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艺术的圣殿:敦煌莫高窟

༺ 报子胡同 ༻

<p class="ql-block">文字、摄影、编辑 – 报子胡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老同学的帮助下,在五个月之内分两次驱车拜谒了中国著名的四大石窟,终于实现了多年以来的宿愿,最后一站来到了向往已久的世界著名的佛教艺术圣殿:敦煌莫高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敦煌莫高窟</b></p><p class="ql-block">又名"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大泉沟河床西岸,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前秦苻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尊者行至此处,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于是萌发开凿之心,后历建不断,遂成佛门圣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虽然在20世纪早期发现藏经洞以后,遭到了来自中外的野蛮偷盗,但是值得幸运的是一些泥塑、雕刻和壁画还保留了原有风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敦煌莫高窟规模宏大,现保存完好的洞窟735个,像蜂窝一样密密麻麻排列着,错落有致,延绵1600多米;三是雕塑、壁画十分精美,艺术价值无与伦比,堪称是一个佛教艺术画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九层楼,<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它是一个九层的遮檐,也叫“北大像”,正处在崖窟的中段,与崖顶等高,巍峨壮观。</span>里边供奉的是世界最大的室内盘腿而坐的泥胎弥勒菩萨的造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它就是最负盛名的石窟:第96窟,建于武周延载二年(695)。窟檐在唐文德元年(888年)以前就已存在,当时为5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和清代都进行了重建,并改为4层。96窟外观是依窟而建的莫高窟标志性建筑。(图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35年再次重修,形成的9层造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而我们现在看到的红色飞檐的雄伟建筑,是后来1986年由敦煌研究院重新加固维修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座大佛记载的修建年代为唐朝年间,所以弥勒菩萨的造像非常丰盈圆润,典型的唐代风格。据说当时武则天当政,为了巩固自己的帝位,就对民间宣扬自己是弥勒菩萨的化身,所以当时的造像我们如今看起来还能发现有很多女性特征,这就是当时时代背景所影响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当我身在其中,仰望大佛的时候,即被古人聪明智慧和精湛技艺所折服,也被庄严肃穆的大佛所感染。(图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国石窟艺术最早源于印度,印度传统的石窟造像乃以石雕为主,而敦煌莫高窟因岩质不适雕刻,故造像以泥塑壁画为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整个洞窟一般前为圆塑,而后逐渐淡化为高塑、影塑、壁塑,最后则以壁画为背景,把塑、画两种艺术融为一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唐时有窟千余洞,现存石窟492洞,其中魏窟32洞,隋窟110洞,唐窟247洞,五代窟36洞,宋窟45洞,元窟8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雕像2415尊,石窟分上下五层,在现在编号为"17"的洞窟1900年曾经发现从4世纪到14世纪的珍贵文物5.6万件,震惊世界,因之形成了敦煌学,另外还设有敦煌文物研究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是现存规模最庞大的"世界艺术宝库",一九八七年十二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艺术的特点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现在,莫高窟大部分石窟外面都是石墙。但是以前,石窟一般都有窟檐。明朝,莫高窟附近的人们都迁到中原,那里被废弃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清朝末期留下的莫高窟的老照片中,可以看到大部分窟檐都已塌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所以,莫高窟现存的窟檐很少,但也还是保留下来了几座唐宋时期的窟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宋代窟檐外景</p><p class="ql-block">这些宋代窟檐都有硕大的斗拱,并且大多数没有用昂,斗拱高度接近柱长的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这些窟檐都没有用普拍枋,且柱头卷杀明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窟形建制分为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多种形制;</p><p class="ql-block"><br></p> <h3>彩塑分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h3><h3><br></h3> <h3>壁画类别分尊像画、经变画、故事画、穹隆顶窟佛教史迹画、建筑画、山水画、供养画、动物画、装饰画等不同内容,</h3><h3><br></h3> <h3>系统反映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个朝代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各个方面,成为人类稀有的文化宝藏。</h3><h3><br></h3> <h3>自1900年6月22日莫高窟藏经洞中发现五万多卷宗教和世俗文书后,敦煌艺术震撼了整个世界,"敦煌学"已成为世界性的显学。</h3><h3><br></h3> <h3>在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下,建立了敦煌艺术陈列中心,运用最新的全息摄影技术,全方位立体的向参观者展示莫高窟,使游客在莫高窟的观赏内容上更加丰富多彩。</h3><h3><br></h3> <p class="ql-block">晚唐石窟中,最为出名的莫过于第16窟、第17窟,又称“吴和尚窟”和“藏经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王道士依第16窟、第17窟、上层的第365窟(七佛堂),及顶层的第366窟修建了“三层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17窟的成名,还因为该窟内藏有公元4世纪到11世纪的约5万余件的敦煌遗书和文物,故世人称其为“藏经洞”。</p><p class="ql-block">(图为“藏经洞”洞口和第16窟甬道,来自莫高窟官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藏经洞文物被盗事件</b></p><p class="ql-block">王道士原名王圆箓(约1850~1931),祖籍湖北麻城县。他本人出生在陕西,因家乡连年灾荒,生活所迫,出外谋生,流落于酒泉。入道修行云游敦煌,发现莫高圣境,感慨万千。对于文盲的他,急呼"西方极乐世界,乃在斯乎"确实让人感动不己。由此便长居莫高窟,奉献他的后半生,成为敦煌莫高窟的"守护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王道士在莫高窟住下后,他奔波劳顿,集攒钱财,清理洞窟。他用募捐到的钱雇人清理窟里的积沙,并请人抄写经文。所做实为积德行善、无尚公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王道士一开始并不知道藏经洞发现的一些经卷的价值,最初以经卷能够治病为由向附近居民售卖,当作符咒用于治病,把经卷烧成灰烬和水让人吞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与之后王道士低价卖出经卷给外国人的事情就不难理解了,说明王道士对文物价值一无所知。然而对文物的破坏确是毁灭性的,不知道当时到底烧了多少这样价值连城的"符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00年6月22日,即清光绪26年五月二十六日。一件让世界称奇的发现,让莫高窟被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也正是这个神奇的发现,招致强盗的掠夺和注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位杨姓抄经人在第16号洞窟内抄经。当他将吸烟用的灯草插到墙上时,竟然把长长的点烟用的芨芨草一下子全部插到墙里面去了。用手一敲,墙壁是空空的声音,他连忙把这事告诉王道士。两人一起铲开墙皮,露出一个用土块封砌的小门。小门里发现一长宽各2.6米、高3米的方形窟室(现编号为第17窟)。震惊世界的藏经洞就这样被发现了!(图:发现藏经洞的小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价值连城 - 藏经洞内约5万卷文献,最早的为前秦苻坚元年(359年),最晚为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其中佛书占了百分之九十左右,包括经、律、论、疏释、伪经、赞文、陀罗尼、发愿文、启请文、忏悔文、经藏目录等。藏经洞内还有大量的儒家典籍。这些古本有王粲的《晋纪》、虞世南的《帝王概论》、孔衍的《春秋后语》等等,都是第一次见到的。许多歌辞、俗赋、白话诗、话本,全都是从未见过的,唐代诗人韦庄的长诗《秦妇吟》,不曾收录在《全唐诗》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佛教文献中,许多是《大藏经》中的佚文佚经。宋真宗时被明令禁绝的"变文",在藏经洞内出现。所有文献基本上全是手写的。这些被誉为"中古时代的百科全书"(出土文物)与殷墟甲骨文、汉简、明清档案,被誉为近代古文献的四大发现。不过,这五万多件文物经卷只有很少一部份保存在中国的博物馆里,大部份被洗劫到国外,诸如英法俄日等十几个国家的图书馆。(图片:当年藏经洞内的掠夺者与经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王圆箓发现藏经洞后,曾向敦煌县令汪宗瀚、安肃道道台廷栋并甘肃藩台报备,却无引起这些官员重视,同时也由于搬迁经费无着,只是下令王圆箓就地封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京师派大员到敦煌莫高窟前,王圆箓认为这些经卷奇货可居,便事先从藏经洞中偷搬出许多捆经卷,别藏于寺庙的转经桶中或其他洞窟。(图片:藏经洞唐代写经《妙法莲花经·卷六》局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06年,在藏经洞被发现的6年之后,外国的专家、学者以探险寻宝之名接踵而来,他们辗转来到荒凉的敦煌,窥探着无数的珍宝。有一种说法是王道士由于没有文化,又很迷信,这些盗宝者就利用他的弱点,从王圆菉手里连哄带骗,像买废纸一样将宝贵的文物盗运出中国。(图:近侍女、比丘尼供养人 莫高窟第17窟北壁,图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最早走进藏经洞的俄国人是奥勃鲁切夫,1905年他仅用了几条肥皂和一个俄式取暖手炉就从王道士手中骗走几千件敦煌文物写本、经卷和一幅精美的壁画是从洞窟墙壁上直接挖下来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探险家"中的"考古学家"英国学者斯坦因(A.Stein),他曾先后两次到达敦煌。第一次是在1907年,他以"唐僧之徒"的名义骗取王道士的信任,以14块马蹄银两从王手中换取经文24箱,精美绢画和刺绣艺术品5大箱;1914年又以500两白银,换去了570部完整的汉文写本。他在《西域考古图记》一书中记录了他发掘敦煌石窟和藏经洞以及掠夺那里珍贵文物的过程。(图片:斯坦因拍摄的莫高窟16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08年,莫高窟外景,伯希和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被视为西方敦煌学开拓者的法国汉学家伯希和(P.Pelliot),1908年来到了莫高窟,由于他精通汉文,在藏经洞中秉烛精选三周,用大量银子从王道士手中换取6000余件敦煌写本精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他在将大批经卷装箱从天津乘海轮运往法国巴黎之后,又带了一小皮箱的经卷到北京向士大夫们请教文书的内容,这才将藏经洞的发现公诸于众,也引起晚清朝廷重视,派员至敦煌,于1910年将剩余的经卷运往北京。启运时清点尚有九千余卷,三个月后,由于沿途官吏的盗窃,到达京城时只剩下八千余卷了,现存放于京师图书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此期间,日本的橘瑞超、吉川小一郎,俄国的鄂登堡,美国的华尔纳等人先后从莫高窟买走了不同数量的经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14年俄国人奥尔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并进行洞窟测绘,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p><p class="ql-block"><br></p> <h3>1923年,当翻阅斯坦因《中国沙漠中的废墟》一书时,而"由于妒忌而不再能读下去"的美国东方学专家华尔纳来到敦煌时,藏经洞的文物已踪影皆无。于是,他的手又伸向了莫高窟精品的壁画。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并搬走了三二八窟的一尊菩萨像。</h3><h3><br></h3> <h3>在1907年至1925年间,外国探险家们在藏经洞所盗窃这些文物达3.5万件,约占所有文物的三分之二。这些先后被外国"探险队"捆载而去文物至今流散世界各地,目前英国国家图书馆藏13000余件,占三分之一强;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藏10800余件,亦占三分之一强;其他还有法国国家图书馆藏5700余件。</h3><h3><br></h3> <p class="ql-block">敦煌藏经洞的发现,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而发现后的藏品流失,则堪称是中国收藏史上最令人伤心的事件。今天藏经洞文物散存于中、英、法、俄、日、德、美等国博物馆、图书馆中,以研究藏经洞文物为主要目标之一的敦煌学早已蜚声世界,但藏经洞发现的百年历史留给我们的思考则是沉重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196窟为例,该窟主要分为前室、甬道和主室。前室的木构窟檐,是莫高窟保存至今唯一的唐代木构建筑。甬道为盝顶,南北壁上都绘有供养人画像,南壁上绘男供养人画像6身,北两壁上绘有张议潮女婿、河西节度使索勋父子的供养像及侍从像5身。由题记可知,彩绘供养人像时,索勋已经杀了张淮深一家,自命为节度使。主室呈方形,覆斗顶殿堂式,中心设有凹形佛坛,佛坛上供奉着“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敦煌莫高窟的宋代,主要指北宋统治敦煌的76年,即从宋太祖赵匡胤建隆元年(960)至宋仁宗赵祯景祐三年(1036)。</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北宋初年,朝廷一直无力收复河西地区。但是曹氏归义军一直主动依附中原王朝,对北宋朝廷俯首称臣。以曹元忠为首的敦煌地方政权认为,如若不依赖中原王朝的天威,河湟地区恐怕会落入周边其他部族之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个思想不仅在地方长官耳边流传,即使是民间艺人也烂熟于心。敦煌曲子词《望江南》载:</p><p class="ql-block">“敦煌郡,四面六蕃围,生灵苦屈青天见,数年路隔失朝仪,目断望龙墀。新恩降,草木总光辉,若不远仗天威力,河湟必恐陷戎夷,早晚圣人知。”(《敦煌歌辞总编》卷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以第55窟为例,石窟主室呈长方形,覆斗顶,窟顶四面开浅龛,绘有四大天王像。窟室中央设马蹄形佛坛,佛坛上供奉佛像三铺。中间一铺为“一佛二弟子二天王”像,南面一铺是“一佛二菩萨一天王”像,北面一铺是“一佛二菩萨一天王”像。这种组合,在此之前是没有的。佛坛背后有背屏连接窟顶。值得一提的是窟顶 西披和南壁画有《弥勒经变》,和佛坛上供奉的弥勒佛像相呼应,在莫高窟中十分罕见。(图片来自莫高窟官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国有四大石窟,以石刻闻名的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历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以泥塑艺术出类拔萃,敦煌的莫高窟,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之所以莫高窟的声誉远远超越其他石窟,其原因之一是莫高窟开凿年代较早,迄今已有1638年的历史,莫高窟比云冈石窟早94年,比龙门石窟早128年,比麦积山石窟早18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敦煌藏经洞中发现的4万多件经书书稿中,大英博物馆就藏得1.3万件,主要是由匈牙利裔英国人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分几次从看守自盗的王道士手中以极低的价格获得的,或许是因为斯坦因的"贡献"巨大,大英博物馆专门将存放中国古画的藏室以斯坦因命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笔者在参观大英博物馆的时候有幸看到了当时展出的四幅藏经洞的藏品。</p><p class="ql-block">王道士没有文化,也许没有意识到藏经洞中发现的文物的真实价值,为了从斯坦因等外国考古学家手中获得资金上的"资助",他廉价地出售了藏经洞中大部分珍贵的字画和经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佛教绘画和纺织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幅精美的丝绸绘画描述的是一个叫张佑城的大户人家带有一个香炉,作为已故的佛教仕女燕辉站在右边,拿着莲花盘子,画作是死者的弟弟勒人委托画家绘制的。</p><p class="ql-block">一幅题字描绘了这幅画创作于天府十年(公元910年) 唐朝虽然在公元906年就被推翻了,但是这幅画暗示了一点,就是敦煌地处偏僻,使得新闻过了4年都无法传递到偏远的西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幅观世音菩萨像源自敦煌莫高窟第17窟的藏经洞,这是一幅幅来自五代时期的画作,色彩鲜艳。观世音左手执柳枝,右手执净瓶,足踏莲花,背后有竹枝。头饰上还有一个小佛像,代表来自净土的佛陀。</p><p class="ql-block">如果你仔细欣赏,会发现所有细节均描绘精细。这次大英博物馆只展出了藏经洞中发现的1.3万件藏品中的这四件绢画,不知什么时候其他作品可以展示给我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第428窟</b>(北周)</p><p class="ql-block">面积约为178.38平方米,是莫高窟北朝石窟中规模最大的石窟。石窟分为前室、甬道、主室三个部分,前部为人字披顶,后部为平棋顶。后部设中心塔柱,宽2.5米,高5.7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第420窟</b>(隋)</p><p class="ql-block">该窟平面呈方形,覆斗顶殿堂式。其中,西壁设一双层龛,为隋朝出现的新形式,其余三壁各设一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第427窟</b></p><p class="ql-block">该窟约开凿于隋代中期,石窟前部窟顶为人字披顶,南北壁各塑“一佛二菩萨”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后部窟顶为平顶,后部中设一方形中心塔柱直通窟顶,塔柱正面东向面没有设龛供佛,而是在塔柱前面雕塑“一佛二菩萨”像,其余三面各设佛龛,塑“一禅定佛二弟子”像。如此,石窟前部的“一佛二菩萨”像和塔柱正面的“一佛二菩萨”像组成三佛形式,这就是隋代新的石窟形制。(图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总的来看,十六国晚期和北朝时期的石窟基本可分为三种:中心塔柱式、毗诃罗式和覆斗式石窟。供养佛像中的本尊以释迦牟尼和弥勒菩萨为主,组合形式为“一佛二菩萨”像、“一佛二罗汉二菩萨”像或“一佛二天王”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些石窟和塑像,既保留了印度本土的犍陀罗艺术特质,又带有明显的中国审美风格,是中印两种文化交相辉映的产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第332窟</b></p><p class="ql-block">该窟前部为人字窟顶,后部平顶,后部中央设中心塔柱。塔柱的西向面设横长圆券形佛龛,供奉“一佛二菩萨”像,其余三面皆立佛一塑。南壁、北壁的前部壁前和塔柱的东向面皆塑有“一佛二菩萨”像。(图片来自敦煌官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此窟前室原存武周圣历元年(698)《李君莫高窟佛龛碑》,记载了莫高窟的缘起、该窟的始末、李氏的源流、李克让修建此窟的功德以及武周之际莫高窟的繁盛,故此窟又被称为“圣历窟”、“李克让窟”。(图片来自莫高窟官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第148窟</b></p><p class="ql-block">与158窟大小相似,西壁皆有1米多高的佛坛,佛坛上有睡台和佛像。其中,第148窟佛像长达14.4米,第158窟佛像长达15.80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涅槃窟,是指将侧卧的佛涅槃像作为洞窟的主体供僧俗二道膜拜的石窟。《大般涅槃经》上说,佛祖在娑罗林树下侧卧,修第四禅定,入涅槃之相。为了宣传涅槃思想,敦煌匠人们在绘制壁画和雕刻彩塑的过程中造释迦牟尼涅槃相,(图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第158窟</b></p><p class="ql-block">该窟呈长方形,西壁设高1.43米的涅槃佛坛,佛坛上设有睡台和佛像。南壁、北壁塑有佛像,东壁画有各种经变画。(图片来自敦煌官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北凉三窟”</b></p><p class="ql-block">是指敦煌莫高窟第268(包括267、269、270、271四个禅窟,在莫高窟洞窟标志牌上将267写的较大)、272(包括273和左侧无编号龛)、275三窟左右毗连,是大家公认莫高窟现存最早的一组洞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北朝时期的263、264、265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第94窟</b></p><p class="ql-block">建于晚唐时期的94窟窟形为覆斗顶殿堂式洞窟,窟中央设中心佛坛,后有背屏直通窟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表层壁画为宋重绘,底层露出晚唐壁画,塑像为清代重修。中心佛坛上宋塑趺坐佛一身,清时重修,其余五尊皆为清塑。背屏上宋画华盖,二飞天及佛光等,窟顶宋浮塑团龙图案,(图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敦煌莫高窟壁画</b></p><p class="ql-block">莫高窟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 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内容丰富,技艺精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壁画大体可分为下列几类:一、佛像画。作为宗教艺术来说,它是壁画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各种佛像------三世佛、七世佛、释迦、多宝佛、贤劫千佛等;各种菩萨------文殊、普贤、观音、势至等;(图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经变画 利用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通俗易懂地表现深奥的佛教经典称之为“经变“。用绘画的手法表现经典内容者叫“变相“,即经变画;用文字、讲唱手法表现者叫“变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民族传统神话题材。在北魏晚期的洞窟里,出现了具有道家思想的神话题材。西魏249窟顶部,除中心画莲花藻井外,东西两面画阿修罗与摩尼珠,南北两面画东王公、西王母驾龙车、凤车出行。车上重盖高悬,车后旌旗飘扬,前有持节扬幡的方士开路,后有人首龙身的开明神兽随行。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分布各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反弹琵琶》是敦煌壁画《无量寿经变》的局部系中唐作品。此图的绘画色彩和舞蹈动作明显带有西域少数民族的特点。见于莫高窟112窟的《伎乐图》,写伎乐天伴随着仙乐翩翩起舞,举足旋身,使出了“反弹琵琶”绝技时的霎那间动势。《反弹琵琶》代表了敦煌艺术的最高绘画水准,同时也是盛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友好见证。(图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四、供养人画像  供养人,就是信仰佛教出资建造石窟的人。他们为了表示虔诚信佛,留名后世,在开窟造像时,在窟内画上自己和家族、亲眷和奴婢等人的肖像,这些肖像,称之为供养人画像。(男供养人 莫高窟第409窟东壁南侧,图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供养人画像。绘于五代、宋初大窟中。以第98窟最为著名。在此窟于阗国王的身后,即其皇后曹氏供养像。像前有绿色榜题,上书“大朝大于闻国大政大明天册全封至孝皇帝天皇后曹氏一心供养”。皇后身后有男女侍从。(图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五、装饰图案画 丰富多彩的装饰图案画主要是用于石窟建筑装饰,也有桌围、冠服和器物装饰等。装饰花纹随时代而异,千变万化,具有高超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图案画主要有藻井图案、椽间图案、边饰图案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六、故事画 为了广泛吸引群众,大力宣传佛经佛法,必须把抽象、深奥的佛教经典史迹用通俗的简洁的、形象的形式灌输给群众,感召他们,使之笃信朝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七、山水画 敦煌壁画中的山水画遍布石窟,内容丰富,形式多种多样。大多与经变画、故事画融为一体,起陪衬作用。有的是按照佛典中的山水,参照现实景物加上高超的想象力,描绘出“极乐世界”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美丽自然风光;有的是以山水为主体的独立画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敦煌莫高窟博物馆展出的早期的一些保护设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建中二年(781),敦煌被吐蕃占领。此后,沙州在吐蕃统治下长达68年之久。从吐蕃统治一直到唐大中二年(848)张议潮起义,敦煌恰好躲过了毁灭性的“会昌灭法”,敦煌的佛教艺术得以保存和继续发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吐蕃统治末期,敦煌有著名寺院17所,号称“十七大寺”。寺中有僧尼数千人,而当时总人口只有25000余人。其时,寺院经济发展,莫高窟开凿数量大大增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历经千年岁月的敦煌壁画饱经抢桑,在经受了自然蜕变和人为破坏后,顽强穿 越时空,给世界留下了一个宏大精美的艺术殿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43年的敦煌莫高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但敦惶壁画和崖体本身的脆弱性以及洞窟开放带来的影响,使得如何保护敦煌莫高窟这一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一个待解难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东火相传,肩负神圣使命,克服种种困难,陆续开展了一系列保护工作, 包括清理词窟内积沙、抢修壁画、扶正彩塑、加固崖体,治理风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探索壁画损毁的科学观律 、用科技手段诊释壁画技法和病害特征,研究各类病害的精细化修复工艺,制定游客科学管理石窟的保护、实施预防性保护等等,为敦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保护莫高窟在不同的区域所设的检测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它是一座集石窟建筑、雕塑、壁画和遗书为一体的大型石窟寺。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和包罗万象的古代遗书,创造了世界现存最伟大的佛教艺术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者在莫高窟九层楼前留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文字、摄影、编辑 — 报子胡同,(文字及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引用请注明出处,谢谢阅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者的其他美篇:</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3b7f6kj1?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东方雕塑艺术的瑰宝 — 麦积山石窟</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3gx7w9vu?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世界石雕艺术的宝库 — 云冈石窟</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3j381dnm?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 龙门石窟</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225qoqa0?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神秘的佛教圣地 — 五台山</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eoubeky?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nbsp;中国最早的皇家园林</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dzsxfm5?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nbsp;范仲淹与花洲书院</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dnp4l13?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nbsp;南阳武侯祠</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di59fpj?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nbsp;中国第一古刹</a></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