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p><p class="ql-block"> 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为什么必须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p><p class="ql-block">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大厅里,摆放着一件国家一级文物,编号为0001号,这就是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就义的绞刑架。在它铁锈斑斑的底座上,似乎还残留着鲜血的印记。站在它面前,似乎仍能感受到这位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慷慨赴死的决绝之心。</p><p class="ql-block"> “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这是李大钊最后的陈词。</p><p class="ql-block"> 从1921年5月到1921年7月,李大钊发表了140篇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他鼓励中国青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坚信中国的青春即将到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火炬在他的手中点燃,照亮中国的前路。</p><p class="ql-block"> 李大钊生前任北大图书馆馆长,每月收入大约250银元。为支持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他每月拿出80元作为党组织活动经费。此外,只要有穷学生求助,他都会仗义疏财。每到发工资时,他就会领回一把欠条。为了不让李家断炊,北大校长蔡元培嘱咐会计每月直接把一部分生活费交给李大钊的妻子。李大钊英勇就义后,家里只剩下一块大洋。由于没钱,只好以向公众募捐的形式安葬。</p><p class="ql-block"> “革命传统代代传,坚持宗旨为人民”,这是李大钊的孙子李宏塔自撰的对联,也是他的座右铭。他说:“我们不需要什么遗产,李大钊的子孙有精神遗产就够了。”</p><p class="ql-block"> 时间流逝,先驱的音影从未消逝,化为激荡岁月的伟大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00年前,50多粒“红花的种子”从暮霭沉沉的旧中国破土而出;今天,9100多万“红花的种子”已经撒遍日新月异的中国大地,演绎着中国共产党的活力与传奇,并带领有着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东方大国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迎来民族复兴光明前景。</p> <p class="ql-block"> 编辑:何莲</p><p class="ql-block"> 审核:曹泽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