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上处处有故事

潭潭妈🌞Lisa

<p class="ql-block">  五月末的初夏,清晨的微风舒爽依旧,和煦的阳光却宛如娇羞的少女一般调皮地躲在了薄薄的云层后面,这样的天气对于参加游学的我们来说再合适不过了。</p><p class="ql-block"> 早上8点15分,我们一行人在郭老师的带领下从集合地点北院门出发,走进西安著名的美食文化街区——回民街。我们沿着麦苋街走了一小段儿便拐进了小皮院,抵达了我们此行的第一站——西安小皮院清真北大寺,原名“真教寺”、“万寿寺”。据传,小皮院清真寺兴建于唐初,为长安京兆四坊旧有“清真寺”,是西安伊斯兰教最早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 沿着小皮院走到巷子尽头便进入北广济街,这里有一家看着很不起眼的泡馍店——果渊斋米家泡馍馆,是被西安本地人认可的一家正经的老字号泡馍馆。</p><p class="ql-block"> 牛羊肉泡馍号称“陕西一绝”,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诗经》中有“朋酒斯飨、曰杀羔羊”之语。牛羊肉泡馍差不多是公认的西安小吃之最(传播面最广、最具特色)。讲究的西安老吃客必须要到回民坊上来吃泡馍。</p> <p class="ql-block">  我们洗干净手围坐在一起,每人一个大碗,碗里2个白馍,一边掰馍一边认真地听郭老师给我们讲泡馍该怎么吃。</p><p class="ql-block"> 这泡馍嘛有三道:首先泡馍端上来先要焖一会儿,目的是收收汤,然后便是第一道先吃原味,接着是第二道就糖蒜,第三道就辣酱。Get到精髓了吗?&nbsp;</p><p class="ql-block"> 最后,胡老师还为我们这些吃货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介绍了白馍的另一种吃法:西红柿就馍。</p> <p class="ql-block">  “咥美了,出发!”</p><p class="ql-block"> 我们继续沿着北广济街往北走,然后向西进入红埠街。为什么这条街道要叫作“红埠街”呢?郭老师向我们介绍说,其实,红埠街原名红阜街,意为红色的土堆。隋唐时期,红埠街一带为宫城与皇城间的城墙,唐代因被火烧过呈红色,便被称为“红阜”,并以其命名街道,后被传为红埠街。</p><p class="ql-block"> 红埠街的历史要追溯至隋都“大兴城”。当时,派人四处寻找理想的新都地址的隋文帝一天路过今红埠街,发现一个叫杨兴村的村庄,这里居于龙首原下,避风向阳、地势宽敞,是一块风水宝地。特别是这个村子名叫杨兴村,与他本人姓杨又在前朝自号“大兴公”巧合,十分吉祥,于是决定以杨兴村为中心建造新都,并命名为大兴城。</p><p class="ql-block"> 红埠街的位置,就是隋唐长安城皇城的第一横街所在地,当时承天门前的广场就在第一横街上。宋《长安志》载“此街南北宽三百步”,1984年经中国科学院唐城考古队实测,皇城第一横街宽440米。唐末以后皇城改建为新城,宽阔的第一横街街北逐渐被民居占据,只留下街道的南半部分继续使用。</p><p class="ql-block"> 红埠街上有一家拉菲尔鱼庄,据郭老师讲,这家鱼庄的隔壁是一个卖饸饹的小铺子,他家的饸饹真材实料,口味正宗,只可惜今天这家店铺闭门歇业了。</p> <p class="ql-block">  鱼庄对面(往南)就是光明巷了,《西安地名文化》一书中介绍,“清嘉庆《长安县志》名郭签士官巷”。相传,明弘治年间,因巷内住有兴办地方学校的郭姓签士官而得名,“签士”是当时的一个小官。民国初年简化为郭签士巷,1966年改为光明巷。</p> <p class="ql-block">  在光明巷中部街东,有一处老宅院不能不看,那就是已经成为西安一处历史遗址的光明巷45号。院子的青砖外墙布满坑洞,墙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刻着:“1938.11.23 日本飞机轰炸西安遗址 莲湖区人民政府 二零零五年八月十五日”。墙上的坑洞是日军炸弹碎片飞溅留下的残存痕迹,同时被炸毁的还有墙后院子的一间老屋。这座千疮百孔的老宅院在喧闹的巷子角落里静静地向人们诉说着那段悲痛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沿着光明巷继续南行,你会看到一个挂着蓝色招牌的店铺,门口拥着很多食客靠着边排着大长队,店铺里面也挤满了人,这便是著名的西安老字号贾家肉丸胡辣汤。</p><p class="ql-block"> 相传,胡辣汤起源于宋朝,宋朝商业繁华,胡辣汤灵魂主料胡椒在当时价比黄金,一般只有富贵人家才喝得起。要说起肉丸胡辣汤,真正老西安人认可的胡辣汤是指坊上清真食品,也就是牛肉丸胡辣汤,如果非回民经营店铺一般不正宗。肉丸胡辣汤又称八珍汤,汤里有浑圆的牛肉丸子、土豆、莲花白、胡萝卜、菜花、芹菜等,用牛骨熬汤,烩菜。在勾芡配上陕西特色的辣椒油花椒,吃完后微微冒汗,浑身舒坦,麻辣。</p><p class="ql-block"> 我们继续往南走到了庙后街,然后沿街一直往西走,在西仓南巷的下一个路口钻进了一条羊肠窄巷,迎面而来的景象是超大密度的人潮把这个小巷子挤得水泄不通,举步维艰,这里便是西仓古玩市场集市,每周四周日开放,据说是一个有百年历史的老旧集市,称得上“地摊鼻祖”。在西安有种说法:不知西仓,不算地道西安人,当地人叫它“档子”,熙熙攘攘吵吵闹闹讨价还价,这里处处充满了人间烟火气息,各式商品琳琅满目,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见不到的,各个年龄段在这里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还能看到许多具有年代感的老物件,让人分分钟穿越回自己的孩童时期。</p><p class="ql-block"> 从西仓集市的巷子走出来,我们来到了云居寺。云居寺又称西五台,历史上曾经是著名的佛教古刹。此地原为唐长安城内太极宫,城南墙旧基。</p><p class="ql-block">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的母亲笃信佛教,为解母亲终南山南五台拜佛之苦,李世民便在城内修建五座佛殿供其朝拜,因与终南山南五台遥相呼应,故称西五台。据《西安府志》记载“其台基于唐,创于宋,屡葺于明。由於年代久远,战火频繁,屡毁屡建,究系何代建造,众说不一。</p> <p class="ql-block">  云居寺的西侧有一座云居禅院,可惜寺门紧锁并未开放。我们继续一路向西,走到了东举院巷。据《陕西省西安市地名志》著录,东举院巷开拓于明景泰元年。因西侧“贡院”俗称“举院”而得名。1966年曾改名为奋发巷,1972年恢复原名。</p> <p class="ql-block">  来到了东举院巷,就一定不能错过尤素福饺子馆,据郭老师介绍说,这是一家开了几十年的老店,靠着不俗的口碑才撑起自己在饺子界的江湖地位。他家的饺子馅料品种比较多,我们点的特色杂拌和酸汤水饺,杂拌就是好几种馅混合在一起的,他家的饺子个儿大,皮儿劲道,馅料新鲜,但口味略重,吃完了嘴里还一直残留着胡椒的那个麻麻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告别饺子馆我们一路向北走到庙后街,再继续向东走,在第一个路口朝南拐进入了大麦市街,街口有一家小铺子刘志军腊牛羊肉,虽然在坊上没有很大的名气,但据说味道也是相当不错的。</p> <p class="ql-block">  沿着大麦市街往南走,过了几个小巷子口就到了小学习巷,僻静幽深的巷子里坐落着一座历史悠久的清真寺——西安小学习巷清真营里寺,因为地处偏僻之所,加之占地面积比较小,和小皮院清真寺一样很少为外人所关注。</p><p class="ql-block"> 关于营里寺最早记载是在唐代,唐代宗年间随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侨居长安的一些阿拉伯或波斯官兵就被安置在学习巷,而且他们的兵营就驻扎在巷内,为了方便这些外籍军人的宗教活动建立了一座专供官兵使用的清真寺,由于该寺在军营区域内因此取名“营里清真寺”。</p><p class="ql-block"> 这座清真寺里有两块鲜为人知的叶护碑,一块是清道光元年(1821年)所立的《唐忠义王叶护碑记》,另一块是清道光二年(1822年)所立的《捐置祀田追远忠义王暨阖族冢墓碑记》,碑文内容涉及回纥太子叶护参与平定安史之乱的史实,对于研究唐王朝与回纥的关系、叶护所率将士定居中原、回族的族源、清代回族官吏民族认同心理的成因和捐置祀田纪念叶护的方式等方面有重要的史料价值。</p> <p class="ql-block">  出了营里寺一直往东,然后又拐进了一条幽暗僻静的小巷子,刚进巷子口就瞧见了一条长长的队伍,而且店铺外面的桌椅板凳上都坐满了食客,这家便是远近闻名的老何家卤汁凉粉。如果说冬天来一碗泡馍可以让你从头暖到脚,那么卤汁凉粉就非常适合夏天,清凉又解暑。虽然我控制不住地眼馋,但摸一摸自己圆鼓鼓的肚子,还是决定下次再来品尝吧!</p> <p class="ql-block">  顺着老何家门前的这条巷子一直往东走,便是大学习巷,也是我们此次游学的终点。充实而快乐的一上午就这样结束了,老师们的眼中都透露出些许不舍,在此,特别感谢郭老师在百忙之中组织安排这次游学活动,不但让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了西安这座古都的历史文化,而且还带着我们领略了在历史长河中沉淀出的西安特有的美食文化。</p><p class="ql-block"> 最后,期待着下一次游学的到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