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玩折纸

九曲清溪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谁没有玩过折纸呢?从幼儿园开始就折纸船,折皮球,折宝塔……到后来男孩子都去折纸飞机,折子弹,女孩子折小动物,折花。说来也奇怪,告别了孩提时代,大家似乎约定从此不再玩折纸,把折纸当作玩具,当作过家家,扔在一边了。于是人们习惯了把折纸看作"小儿科",是小孩子玩玩的,连书店陈列的大部分折纸书也都是最基础的入门书,尽管有几本厚厚的折纸书封面上印着折纸大全,翻开一看,里面的内容还是折纸ABC。也许,进入成年后,还会有人重拾儿时的玩艺,继续深造,有的甚至成为资深玩家。</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我虽然喜欢折纸,但是真正全身心投入,直至折出让自己满意的作品,已经是退休以后的事了。一次整理旧书,发现一本《折纸游戏》,心想现在退休了,有的是时间,正好折折玩玩。没想到这一折,竟然把书中介绍的 四十九种动物全部折了一遍,还学到了许多折纸技能和基础知识;我现在还很感谢这本书——我的第一本折纸书,编译者是钱颂光和陈用今两位先生。后来我又折了徐菊洪老师著的一套五册《纸艺苑——折纸情》,这五册书所选作品大都简单新颖,制图详细,解说明白,是一套值得推荐的好书!用完这套书后,自己觉得基础更加扎实,可以挑战一些有难度的作品了。女儿见我乐此不疲,经常鼓励我,说我折的东西越来越好看了,还为我在国外买了几本很有价值的折纸书。几年下来,实力渐增,眼界大开,对折纸艺术也有了较全面的了解。折纸起源于中国,然而当今国际纸艺界尚无中国一席之地,且不说日本、欧美,连越南、韩国都有了自己的折纸年刋和代表作品,多么希望有一天,中国的折纸艺术能跻身世界纸艺舞台,就像中国制造享誉全球一样。折纸艺术在中国重新发扬光大可能不会像国足赢球那样振奋人心,但是造纸是中国的发明,折纸是中国的首创,作为文化象征的价值是不容低估的。</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折纸带给人的愉悦和精神享受是双重的,折纸过程和结果都会让人有收获。折纸爱好者的劳作看上去只是按折图来完成作品,然而决非按图索骥那样简单,而是一个需要不断摸索和展开想象,甚至是充满挑战的过程。我在折陈汉辉设计的绿海龟时,在关键的一步被卡住,经多次试折,摸索才终于完成,从开始折到完成,间隔时间达数月之久!又如折罗曼•迪亚兹设计的马,为了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在纸张选择上费了很多功夫,几经尝试后,我选用了古铜色的带绉纹的包装纸,折成了一匹想象中的铜奔马。还有一次,我在折蝴蝶时看到旧杂志上的模特图片,于是联想到梁祝化蝶的传说,我想能不能将美女形象融入蝴蝶呢?经过多次尝试,一只美女蝴蝶完成了。有投入就有回报,攻克难关之后迎来的是收获满满。</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当翩翩彩蝶在我掌上起舞,当飞禽走兽在我指间诞生,当穿越侏罗纪变得轻而易举……心中的喜悦难以形容。那些由一张纸折成的动物,它们或伟大、或美丽、或威猛、或善良,或可爱,或狡猾……它们是那么活灵活现,有模有样,它们是我生活中的一道五光十色、引人入胜的景观,它们与我朝夕相处,随时听从我的召唤。我想重温寓言故事的场景,烏鸦、狐狸、兔子,烏龟纷纷前来报到;我想漫游非洲大草原,长颈鹿、河马、狮子,猩猩不敢怠慢;我想探秘海洋世界,蓝鲸、海龟,海豚,大白鲨乖乖游到我面前……我忍不住惊叹:"人的智慧在手指尖上。"。欣赏自己的作品使人着迷,这些作品还经常出现在我的梦境中。有一次我在梦中听到了恐龙和狗狗的对话,恐龙因为不满狗狗恃宠而骄,于是向狗狗发出警告:“小老弟,你也就是个狗东西、狗特务,你张狂点啥?”狗狗不服,反唇相讥:“瞧你个庞然大物,智商只有狗狗的几分之几?你们是灭绝的物种,还摆什么威风?”恐龙大吼一声,“我们智商虽低,却从不靠奉承巴结过活,除了小行星,我们怕过谁?你要是再狗仗人势,就对你不客气!”狗狗听了吓得汪汪乱叫,我见势不妙,上前劝阻,梦醒。起身去看橱柜里摆放的恐龙、狗狗,还好,相安无事。</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第一次玩折纸时还是天真烂漫的小孩童,如今已是"乡音无改鬓毛衰",感慨岁月荏苒,心喜追梦有成。</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