。 1923年,当一阵悠扬的驼铃声从远处渐渐传来时,有家名叫张三小店的车马店主人知道一定是有客人从远方来了。于是,主人张三和妻子早早站在门口迎接,来者是两位黄发蓝眼的外国人。后来张三夫妇才知道他们是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和桑志华,他们这次是从天津出发沿黄河沿岸进行考察,在途经水洞沟时由于天色已晚就住进了张三小店。<br>张三小店自此名扬天下。 水洞沟张三小店院内陈列着四尊雕像,他们分别是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桑志华,中国考古学家裴文中和贾兰坡先生。这几位都是对水洞沟的考古发掘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杰出人士。 水洞沟村聚落共有29处地穴式建筑遗址,选择其中一些进行恢复,可直观地了解先民们的居住形式。 古老的水洞沟村由北方的先民们创造了窖洞式和地穴式的居室方式。 水洞沟人的这种居室往往是建在黄土层较厚的山坡或沟岸上,在此基础上改进发展成一种半地穴式建筑形式。其方法是在黄土坡上先挖出一定深度的地穴,然后在地穴四壁确定为墙壁,用土坯垒墙,使之达到一定高度,再以桁条,木椽搭顶,复以柴草,柴草上面糊以泥土,防止漏水,并且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 水洞沟村就是这样一个古老的半地穴式的聚集村落遗址,我国西北地区群众习称其为“地窝子”。 水洞人的文化石墨印刷,钻木取火模拟现场。 嘿嘿,我也来现场体验一下,嗯,还挺专注的。 水洞沟地区又是中国北方明代古长城、烽燧、城堡、沟堑、墩台等军事防御建筑大观园。保护区内,蜿蜒东去的长城、高台耸立的墩堠、古朴神秘的城堡、曲折幽深的沟堑令人目不暇接,令人遥想当年“甲士拥矛驰战垒,将军拔剑逐胡兵”的壮烈场面。 水洞沟旅游区有三公里长的芦花谷,芦花谷内芦苇摇曳生姿,走在其间的小路上,陶醉在那苇荡丛中,此刻心情一片宁静。 红山湖。如同一颗耀眼的明珠,给这块古老苍凉的土地增添一抹亮色。真的是“高峡出平湖”。抵达藏兵洞必从此乘游船过去。坐在船上,看着两岸千百年来被风沙雕蚀的土林,顿有一种地老天荒、旷古玄远之感。<br><br> 休息时刻,也来臭美一下。 在峡谷两侧悬崖上的一个个黑洞就是著名的“藏兵洞”,是古代军队由地上转入地下,隐蔽将士,保护自己,伺机出击,或在空旷处设伏兵的地道。在长城防御体系中,把长城、城堡和地下藏兵洞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全国难一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立体军事防御体系。 地上有长城,地下有“兵城”。“藏兵洞”,和抗日战争中的“地道战”异曲同工。今日方知,早在500年前的明朝,中国就有“地道战”的历史。 奇特的藏兵洞高出沟底10多米,蜿蜒曲折于悬壁之上中,上下相通,左右相连,洞中分叉路口颇多,左右盘旋,犹如迷宫久久不见尽头。置身其中,可立时领略到古地道战在设计上的出人意料、功能上的灵巧隐蔽、结构上的悬妙复杂,古人的聪明才智,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 洞中有平路。 洞中也有台阶。 洞内别有洞天。 用作照明的煤油灯或蜡烛熏黑了洞中的墙壁。 洞中的水井。 当年的厨房。 这里展出的是当年的蔬菜。 城堡古朴神秘。 水洞沟的树,粗大的树干上长着郁郁葱葱的树叶,很独特,很别致。 水洞沟游览了三个多小时 ,最大的感受是水洞沟的厚重历史文化深深感染着我,看来我选择的宁夏之旅,真的是太对了。虽然有些遗憾这么晚才来,不过终究还是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